八下语文能力培养答案人教版答案_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

杂文收录 2025-09-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甘肃省张掖铁路学校(734012)

张晓军

联系电话0936—3670952

当前教育界的一项重大工程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紧随时代步伐,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和审美方面的素质。

一、紧密联系生活,陶冶情操,力求文道合一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叶圣陶说“它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以情动人的艺术。”

语文属人文范筹,但它和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课程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我们培养的对象都是十几岁的学生,在语文课上不可能向他们系统的传授中外几千年的文化知识;只有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才能有创造、有创新。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论是教材选编,还是课堂教学,逐渐走出了误区,开创了一块新的天地,这正是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的缘故。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中所编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优秀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哲理,风解精辟,感情真挚动人,绘景状物逼真。因此,在讲授教材时,应抓住语言文字,反复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体会文中所蕴涵的哲理,从而感染学生,陶冶情操,做到文道合一。例如《数字的杂说》是一篇小品文,它从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和数字的遗憾三个方面澄清了生活中人们对数字的错误认识与理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此外我们不时地从报纸、广播、电视中了解到火箭发射卫星上天的报道,但人类第一次是如何登上月球的?《月亮上的足迹》一文就告诉了我们。这篇文章讲述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全过程,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到许多科学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二、教会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直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语文教师何杰认为:语文教学要生活化,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实践证明,封闭式、接爱式、分析式语文教学,不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讨、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

思考是智者的一种享受。思考不仅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新发现的基本条件。例如在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解放军战士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树立起“向他们学习”的决心,结合1998年6月全国遭受洪灾解放军在“抗洪抢险”中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真正使他们感到我们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而激发了他们对解放军的热爱之情。因此,吕淑湘先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 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三、运用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入门的向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教材。”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文学特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动之以情,导之以趣。用知识去吸引学生,抓住其心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精炼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带领学生神游知识的大观园;或者把知识融入一个个小故事里,使学生入情入境;或者运用幽默诙谐、妙语迭出的话语,让学生在敬佩中对语文产生兴趣。例如在教《爱莲说》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同学们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吗?澳门同胞为什么样要以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呢?(点拨问)澳门不仅莲多、莲美,更是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大家庭的纯洁之情、高尚之心。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欢莲花,他是怎样描写莲花、抒发自己情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讲课前紧密联系澳门回归这一大事,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语言是心灵的反映,教师的语言与教学效果是密切相关的。正确的教育思想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来表达,你要启迪学生的心灵,你要陶冶学生的情操,你就得像琴师一样,运用美好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强烈的共鸣。

学习语文海阔天宽,语文无所不在,它在社会科学里,也在课余校外;它在书本里,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总之,读书、看报、听广播,文艺体育科技;集体生活、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都是语文学习,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语文学习就会永远充满活力。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61.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