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在教师、学生和课文三者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难生吞活剥、被动接受,失落了应有的主体地位。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主张,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当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自主交流阅读的感受,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
一、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因而,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不一定按教材安排的春夏秋冬的顺序带领学生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欣赏揣摩。这样,由于内容是自己选定的,每个学生的阅读大度都将是积极主动的,有利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如教学《加了一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后,问:现在你最想探究的是什么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为什么加了“春天到了”这句话,行人便纷纷掏钱给那位盲妇人?由此便把阅读引入课文的重点,使课堂上呈现出一派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活跃气氛。
二、自主选择阅读方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腐朽,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如阅读中理解词语可以运用工具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紧扣上下文;背诵积累时,或采用先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方法,或采用体会语句叙述的顺序的方法,或抓住关键的词语的方法;感悟语言时也应该还学生以自主权,如教学《荷花》第2-3自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读一读,想想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通过思考,有的学生说:我准备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有的说:我准备和同桌比赛朗读,看谁读得好。还有的说:我想围绕“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展开学习,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部分也就读懂了。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
为了彻底解放学生,教师还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除了要经常鼓励学生说:“老师,这句话我读不懂,我想请××同学告诉我。”“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明白,能和××同学一起研究吗?”还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寻找合作伙伴的机会。如教学《黄果树瀑布》组织学生上网学习前,教师鼓励学生说:“同学们,黄果树瀑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景观为何如此蔚为壮观呢?你想跟谁一起上网探究呀?”学生可以选择好朋友,也可以选择老师。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阅读实践。
四、自主交流阅读的感受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以权威身份向学生宣布判定课文的“确切”意思。
1.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如学习《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不同语句感悟。这样,学生便会对课文中自己感举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有的从“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体会到鲁迅小时候是个孝敬父母的孩子;有的从“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晨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感悟到鲁迅家里很穷;还有的从“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驰地奋了一生“感受到鲁迅小时候是个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孩子。
2.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如人教版第八册“基础训练1”中有一篇短文,讲的是仙人掌把营养输送给嫁接在自己上面的蟹爪莲,使蟹爪莲花繁叶茂,自己却渐渐人,刺也渐渐少了。学生阅读后对仙人掌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因为仙人掌把营养输送给了蟹爪莲,所以蟹爪莲才那么美丽,仙人掌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有的却认为,仙人掌这样做并不值得,它牺牲了自己才换来了蟹爪莲的美丽,如果能让自己和蟹爪莲都长得生要勃勃那才好。对于后者的这种独特的思考教师不应扼杀,应该允许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性地研读课文。
3.鼓励演用不同形式呈现阅读体验
由于学生的兴趣有宄、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所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表述……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阅读了《可爱的草塘》以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有的深情地诵读,有的和着音乐翩翩起舞,有的高歌一曲,有的写起了小诗,有的和同桌交流……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
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