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阅读的方法_整体理解阅读方法例谈

杂文收录 2025-09-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现代文阅读活动可为理解性阅读、识记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等多种形式。以弄清作品的基本内容、结构、层次、表现手法等为目的阅读, 通常为理解性阅读。目前中考、高考的阅读考查,重点也在于此。因此课堂教学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培养正确的思维取向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提高学生读文素质,发展思维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根据本人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谈谈整体理解阅读的三点重视。

一、重视文本要素的识别和理解

识别文体要素是读文的基础。课堂导读首先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文体要素,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其作用和进一步领会文段的内容。下面以例(一)明示:

段例(一):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烤着火,也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着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 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的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 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 “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 “这……下次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段例(一)以记叙要素及环境描写的识别理解为目标进行的阅读考查。整个文段阅读引导学生明确:①故事发生的时间:中秋过后的一天;②故事发生的地点:鲁镇的咸亨酒店;③故事中的人物: 孔乙己、掌柜和“我”;记叙的事件: 被打断腿后的孔乙己来咸亨酒店喝酒;④故事的环境描写及作用: A、自然环境描写: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B、环境描写的作用:以自然环境渲染被打断腿后的孔乙己的悲惨。

阅读这个文段,使学生在识别文体要素的基础上进而理解文段的内涵,效果比较好。文体要素的识别和理解一般侧重于下面的一些文体:记叙文、小说、议论文、戏剧文学等。其中议论的三要素阅读考核最为普遍,属重点内容;其次是记叙性文体的记叙要素。引导识别文体要素时应从概念入手, 并结合实例训练具体指导。

二、重视借助关键语言归纳段意和理解结构层次

分析段落、句子间的关系,往往从联结段与段间的过渡段、联结句与句间的关联词入手,归纳段意效果最佳是找中心句。如果中心句不明显,应引导学生找议论性的句子。下面以段例(二)说明:

段例(二):①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②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③真正的政治家没有不努力读书的人。④完全不努力读书的政治家是不可思议的。⑤同样, 不问政治而死读书的人,那是无用的书呆子,决不是真正的学者。⑥真正的学者决不能不关心政治的。⑦完全不懂政治的学者,他的学问是不完全的。⑧就这一点来说,所谓“事事关心”实际上也含包着对一切知识都要努力学习的意思。

段例(二)引导阅读要求明确: ①句为总起句,具有概括下文的作用,是本段的中心句;在文段中表明作者的观点,故也是全段的论点。⑧句归结收束全文段,具有深化论点的功能。②—⑦分别从政治家和学者两方面论述中心句,阅读时应引导分析关联词“只是……不是……”、“是……不是”、“同样”,由此构成分句间及句群②③④与⑤⑥⑦间的关系为并列关系。结合以上分析,段例(二)的层次关系为:总—分—总。

三、重视语言体味和感悟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扣住关键字词去体味、感悟其内涵,从阅读教学角度来说是难点, 也是重点。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框架上把握,又要落实于局部的字斟词酌。这样方能融会贯通,透过语言的外表洞视其内在的实质。下面以段例(三)加以阐述:

段例(三):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着大辫子,……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段例(三)的“标致”一词,显然不是原义“漂亮”的意思。因为文段一开头作者便这样写:“东京无非也是这样”,“无非”一词突出了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非常失望的。很明显,文段中的“标致”是褒词贬用,实为作者着意讽刺“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而思想守旧的丑态,实为反语。

以上段例说明,有的放矢地突出重点实施阅读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文段导读只有重视学法的指导,学生才能把握规律,掌握方法,其独立阅读能力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58.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