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须掌握的词语】中考总复习之词语掌握

杂文收录 2025-09-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词语的掌握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词语进行理解、辨析、选择、品味、运用的能力。综合近几年荆州地区的中考出题情况来看,其主要的出题方式是填写题。
    其所涉及的考点主要是:
1、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2、辨析同义词、近义词,把握其在使用范围、语义轻重、感情色彩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3、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准确地选择、填写词语;
4、品味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以及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明确词语间的搭配关系,找出并修改词语运用中的错误;
6、积累常见的雅词、成语并能准确运用。
    从分析以上考点我们不能看出,其中有很多考点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重视积累,决不是仅靠一个总复习就能够达到某个程度的。但是,有几项我们却是可以在总复习中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以期得到一个规范准确的答案,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这里主要对近年中考中出现的几种词语考题进行一个分析思考,都是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一、 词语的准确运用与填写
    这种考点主要出题形式是选词填空、成语填写。这一点最需要平时的积累。当然,我们也可以在总复习时归纳一些常用的词语和成语对学生进行训练。

二、 词语的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是指所指定的词语在该句子中对所表达的对象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表达作用、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表达效果。这需要学生对该词语,对整个句子作较为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并找到合理有效的语言来表达。
    本考点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对词语表达作用的理解,以达到对整个句子的准确理解,难点是组织合理有效的语言答题。
1,示例分析
例1,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本句中的一个“飞”字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分析:“飞”字所表达的对象是“八岁的侄儿宏儿”,一个儿童,根据前后文我们知道,宏儿“飞”出来是迎接他多年未见的叔父。由此可以理解,一个“飞”字表现出了“宏儿”此时欢快、兴奋的心理,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个儿童天真活泼的特点。这就是这个“飞”字的表达作用。
例2,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本句中的“最主要”有什么表达作用?
分析:“最主要”是对“武器”的一个限定,“武器”是对“水”的一个比喻,也就是说,“最主要”的实际限定对象应该是“水”,而此句讲的是“水”在征服沙漠中的地位,明白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最主要”的表达作用就是:准确地说明了“水”在征服沙漠中的地位是“最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

2,答题方法
(1) 思路:从词语对所表达对象表现出的情状、实际情况去判断。并组织合理的语言答题。
(2) 语言:注意区分文体,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表现了……”或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是说明文,应该用“准确地说明了……”;如果是议论文,应该用“有力地论证了……”。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最好不要把记叙文的词语表达作用说成是“说明了”什么。

3,练习
(1)、“屠户横披了衣服”中的“横”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2)、“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的“可能”有什么表达作用?

三、 词语的具体含义
    词语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一些引申义、比喻义以及一些深层的含义和一些特殊的意义。这需要学生不仅对该词语的基本义有所掌握,还要对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本考点的重点是考察学生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不同意义的能力,难点是能用准确的语言答题。
1、 示例分析
例1、“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一句中的“厚障壁”的含义是什么?
分析:“障壁”本来就是起隔离作用的东西,把它用在这里,说“我”和闰土之间隔着“厚障壁”,也就是“我”和闰土之间产生了深深的隔膜。
例2、“大家的心一下子跌到了无底深渊。论证都明白,这里夜间温度将降到零下37度,要想在野外熬过一夜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句中的“无底深渊”的含义是什么?
分析:看一下该语段的后一句,我们不难看出,文中的人们遇到了一个最危险的时刻,在零下37度的夜里在野外度过一夜,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说是大家的心一下子跌到了无底的深渊。由此可见,“无底的深渊”指的是大家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2、 答题方法
(1)、思路: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其比喻义、引申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
(2)、语言:答题语言一般可用“比喻……”“指……”“意思是……”等。
3、 训练:
(1)、“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句中的“游击战”的含义是什么?
(2)、“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一句中的“嗟来”的含义是什么?
(3)、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收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
文中的“从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中的“气”具体指的是什么?
四、 词语的感情色彩
文章中词语的感情色彩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现文中人物的感情;二是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
1, 示例分析
例1、 理解“胡老爹方才这一巴掌打得亲切”中“亲切”的感情色彩。
分析:胡老爹平时在范进面前可是耀武扬威,毫无顾忌的,可是今天却是胆战心惊起来,都只是因为范进中了举,所以,乡人们说“胡老爹”这一巴掌也打得“亲切”是在讽刺他已经在讨好范进了。所以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就是:讽刺胡屠户这种趋炎附势的嘴脸。
2、答题方法
(1),思路: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词语对所表现的对象在感情表达上的作用或者该词语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感倾向。
(2)、语言:可用“表现……”“批判……”“讽刺……”“赞扬……”等等之类。
4、 训练 (1)、“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所蕴含的感情是什么?
(2)、“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的“脊梁”所传达出来的感情是什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51.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