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杂文收录 2025-09-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跳出定势,让语文课堂“现场化”跳出定势,让语文课堂“现场化”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就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 课堂,不再是严格规定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 与课时计划分配的枯燥的操作程序,不再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而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而“现场化”的课堂,就是这样一个动态的,生机勃勃的课堂。
过去的教育活动有直接的目的性,严格的计划性和提前预设性,教育者并不关注教育过程的本身。上课就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教材就是教学的“圣经”,教学活动是教师主导的独脚戏,而且主要是完成知识传授而不太顾及学生情感的独脚戏。学生为主体,是“被教师规定了的主体”,是教师的教案规定了的主体,是教师按教案表演的配角。这些事实的存在,使我们对理想课堂的追求显得更为迫切。而“课堂教学现场化”,就是对那种我们所熟知的“以备课为中心,以授知为目的”的传统教学的一次质的革新。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追求充满生命力的“现场化”的课堂,迎接新课程改革的到来?
一、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学素养,做一个知识型的主持人
“课堂教学现场化”注重课堂与生活的交互转化,课堂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共进,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和学生个体的进步与发展。它要求教师事先不设定教学思路,不能一味遵循教材、教参,就课本教课本,而是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这就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协作者,教师应当统筹全局,在备课时,不只是备教材,而要对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了充分而科学的处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学生活动, 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现场化”的课堂,既不要教师的口若悬河,也不要学生的群堂雀噪。它是有序的,民主的,和谐的。所以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进行公开、平等、自由地对话,完成不同思想的碰撞、互补、融合。这不仅需要教师有开阔的视野,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需要教师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我认为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型主持人”,注重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作为知识型主持人,教师当然要“备知识”,充分地占有多种资料,还要备“知识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知识不是孤立静态的知识,而是动态的,生成性的,因为新课程标准已“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在于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自己体会,思考,学习。
二、 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做一个放手型的教师。
教学过程 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场化”的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这种课堂教学中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课堂里也有了真正的生活。然而要使这个“课堂现场”真正的自由,则还要求教师敢于放手,懂得放手。
过去,教师在课堂上惟恐学生学得不懂,学得不够,老师一直是滔滔不绝地讲,生怕知识点有什么遗漏,长此以后,学生只是厌烦地记,被动地学。而“现场化”的教学主要是师生开放的,平等的,自由的谈话,教师要随时倾听学生的声音。甚至应当允许学生在兴奋紧张的思维中,把疑问,把答案在情不自禁中脱口喊出来,不必受传统课堂纪律的压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表达欲望和成功欲望,激活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师之友》中,李镇西老师特别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他说,“不追求我讲了多少,而追求我引导学生自己悟出了多少”,“哪怕学生只领悟出了5分,也比教师灌给他10分强”,他注重的是在思想上“点燃”学生的“火炬”,从而让他们去对课文“深刻的体会”,“精彩的分析”,并提出“独到的见解”。他坦然地说,“尽管问题越来越多,但我的任务并不是把你们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我也不可能都解决,刚才同学们提的许多问题都不是我解答的。我的任务是开启你们思想的闸门,点燃你们思想的火炬!让你们真正的“读进去”。在这里,开放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个体的“生命”状态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现场化课堂教学”变一种固定的计划方案为多假设方案,要求教师在实施中能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应付自如,大胆地因势利导,打破计划。这样的课堂教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会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48.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