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杂文收录 2025-09-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跳出定势,让语文课堂“现场化”跳出定势,让语文课堂“现场化”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就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 课堂,不再是严格规定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 与课时计划分配的枯燥的操作程序,不再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而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而“现场化”的课堂,就是这样一个动态的,生机勃勃的课堂。
过去的教育活动有直接的目的性,严格的计划性和提前预设性,教育者并不关注教育过程的本身。上课就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教材就是教学的“圣经”,教学活动是教师主导的独脚戏,而且主要是完成知识传授而不太顾及学生情感的独脚戏。学生为主体,是“被教师规定了的主体”,是教师的教案规定了的主体,是教师按教案表演的配角。这些事实的存在,使我们对理想课堂的追求显得更为迫切。而“课堂教学现场化”,就是对那种我们所熟知的“以备课为中心,以授知为目的”的传统教学的一次质的革新。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追求充满生命力的“现场化”的课堂,迎接新课程改革的到来?
一、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学素养,做一个知识型的主持人
“课堂教学现场化”注重课堂与生活的交互转化,课堂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共进,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和学生个体的进步与发展。它要求教师事先不设定教学思路,不能一味遵循教材、教参,就课本教课本,而是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这就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协作者,教师应当统筹全局,在备课时,不只是备教材,而要对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了充分而科学的处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学生活动, 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现场化”的课堂,既不要教师的口若悬河,也不要学生的群堂雀噪。它是有序的,民主的,和谐的。所以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进行公开、平等、自由地对话,完成不同思想的碰撞、互补、融合。这不仅需要教师有开阔的视野,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需要教师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我认为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型主持人”,注重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作为知识型主持人,教师当然要“备知识”,充分地占有多种资料,还要备“知识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知识不是孤立静态的知识,而是动态的,生成性的,因为新课程标准已“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在于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自己体会,思考,学习。
二、 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做一个放手型的教师。
教学过程 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场化”的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这种课堂教学中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课堂里也有了真正的生活。然而要使这个“课堂现场”真正的自由,则还要求教师敢于放手,懂得放手。
过去,教师在课堂上惟恐学生学得不懂,学得不够,老师一直是滔滔不绝地讲,生怕知识点有什么遗漏,长此以后,学生只是厌烦地记,被动地学。而“现场化”的教学主要是师生开放的,平等的,自由的谈话,教师要随时倾听学生的声音。甚至应当允许学生在兴奋紧张的思维中,把疑问,把答案在情不自禁中脱口喊出来,不必受传统课堂纪律的压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表达欲望和成功欲望,激活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师之友》中,李镇西老师特别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他说,“不追求我讲了多少,而追求我引导学生自己悟出了多少”,“哪怕学生只领悟出了5分,也比教师灌给他10分强”,他注重的是在思想上“点燃”学生的“火炬”,从而让他们去对课文“深刻的体会”,“精彩的分析”,并提出“独到的见解”。他坦然地说,“尽管问题越来越多,但我的任务并不是把你们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我也不可能都解决,刚才同学们提的许多问题都不是我解答的。我的任务是开启你们思想的闸门,点燃你们思想的火炬!让你们真正的“读进去”。在这里,开放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个体的“生命”状态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现场化课堂教学”变一种固定的计划方案为多假设方案,要求教师在实施中能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应付自如,大胆地因势利导,打破计划。这样的课堂教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会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48.html

  •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标志: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作者在《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25期上撰文认为,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这一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效果的首要标志,是本轮课改区别于以往课改的显著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暑假创意作业|创意型作业 ——新课程学习中的“休闲点心”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关心的只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这道精美的“学习大餐”,忽视了对创意型作业 ——新课程学习中的这道“休闲点心”的研究与制作。真正的学习是不分课内和课外的,我们应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寻求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创意型作业 的设计无疑为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补题]半命题作文的填题与运思

    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一切都在演进变化。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促成广大中学生心连广宇、视野开阔、生活丰富多彩;而地域的不同、民俗的不同、经济发展的模式与速率的不同,更使得每个中学生置身其间的生活场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由此,引发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变革,促使作文的命题...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小学语文课如何导入]如何让语文课导入 语更具吸引力

    教师说好语文课导入 语非常关键,如果导入 语导的好,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气氛,自然的进入语文课学习,又能发挥语文教师“口才言语”的特长,让学生一开始就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信心百倍。那么如何才能使得语文课的导入 语更具吸引力呢?我从教语文课的感受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在非重点中学,初中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厌学之风日长,不但使家长茫 然、教师忧虑,而且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专稿】 在非重点中学,初中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厌学之风日长,不但使家长茫 然、教师忧虑,而且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优秀作文从哪里找_优秀作文从哪里来?

    A 是谁把简单问题弄复杂了?作文能发泄自己的情感、吐露自己的心声、化解内心的不快等,由感而发,其乐无穷!写文章本应是件十分快乐的事。可事实上如今写不出一篇像样文章的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还大有人在,何况是我们这些小学生呢?曾有人套用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之名句“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学生...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理科生可以报语文教育吗|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

    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教育论文]——姜太公钓鱼(原创)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文教育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但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迫于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语文教育只盯...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多彩的语文课堂作文|创设多彩的语文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面对青春年少的学生,我常常思索,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一个怎样的生活。 一、创设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大部分时间只是被动的倾听者,“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痛苦”。在新课改中,...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八下语文能力培养答案人教版答案_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

    甘肃省张掖铁路学校(734012)张晓军联系电话0936—3670952当前教育界的一项重大工程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紧随时代步伐,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和审美方面的素质。一、紧密联系生活,陶冶情操,力求文道合一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叶圣陶说“它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一...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突出语文特点的句子_突出语文特点 激活语文课堂

    ——试谈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青海省湟中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彦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一直沉闷、乏味、效率不高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改变。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学校...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