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治疗呕吐最宜者为]宜者为佳:校本教研的哲学要求

杂文收录 2025-09-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教研室   余有明

 

课程改革已进入了我们日常的话题。不管是已进入课改的还是未进入课改的,从上至下都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加强学习方面做得更为突出,借鉴他人,专家引领,一些地方还非常响亮地提出要多建构教学模式,且要用行政手段去加以推广。其初衷原也不错。在教学中我们有时在不知不觉中建构成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教学模式,这是教学艺术的升华。但是模式毕竟是我个人的;若用行政手段去加以推广,那就有违教育规律,有悖于课程改革的宗旨。我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宜者为佳”。这应成为我们教育的哲学要求。张彬福先生说:“在提倡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我们的学校教育恐怕不能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因为这是只有人类才有的、极俭省的学习方式,但它如同研究性学习一样,不是人类学习的惟一方式,也不是语文教学的惟一方式。语文教学应该也是多种方式并存,择优而用的。”(《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期)教育是艺术,是非常有个性化的行为。十九世纪法国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以第一人称的单数与复数,对艺术与科学作了高度概括——

“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

作为一门艺术的教育,理应是“我”有“我”宜“我”。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指出:“实践证明,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推进新课程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中路。”(《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校本教研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研行动。“校本教研”已成为广大教师耳熟能详的新语汇,已内化为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校本教研”的提出就是“宜者为佳”的哲学要求的体现。因此笔者认为,在开展校本教研时要做到以下“六宜”。

一要宜学校。在课程改革的总方针指导之下,根据学校的特定的实际,考虑到本校的学生,教师,学校的区域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合乎校情的校本教研计划。不求大,不追潮流,找出穿合身衣服的感觉即可。如农村学校就不可能与城区学校的要求一致,小学与中学情况也不一样,就是在中学,初中与高中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些农村学校存在着“校本教研只是城市学校的事,只是一些大规模学校的事” 的误区。其实并非如此。城市有城市的优势,而农村也有农村的长处,那些丰富的大自然的教学资源,那迷人的风光,那厚重在民俗文化,是城市无可比拟和望尘莫及的。因此农村中小学就不能把“多媒体教学的实践途径探索”当作他们的校本研究课题。同样的,小型学校也有自己的优势,“船小易调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要宜教师。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要根据自己的学术优势和特长优势,确定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有的教师能歌善舞,有的有绘画天赋,有的擅长体育活动,等等,不一而足。那在课程改革中就可让这些教师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发挥出各自的特长。特别是在制定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上,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教师的特点,用其长,展其能,各得其所,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

三要是宜学生。我们是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适应你的教育。现今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时尚,但是你仔细想过没有,你的学生是否有“研究”的能力?是否有研究的习惯?条件是否具备?比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优质课比赛,你能在一个没有开展这项实验的地区举行吗?回答肯定是不行,因为这项实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的要求非常高,若平常没有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就不可与教师达成共振,就不可能使教学比赛正常进行下去。一位教师在批改小学生的练习时,发现一位小学生用“看见”造句:“太阳看见我了。”老师说这句话是病句,应该改成“我看见太阳了”才行。其实小朋友的大脑里充满着许多奇特的想象的,在他的眼中,花儿可以笑,鸟儿会唱,小狗有快乐,星星能眨眼……小学生造出这样的句子我们是要激励的,当然,如果是一个成人说出这样的话来,那又另当别论了。我认为宜学生的最重要的要求是:首先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看待,而不是机器,让你灌输,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有他独立的精神世界。二是多创造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学习心理环境。教学中少一些强行的预置,多一些意向性的要求。教学思路不妨多跟着学生走,让教学目标 在生成中完成,在动态中建构。

四要是宜内容。毛泽东同志曾说过:“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教学不能不看对象,不讲内容,完全套用别人的格式或模式;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在语文教学中,一些宜朗读的文章如诗歌、抒情散文就宜用诵读法,戏剧就宜用表演法,鲁迅的许多文章还是宜多一些讲解法,浅显的说明文宜多用一些自学法……上海特级教师黄玉峰说:“有一百篇文章,就有一百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文章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最重要的。”当然相同的内容可能由于学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法。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一些“克隆”“纳米”等高科技文就是比较陌生,而对于城市的学生而言,那就不再生疏,而是耳熟能详的口头禅。那么我们在农村和城镇里就可以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要是宜课型。现在语文新课标教材有了许多变化,比如过去的教读课文现在叫精读课文,过去的自读课文现在叫略读课文,那么在处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时,就应该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去。精读课文主要是通过精析精练,导学生学习之法,培养能力,形成习惯,而略读课文主要是提供操练场,使学生有一个自由驰骋的天地。教材中还有大量的口语交际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些新内容就必须要用新的课型去应对,不能讲,甚至不能“教”,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另外体育课,劳动技术课,你能常在教室里进行吗?因此宜于课型的教学在校本教研中切不可忽视。

六要是宜手段。教学离不开教学手段,从小小的一枝粉笔,一张白纸,一小块黑板到现代的录音机、幻灯、多媒体,无不透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体现了教育工作者观念的更新与追求。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树立起为学生终生发展的观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理应“不择手段”。当今课堂教学效率低仍然是一个顽症,教学手段落后应是其中原因之一。仍然靠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主打天下,这不好。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做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尝试了许多的教学手段,可是我们又往往又走入到另一个极端。比如说“多媒体”。当别人都用起了多媒体,于是就一哄而上都用多媒体。可纵观当今的许多教学比赛中的多媒体教学,有许多用的很不恰当,有的甚至产生了负面作用。那些做得相当精美的课件,有时不是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动力,相反成了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吸引点”。有的人认为,若没有用到多媒体,就显示不出教学方法的先进,就展示不出理念的先进。用Powerpoint做幻灯片,可以输入大量的文字,有动画效果和音响效果,同时还不用板书,还真方便。其实不然。教师的板书自有其独到之处,是其他手段无法取代的,粉笔与黑板亦不能全然抛弃,运用时应因文而异、因课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当然那些确实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独特作用的多媒体我们还是持赞赏态度的,也是要大力研究与提倡的。

不管怎么样,归根到底,校本教研还是要宜学生。这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50.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