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山东东阿实验高中 许爱霞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民族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具有民族文化凝聚的特点。语文教材始终保持着特有的民族素质标志的思想道德积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既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需要,也符合语文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
语文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语文课有很强的思想性,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受到正确思想感情的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单独抽出来,架空进行说教,要一方面凭借语言文字来理解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又要凭借思想内容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妙处,既学了语文,又形成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语文教学,必须体现知识、方法和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在注重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思想教育也很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情商在学习生活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以用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文章,如果正确的去引导,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背影》时,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一些很细微的小事,去体会深沉而博大的父爱和母爱,进而能够让学生去体谅父母,爱父母,再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再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行文间折射出的韩麦尔先生的那真挚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无疑是很好的教材。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研究文章的字词句篇时,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其中的人物形象及所阐述的道理,就能启发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懂得是非、美丑、善恶,并依此确立自己的行为准则。
另外,思想教育也可贯穿于语文活动之中。比如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对一些问题,在学生自己准备演讲稿和辩论材料时,会形成对问题独到的见解,在思想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会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成熟,从而能够明辨是非,使思想日臻完善。如针对学生中浪费粮食和水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使他们了解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因缺粮缺水而挣扎在死亡线上,了解到农民种粮的辛苦和水资源的严重缺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节约粮食和水的重要性,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另外,进行中华古诗词诵读大赛,会让学生在体会语言的无穷魅力的同时,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语文的含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让学生有所感悟,进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形成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好思想教育,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