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一卷作文]浅议新课标下作文批改方式的创新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甘肃省张掖铁路学校(734012)
张晓军
联系电话0936—3670952
新课标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种全新的写作教学理念是对传统的“被动写作”、“为别人(老师)写作的否定”,同时要求教师的作文批改应紧随时代步伐和新课改要求,积极地进行创新和探索。
写作是一种创造,就像蜜蜂酿蜜一样,把作者在生活中酿就的点点滴滴向读者倾吐,而作文的批改更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与创造,使学生情感活动的表达更充分,更丰富。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几十年来,我们在作文教学方面形成了一个传统:学生写,教师改,是天经地义的事。在新课标下,作文批改能不能创新?我觉得
作文批改创新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批阅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一篇文章从构思到定稿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写,教师改,不符合写作教学的规律,也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尽管教师为批改作文整天手忙脚乱,但收效甚微。那么,作文教学怎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惟有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作文批改中运用全新的理念,形成学生自批互批,教师浏览批改,重点讲评的新模式,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一、全面开放作文教学,使学生高度重视。
作文与说话一样,十分重要。学生要把自己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经过筛选后,进行自由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带有新鲜的生活气息,这不仅是阅读与写作的互馈,而且也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如果再能自己批改提高,知道自己习作的优点与不足,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在批改习作的过程中悟出一些写作的道理。因此写作教学要全面开放,同时在学生进行自批互批之前,教师要讲清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为了达到“终身受用”的目的。
二、设计全新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懂方法会批改。
作文是学生对自己生活进行观察、思考的文字折射,是学生心灵的再现。教师的批改诚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去修改、去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应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容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同时要交给学生批阅的方法,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评价体系。(见下表)
项 目
评 语
得 分
自评
互评
自评
互评
评
改
内
容
总分(100分)
文面(10分)
格式(5分)
标点符号(5分)
字词句(10分)
选材(20分)
中心(20分)
结构(10分)
语言表达(20分)
自评评语
教
师
评
价
互评评语
书写整洁度
作文质量
批阅日期
2、评价标准。
⑴、格式是否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格式正确,此项不减分。
⑵、卷面是否整洁。此项根据书写情况酌情扣分。
⑶、错别字几个。发现错别字,要将错别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分。
⑷、有几处病句。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画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⑸、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的错误。此项重点强调句号、引号、逗号等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1处扣1分,有5处扣5分;超过5处,不再多扣。
⑹、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此项根据情况酌情扣分,但扣分不能超过20分。
⑺、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此项根据情况酌情扣分,但扣分不能超过20分。
⑻、看文章的结构:段落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此项根据情况酌情扣分,但扣分不能超过10分。
⑼、看语言的表达。语言表达是否简练、通顺、准确。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此项根据情况酌情扣分,但扣分不能超过20分。
三、紧随新课标,诱导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的作文初稿完成后,无论是技术表现,还是内容表达,都有待于进一步的修正完善;再加之作者本人由于能力限制或主观因素,常会有“当局者迷”的满足感,不易发现问题。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学生的习作每篇都要精修细改是不可能的,况且有不少学生只是看看分数的高低,批语的褒贬而已,至于自己的文章为什么不好,根本不去做仔细的推敲。为了改变学生写完了事的状况,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我大胆尝试,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自批互批作文实验,受益甚佳。
具体做法如下:
⒈自批,激发诱导。学生写完作文后,要求学生自己独立修改一至两遍,看一下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
⒉互批,领会提高。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学生自己批改过的作文分发给各小组,两个人或三个人批改一本。互改时要求学生采用“三遍法”:首遍快速浏览,勾出错别字、病句;第二遍慢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等;第三遍粗看,既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批语。在学生的批改过程中教师巡回加强指导,既要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繁冗的问题,又要及时指导好学生的批改。这一环节注意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集思广益,不要轻易下结论,批语尽量做到准确无误的好习惯。
⒊教师审阅,集思广益。经过学生的自批互批之后,教师浏览审阅,既要看原文,又要看批语,这样就会对全班学生的作文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每次作文情况作出概括总结,重点讲评,就会使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修改好自己的习作,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这种作文自批互批的批改尝试,虽不是什么教学改革,但以期抛砖引玉,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与批的水平。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