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中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课改”中的“想”和做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泉州市语文课改阶段回顾福建省泉州市普教室 陈怀朗 “课改改什么?”“怎么改?”一年来我市试验区语文教师始终在探究这一问题,也期待着通过课改搅动语文教学的僵死、沉闷的局面,带给语文教学以生机;通过课改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于是,积极投身课改,在从迷糊到逐渐清醒,从惘然无所措到冷静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们尝试过一些新的做法,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课改改什么?教育理念转变是关键,它关系到课改精神的贯彻与落实。岗前培训、实践中的学习使老师对“课改是什么”有充分的认识。学习“课标”,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倾听专家的学术报告,从了解国际大背景、国外教育动态中认识到“为什么要课改”;从较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国教育现状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明确“课改改什么”,从而确立课改理念。
语文教育近百年的历史是在曲曲折折中走过,“语文教什么?怎么教?”始终是语文界争论不休的话题。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语文教育必须改革,以合着时代的脚步前进,这是无庸置疑的。语文教学中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加之“应试教育”,使语文教育处于一种不尴不尬的境地,语文教学如一潭死水,生机不再。对弊端有了认识的同时,对于“改什么”心中自然就有谱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新的理念,便自然而然地在老师们的思想中形成。
课改怎么改?理念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况且理论与实际有所距离,要将认识正确应用到实践中去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课改”伊始,我市语文教学可谓“轰轰烈烈”,但尚未“扎扎实实”,盲目无序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追求“新”的课堂教学形式。
如:所谓的启发式——满堂问、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非常普遍,好像惟有如此才算得上课改。其结果是:满堂问,问题太多太杂,学生启而不发,未能达到教学目的。小组学习,由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有限,对问题讨论仅在浅层次,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而未能取得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则是以多媒体取代板书,更因为课件是预先做好的,程序是预先设置的,面对课堂的“突发事件”不知所措时而有之,甚而至于多媒体成为教学的羁绊。
2忽视实在的教学内容。
①在教学中,注意所谓的整体感知、拓展训练,而忽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本,内容空空洞洞,以致达不到培养语文能力的目的。
②教学模式化,生搬硬套几步教学法,忽视学情,机械操作,学生乏味,兴趣不再。
③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评价过于宽松,或不作评判、或模棱两可、或一味夸奖,导致学生无所适从,甚至误入歧途。
凡此种种,皆源于对“课改”的误解。
经历了曲折,老师们便不再盲目,不再冲动,静下心来在冷静的思考中,对“课改怎么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1“课改”不能丢了语文的本色。不能把传统的东西一并“改掉”,而应在继承传统中“改”,“改”传统语文教育中的弊病,惟有如此,“改”才有根基,“改”才有希望,“改”才能取得成效。
2“课改”应落实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多写、多说,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3“课改”应正确处理“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语文知识的传授不能偏废。义务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就应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并且应特别注意语文知识的运用,在运用中提高能力。
4要正视学情、重视学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假、大、空”,追求实实在在的语文教学。
由此可见,经历迷惘、困惑,才会思考、探索,才能走出一条路子。“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的不是束缚,而是动力。
于是,我市的语文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
1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变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根据课文特点、教学需要而抓重点,解疑点。
2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较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3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课前预习,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的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活学、学活。
4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深知,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学好语文的保证。在教学过程 中,强调: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此,不求一日见效,而是时时给予关注,并辅之措施,得以落实。
5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 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导引,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主动探求知识,取得“潜力得以挖掘,能力得以提高”的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教师素质的高低相当重要。“不断学习,与‘课改’一起成长”这是我们参与课改的老师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课改”挑战教师素质,其全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对语文老师无疑是一种考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担当起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大任。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带领学生一起探究知识,才能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我们试验区教师学习的形式有:集中培训、校际或学校教研、自学等。每学期一次培训,除请专家讲座外,还请参与课改的老师讲心得、谈经验,更主要是谈课改中语文教学问题的出现与解决;组织教学观摩,丰富教师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校际或学校的教研活动则是一周一次,其内容是研教材、研教法、抛问题、共探讨,这已形成了制度。自学,个人根据自己所需有选择地学习。学习时间的安排则经常是见缝插针。本来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就相当繁重了,一般是两个教学班,多数老师还兼班主任,待到集中腾出时间,有的问题就不能及时地得到解决,因此,老师们经常是一有问题就三两个人凑在一起研究,如果还不能解决的话,就各自带着疑问查阅资料,再作思考。浓厚教研风气的形成,使广大语文教师获益匪浅,其业务水平在不同的程度上得以提高。教师们由此获得的体会是:必须学习。学习教育理论,以指导教学;学习专业知识以提高业务水平与业务能力。这种学习应是博览广闻,持之以恒的。除此而外,还必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开阔教学的视野。惟有如此,才能在课改中得以更新发展。
追求无极限,探索无止境。我市课改实验区教师们在“想”中“做”,“做”中“想”,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同时,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力求使“想”和“做”得以更完美的统一。
-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标志: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详细阅读
作者在《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25期上撰文认为,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这一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效果的首要标志,是本轮课改区别于以往课改的显著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
-
暑假创意作业|创意型作业 ——新课程学习中的“休闲点心”详细阅读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关心的只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这道精美的“学习大餐”,忽视了对创意型作业 ——新课程学习中的这道“休闲点心”的研究与制作。真正的学习是不分课内和课外的,我们应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寻求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创意型作业 的设计无疑为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
-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补题]半命题作文的填题与运思详细阅读
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一切都在演进变化。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促成广大中学生心连广宇、视野开阔、生活丰富多彩;而地域的不同、民俗的不同、经济发展的模式与速率的不同,更使得每个中学生置身其间的生活场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由此,引发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变革,促使作文的命题...
-
[小学语文课如何导入]如何让语文课导入 语更具吸引力详细阅读
教师说好语文课导入 语非常关键,如果导入 语导的好,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气氛,自然的进入语文课学习,又能发挥语文教师“口才言语”的特长,让学生一开始就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信心百倍。那么如何才能使得语文课的导入 语更具吸引力呢?我从教语文课的感受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详细阅读
在非重点中学,初中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厌学之风日长,不但使家长茫 然、教师忧虑,而且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专稿】 在非重点中学,初中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厌学之风日长,不但使家长茫 然、教师忧虑,而且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优秀作文从哪里找_优秀作文从哪里来?详细阅读
A 是谁把简单问题弄复杂了?作文能发泄自己的情感、吐露自己的心声、化解内心的不快等,由感而发,其乐无穷!写文章本应是件十分快乐的事。可事实上如今写不出一篇像样文章的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还大有人在,何况是我们这些小学生呢?曾有人套用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之名句“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学生...
-
理科生可以报语文教育吗|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详细阅读
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教育论文]——姜太公钓鱼(原创)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文教育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但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迫于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语文教育只盯...
-
多彩的语文课堂作文|创设多彩的语文课堂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面对青春年少的学生,我常常思索,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一个怎样的生活。 一、创设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大部分时间只是被动的倾听者,“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痛苦”。在新课改中,...
-
八下语文能力培养答案人教版答案_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详细阅读
甘肃省张掖铁路学校(734012)张晓军联系电话0936—3670952当前教育界的一项重大工程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紧随时代步伐,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和审美方面的素质。一、紧密联系生活,陶冶情操,力求文道合一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叶圣陶说“它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一...
-
突出语文特点的句子_突出语文特点 激活语文课堂详细阅读
——试谈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青海省湟中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彦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一直沉闷、乏味、效率不高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改变。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