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爱的理解|浅谈“爱的滋润,真的启迪”

杂文收录 2025-09-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一、  班级向心力及其重要作用

世间万物的形成都离不开向心力。大至浩淼的宇宙,小至一个原子微粒,都是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彼此凝结而成的。对于一个班集体也是如此。

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分析,班级是一个微型的教育学生的社会体系,是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它是一个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而逐步形成的班级社会心理共同体,又在客观上表现为活动主体和组织严密的教育主体。它通过集体目标、集体意识、集体荣誉、集体信念以及集体气氛等,渗透进各种活动和学习中,使班级有效地发挥诸种教育功能,促进个性发展成熟以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在这其中,向心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一个班级向心力的产生,是从群体发展为集体的标志,它是全班成员发生作用的所有力量的汇合。向心力表现在成员的心理感受方面为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

当班级已达到创建成集体水平时,良好向心力的形成就对班级的建设和成员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助长作用。

首先,良好的向心力的形成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倾向起着助长的作用。

在班集体中以集体主义精神为维系纽带,在共同目标引导下共同进步,团结互助,具有积极向上的、高昂又和谐的集体心理气氛,可以使中学生深切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谐、愉悦,从而陶冶着集体主义的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安全感,它是有助于强化个性的动力系统。

其次,良好的向心力的形成对学生的性格、能力和气质等起着助长作用。

中学生在班集体的思想、情感、意志、行动的熏陶感染下能培养起自尊以及尊重他人的品质,可以锻炼其活动能力、尊重能力、生活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等。在遵守集体规范中,陶冶情感与磨练意志,养成具有集体主义特征的性格。

综上所述,集体的重要不多赘言,其向心力即学生的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它便是班级的“万有引力”。那么,具体应如何操作呢?

二、主导思想及具体做法

——“身高为范”。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施动者,其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为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这一点在班主任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从学生对教师的称呼上就可见一斑。学生们平常在谈论中称呼教师时一般不称呼其姓名,而是冠以学科之名,如“语文老师”、“英语老师”、“生物老师”等等,但对于班主任,则是称为“我们老师”。这就能看出亲密的程度,也能看出学生对于班主任教师的“另眼相待”——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都可成为学生谈论的对象,模仿的对象,要不,怎能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呢?

在规范学生时,教师应先“做好自己”。教师应走在时代的前列。人,尤其是年轻人,难免有爱美天性的显露。就我主观认为,教师这一行是美的,而这种美应是为人所见的,即应在内在、外在都应为人所承认的。但与此同时,这种美又是大方的、怡人的、庄重的、适度的。着装简洁大方;洗尽铅华;为人彬彬有礼、一番儒雅;……关键是将内在的气质外化。以我为例,刚刚毕业即当班主任,不用说家长,学生也都看着呢!因而,我从不戴饰物,服装以素色、单一为主,从外在上“塑造一种深沉”。学生军训时,我与之一起在骄阳下曝晒,走正步,作军姿养成,“你们做的我也在做,而且做好”,那么,“我做得到,你们便应该做到,必须做到”。学校教学步入正规之后,要求学生6:50到校,我6:40便准时到校。因而,半个月之后,班级同学除极特殊原因外,再没有迟到状况发生。……诸如此类,学校和班级的要求,只要条件允许,我都提前做到,“以身作则”这四个字,是不用说出来的。学生的眼睛是亮的,模仿力是强的。只要你做了,他们就会认同。

——树立楷模。

班级的成员对一些原则问题、同学身上的闪光点,通常都能够及时发现,并且保持着一种共识,评价一致。在成员之间,这种认同感往往在相互之间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应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一点。班级刚刚组建,班级成员在情绪上加入集体,为集体的成绩或成功而感到高兴与自豪;为集体的挫折或失败而痛惜;每个班级成员从感情上爱护着“我们自己的班级”,这固然是好的;但也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同学们都认为自己的意见是对的而互不相让,由此产生争执或各行其是。这虽然体现出学生的积极性,但就班级的建设来看,这样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杜绝这种状况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之一就是发挥班级中楷模的作用。

当然,首先要树立楷模。班级组建之初,在劳动等集体活动中,班主任细心观察,选出品格优秀、表现突出的同学,及时鼓励,在班级表扬,使该生再接再厉,其余同学也会暗自较劲并同时观察该生。如果该生始终如一,那么,班主任的表扬,同学的认同就会使他成为班级的楷模。由此,他在班级的威信也就正式树立。在小范围内,他的言行可以影响其他同学,并可以消除一些纷争,使同学们在一些问题上可以达到一致。逐步发现这样的同学并树立形象,其余同学心服口服,并能向之看齐,久而久之,班级的骨干也就选出,良好的班风也就就此形成了。

——情感互动。

在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一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人,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的驱动和表露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有的班主任由于不善表露自己的感情或不能及时与学生沟通,从而形成师生关系僵化的局面,这是非常可惜的。学生也是人,也会彼此感知、了解。师生之间不应只是教与学,不能只是管与被管,二者之间应以情为桥梁,站到同一立场上,互相理解。莫兰黛说过:“人类最高的目标就是:理解一切”。彼此理解,彼此信任,携手并进,彼此都会在生命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班主任的严格要求难免会让学生一时不快,但以后他们就会明白这是为了自己好。而学生由于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或家境富裕,或家庭构成不同等等多方面的原因,加之年龄尚小,自我约束力差,难免有“出格”现象发生,此时班主任的处理技巧就显得至关重要。处理得好,一片晴空;处理不善,反目成仇。“学是为了不学,教是为了不教”,同样,管是为了不管,那么,就要管得有原则、有技巧、有效果。

首先,应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当班级每个成员的个性充分发展时,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人会展示个人的特长,从而会产生为集体争得荣誉的自豪感。班级内几十个学生,他们在各具特点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有人擅长绘画,有人擅长写作,有人擅长乐器……诸如此类,他们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完成着不同的任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展现着不同的个性,在班级中彼此互补,从而促进着认同感的产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即向心力。

其次,班主任要以情动人,形成师生的情感互动。一个班集体,其构成应是:学生+教师(科任+班任)。同学们彼此团结,班集体具有强而有力的向心力,这是很好的现象。但,班主任也是班级的一分子,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被刨除在外,那是非常遗憾的事情。班主任应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努力消除师生间彼此的隔膜,主动向学生靠拢。学生是渴望和班主任接近的,而班主任也应抓住机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我亲身经历为例。开学伊始,学校步入正常教学,许多条规严格执行,学生难免有抵触情绪,认为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便寻找机会与他们沟通。不久,学校劳动,班级分到的责任地是是一片及腰高的杂草丛。分配任务后,学生都原地站着不动,感到难以下手。我见状,二话没说,走了进去,弯腰开始干活,并且头不抬,眼不睁,一语不发。不一会,我感到后面有人,回头一看,所有学生都走下来一起劳动,很快,任务完成了。往回走的道上,学生们见我的双臂、双手都是血口,纷纷以心疼的目光看着我,主动问这问那。我借机讲道,老师都是心疼学生的,但要有度,过分放纵和心疼对你们没有好处;学校是一个大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如此友善的氛围内,师生彼此谅解,达成了共识,并为以后的班级管理扫除了障碍。至此,班级才在真正的意义上成为了一个整体。

三、  存在不足和自我认识

由于我刚刚跨入教师队伍,对于所接手的工作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加之年轻,所以常出现一些状况,如有时和学生走得太近,学生不服管教;缺少管理经验,在卫生、纪律方面出现疏漏;对于学生心理,不能了解透彻等等。

目前,教学已步上了正轨,我也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此同时,学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都给予我无私的指点和开导,令我少走不少弯路,获益匪浅。我在感激之余,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会以虚心为武器,以年轻为资本,以精力弥补经验上的不足,不断奋进。

以上是我对于班级向心力的一点认识,以及在工作中采取的一些不成熟做法,认识粗浅,难免贻笑于大方之家,还请各位前者加以斧正。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36.html

  •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标志: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作者在《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25期上撰文认为,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这一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效果的首要标志,是本轮课改区别于以往课改的显著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暑假创意作业|创意型作业 ——新课程学习中的“休闲点心”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关心的只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这道精美的“学习大餐”,忽视了对创意型作业 ——新课程学习中的这道“休闲点心”的研究与制作。真正的学习是不分课内和课外的,我们应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寻求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创意型作业 的设计无疑为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补题]半命题作文的填题与运思

    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一切都在演进变化。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促成广大中学生心连广宇、视野开阔、生活丰富多彩;而地域的不同、民俗的不同、经济发展的模式与速率的不同,更使得每个中学生置身其间的生活场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由此,引发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变革,促使作文的命题...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小学语文课如何导入]如何让语文课导入 语更具吸引力

    教师说好语文课导入 语非常关键,如果导入 语导的好,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气氛,自然的进入语文课学习,又能发挥语文教师“口才言语”的特长,让学生一开始就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信心百倍。那么如何才能使得语文课的导入 语更具吸引力呢?我从教语文课的感受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在非重点中学,初中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厌学之风日长,不但使家长茫 然、教师忧虑,而且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专稿】 在非重点中学,初中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厌学之风日长,不但使家长茫 然、教师忧虑,而且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优秀作文从哪里找_优秀作文从哪里来?

    A 是谁把简单问题弄复杂了?作文能发泄自己的情感、吐露自己的心声、化解内心的不快等,由感而发,其乐无穷!写文章本应是件十分快乐的事。可事实上如今写不出一篇像样文章的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还大有人在,何况是我们这些小学生呢?曾有人套用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之名句“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学生...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理科生可以报语文教育吗|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

    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教育论文]——姜太公钓鱼(原创)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文教育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但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迫于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语文教育只盯...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多彩的语文课堂作文|创设多彩的语文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面对青春年少的学生,我常常思索,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一个怎样的生活。 一、创设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大部分时间只是被动的倾听者,“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痛苦”。在新课改中,...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八下语文能力培养答案人教版答案_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

    甘肃省张掖铁路学校(734012)张晓军联系电话0936—3670952当前教育界的一项重大工程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紧随时代步伐,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和审美方面的素质。一、紧密联系生活,陶冶情操,力求文道合一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叶圣陶说“它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一...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 突出语文特点的句子_突出语文特点 激活语文课堂

    ——试谈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青海省湟中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彦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一直沉闷、乏味、效率不高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改变。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学校...

    发布于:2025-09-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