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科学小品文】怎样写科学小品

杂文收录 2025-09-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写科学小品,就体现出了语文课在学习其他学科中的作用。同学们有时要写生物论文、物理论文等,就中学生来说,写的多是对某一知识的体会,也就是结合生活实际,写出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一类文章基本上属于科学小品。在这类习作中,道理要讲得透彻,也就是要有科学性,文章形式还要生动、活泼,这可以说是艺术性。要写好科学小品,必须运用写作说明文的技巧,运用适当的修辞方法,深入浅出地讲授某一科学道理。

写科学小品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某种现象,你要把这一现象告诉别人,必须弄清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个现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几个事物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写事理说明文,先要把事物的现象说出来,要说得简明、扼要,紧扣事物的特点;然后再写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写时要做到清楚、明白,力求通俗,要抓住关键,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例如你向同学介绍一种学习方法,当然,你先要讲清你是如何做好的,还要讲出这样做产生的效果,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这样做,为什么效果就好,它反映了知识与人的思维规律、记忆规律的哪些联系,这才是事物的本质。既能写出这种学习方法的步骤、效果,又能写出这种学习方法产生效果的道理,才令人信服。我们看下面这段文字。

庄稼的朋友,大多数都是化学王国的公民,有的出身在元素的大家庭,有的来自化合物的队伍,它们都是植物生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这些朋友中以氮、磷、钾三兄弟最受欢迎。这三兄弟就是肥料中的三宝,庄稼不能离开它们而生存,就像不能离开水和二氧化碳一样。

没有氮,就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如果土壤中的氮元素不够,植物的茎杆就会变得矮小微弱,叶子发黄,果实减少。

没有磷,细胞核就停止工作,细胞就不能繁殖。

没有钾,光合作用就不能顺利进行,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力也会减弱。

所以,要提高农作物的收获量,这三种元素必须源源不断地加以补充。

上面这几段文字,选自《庄稼的朋友和敌人》这篇说明文。引文的第二段先说明了氮、磷、钾三种元素,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是事物的现象,后面分别写出这三种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这些元素与植物生长的关联,写出了事物的本质。这样就由浅入深地向读者讲述了某一事理。我们要学习、运用这种写法,把我们学到的或体会到的某一事理写清楚,写深刻。

写科学小品要做到通俗、生动。

我们的教科书,物理、化学、数学这些课本,向我们讲述了许多科学原理,语言简明,说理透彻,这与科学小品文还不一样。“小品”这两个字,给我们有趣的感受。因此,科学小品文不但要做到道理清楚,还要引人入胜,富有趣味性。科学小品文还要做到通俗,科学道理来自生活,我们结合日常生活来讲述某种道理,人们会感到亲切,自然,也就易于接受了。为了做到生动、通俗,我们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做比较。使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由离得近的事物去认识离得远的事物,由浅易的现象去了解深奥的道理,这不仅能突出事物的特点与本质,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以增强文章的直观性。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能使文章生动,也能使读者由浅入深地认识某一道理。看看下面这段文字。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如何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生着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开水;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产管理方面的有用的方法来。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说明文《统筹方法》。第一段中,作者先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明确了“统筹方法”的概念,接着说明了它的应用范围,文中写到,“企业管理”、“基本建设”、“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这些事物,离人们的生活很远。读者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但在下文中,作者并没有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的工程和一系列复杂的数字,而是把读者引到日常泡茶这件事上。作者先写出了泡茶的三种安排,从这三种泡茶方法的比较中,人们对安排工序的重要性就一目了然了。这些例子也为后文说明提高工效必须抓关键环节这一复杂问题打下了基础。文章谈的是复杂的工程安排这一数学问题,全文如同叙家常一样,指导大家在生活中如何抓紧时间,正像作者说的“卑之无甚高论”,谈的无非是喝水、吃饭、走路这些小事,但处处都落在“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一高论上。文中写的日常现象,说明的都是复杂、深刻的道理,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明白。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28.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