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文课堂之我见_语文“新”课堂之我见

杂文收录 2025-09-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关键词:强调个性忽视主导,强调活动忽视基础,举手踊跃而思维肤浅。

摘要: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出现了“活”起来的“新”语文课堂,但其中也有不少问题:1、过分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2、过分强调课堂活动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3、学生举手踊跃而思维肤浅。所以,我们应坚守教师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个性,进入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培养适合新时代的新人才。

    2001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基础教育会议,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这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语文课堂逐渐“活”了起来,形成“新”的课堂形式。然而,用心观察便能发现这些“新”课堂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一、过分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是的,“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心境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体验不尽相同。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不敢带有半点否定之词,惟恐招来“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或“不以学生为主体”的罪名。

    曾听过一位小学老师执教《小音乐家杨科》。其间,老师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前面发言的同学或表达了对杨科遭遇的同情,或表达了对统治者残暴的愤恨。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杨科也是罪有应得,他不应随便进入别人的屋子;地主和管家也是情有可愿,他们以为杨科要偷他们家的东西,当然要管了。”老师一楞,但马上微笑着评价:“你很有创新意识,观点与众不同。这是你独特的体验。谁还想谈?”这就是我们做老理由的评价吗?是的,我们一贯提倡“给学生创设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氛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这并不代表对学生只能褒扬,而全然不顾其见解与体验是否科学、合情合理。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当发现一个孩子对文章的理解有失偏颇或体会不够深入时,难道不需要教师指点迷津、有效引导吗?上述例子,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加以引导:“看来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见解与众不同。能不能再想想杨科为什么走进了地主的房间?”这样,既充分肯定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力,又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有效思考,认识到杨科对音乐极端热爱,已达到了全然忘我的境地。一个如此可爱的音乐天才却因摸了一下小提就被活活打死,多么令人惋惜、同情,多么令人气愤。强调个性,并不代表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更加全面,思考更加合理,体会更加深刻,情感更加丰富,实现《语文新课标》所提出的“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地发展”。自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能忘了自己的职责与本分,即使是一个节目主持人,也需要引导和规范观众的言论的正确方向,更何况是思想还不成熟的学生呢?

    二、过分强调课堂活动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新课改以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冷清清的场面,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画画、采访等能强调学生积极性的活动。结果,一堂课下来,气氛是活跃了,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听课者也信感轻松。可静心一想,这节课学生读了几遍书?提出了几个疑问?思考了几个问题?学会了哪些知识?发展了哪些能力?便又觉得这课活泼有余,扎实不足。曾听一老师执教《皇帝的新装》,安排了个采访活动,让学生扮演皇帝、骗子、小孩接受学生观众的采访,课上得热热闹闹,嘻嘻哈哈,不亦乐乎,非常之轻松,但学生还是没有掌握什么是童话,怎么会出现这样荒唐的事情,反映了什么主题。因此,我们不仅要从表面看课堂是否活跃,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些活动是否有益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人认为,活泼的课堂形式固然重要,但这不是最终目标,我们应通过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高效率地进行思考、练习,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学生举手踊跃而思维肤浅

    课堂上,举手积极与否是衡量学生思维是否活跃的重要标准。教师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经过训练,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的确增强了。但仔细观察,难免又会发现一些问题。不少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刚出口,学生便急于表现自我,手齐刷刷高高举起。如老师提有难度的问题,学生也是一样。听学生的回答,大多数是低质量、比较肤浅。也难怪,举手如此迅速,不是建立在精读文本、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见解怎么深刻?接着看学生的表现,当老师请一名学生站起来表达时,更多的学生因未能得到自我展现机会,有的唉声叹气,有的仍不甘地举着手……至于那位发言的同学讲了什么内容,又有几位同学是在注意倾听的呢?本来,课堂上的交流是师生、学生之间的思想互动,是心理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可缺少了倾听,还称得上是“交流”吗?因此,为了提高交流的质量,教师应引导学生专心倾听,细心揣靡,深入思考,虚心接纳,以免使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思维肤浅和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

    以上,是本人对在新课改下出现的语文新课堂的几点看法。从中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还停留在形式上,要真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还需我们语文教师达成共识并在语文课堂中体现出来:坚守教师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个性,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培养出适合新时代的新人才。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334.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