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作家与他们的作品]中国古代重要作家及作品

杂文收录 2025-09-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中国古代重要作家及

序号

作家

朝代

评价

作品

文体

1

司马迁

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陈涉世家》

记传体

2

陶渊明

东晋

田园诗人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饮酒》

散文、

诗歌

3

王勃

初唐

初唐四杰之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歌

4

王维

诗人、画家

《使至塞上》

诗歌

5

孟浩然

诗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歌

6

崔颢

诗人

《黄鹤楼》

诗歌

7

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

《望天门山》

诗歌

8

杜甫

 

现实主义诗人

《春夜喜雨》

诗歌

9

岑参

 

诗人

《白雪歌送》

诗歌

10

刘禹锡

 

诗人

《陋室铭》

散文

11

白居易

 

诗人

《卖炭翁》

诗歌

12

韩愈

 

文学家、哲学家

“八大家之一”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歌

13

柳宗元

 

著名文学家、八大家之一

《捕蛇者说》

散文

14

杜牧

 

诗人

《江南春绝句》

诗歌

15

李商隐

 

诗人

《夜雨寄北》

诗歌

16

欧阳修

 

著名文学家,

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记》

散文

17

范仲淹

 

政治家、文学家

《岳阳楼记》

散文

18

苏轼

 

文学家

“八大家之一”

《明月几时有》

19

李清照

 

著名词人

《如梦令》《醉花阴》

20

文天祥

 

诗人

《过零丁洋》

诗歌

21

陆游

 

爱国诗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诗歌

22

辛弃疾

 

爱国诗人

《西江月》

23

马致元

 

戏曲作家、散去家

《天净沙 秋思》

24

施耐庵

 

小说家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小说

25

吴承恩

 

小说家

《西游记》

小说

26

蒲松龄

 

文学家

《狼》

小说

27

吴敬梓

 

小说家

《范进中举》

小说

28

曹雪芹

 

杰出小说家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小说

29

龚自珍

 

思想家

《已亥杂诗》

诗歌

 

中国现代和当代作家及作品

序号

作家

评价

作品

文体

 

 

1

 

 

鲁迅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

和革命家

 

《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社戏》

《故乡》

《论雷峰塔的倒掉》

《藤野先生》

《孔乙己》

《友邦惊诧论》

记叙文

小说

小说

杂文

散文

小说

杂文

2

郭沫若

现代著名诗人

《天上的街市》

 

3

茅盾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白杨礼赞》

 

4

老舍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在烈日和暴雨下》

 

5

叶圣陶

现代作家

《苏州园林》

 

6

朱自清

字佩弦

现代作家

《春》

《背影》

 

7

闻一多

诗人、学者

《最后一次讲演》

 

8

冰心

(原名谢婉莹)

 

现代作家

 

《小橘灯》《春水》

 

9

赵树理

现代作家

《老杨同志》

 

10

周立波

现代作家

《分马》

 

11

吴伯箫

现代作家

《记一辆纺车》

 

12

臧克家

现代诗人

《有的人》

 

13

鲁彦

现代作家

《听潮》

 

14

魏巍

现代作家

《谁是最可爱的人》

《我的老师》

 

15

杨朔

现代作家

《荔枝蜜》

 

16

王愿坚

现代作家

《七根火柴》

 

17

田间

现代著名诗人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18

艾青

现代著名诗人

《给乌兰诺娃》

 

19

巴金

现代著名作家

《海上日出》

 

 

外国作家以及作品

作家

国籍

评价

作品

文体

安徒生

 

著名童话家

《皇帝的新装》

童话

都德

 

著名小说家

《最后一颗》

小说

契诃夫

 

著名文学家

《变色龙》

小说

莫泊桑

 

著名文学家

《我的叔叔于勒》

小说

马克 吐温

 

作家

《竞选州长》

小说

高尔基

 

伟大的文学家

“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海燕》

《童年》

散文诗

奥斯特洛甫斯基

 

 

《生命的意义》

小说

笛福

 

现实主义小说家

《鲁滨逊漂流记》

小说

斯卫福特

 

小说家

《格列佛游记》

小说

罗曼 罗兰

 

现实主义作家

《名人传》

传记文学

作品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335.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