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语文教学的几个要素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三合镇中学 刘永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冲击,大家一直在探索、实践、反思中寻求一种能体现新理念、新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探索中,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彰显独特的个性。
一、语文教学应有情感性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老师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真挚情感。鉴于此,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语文新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产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感情。例如∶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时,要使学生理解作品中描写的祖国遭到敌人蹂躏和侵犯时,人们所表现出现的愤怒与忧虑,正是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的表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充满着亲子之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魏巍的《我的老师》,讴歌了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师生之情……用这些爱祖国、爱亲人、爱老师的感情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语文教学应有开放性
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封闭和预设,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开放,意味着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意味着由预设的固定程式转向超越目标的即兴创造。语文教育的开放性,一是指教学的内容不一定局限于课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灵活地处理。比如,适当地旁征博引,适当地联系社会生活,让学生的心灵有一个比较广阔的飞翔空间,放得出去,收得回来;二是指学生对课文的认识理解可以不求统一,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解质疑问难,允许学生保留独立见解。记得一次在教学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公开课上,执教老师向同学们解释“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的大概意思是:在一个苍茫悲凉的黄昏,诗人手持马鞭,挥马南归……话未说完,一位同学举手问:“老师,何以见得是黄昏呢?”老师说:“从‘白日斜’三个字可以看出。”那位同学又继续问:“老师,早上的太阳也是斜着的,为什么‘白日斜’一定就是黄昏,而不是早上呢?”是啊!“白日斜”为什么一定要指黄昏而不是指早上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许多语文教师的深思。语文区别于自然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答案的模糊性和丰富性。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知识背景、个性因素和生活经验就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只有承认和维护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权利,才可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语文教学应有灵活性
新语文课标强调: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面对新教材课文多、容量大,而用于语文教学的课时又相对少的矛盾,灵活地处理教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可以以读代讲,有时可以以讲代读;有时可以以背代讲,有时可以以讲促背;有时可以以学生自己整体感知为主,有时可以以老师深入引导为主;有时可以以写为主,有时可以以说为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课虽无定法,但却需讲究教学方法。我们就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选择恰当的方式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把教材当作教学的基本材料,让教材为我所用,主动地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一切有利于教学的东西,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 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总之,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来自于语文教师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满怀爱的激情进入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就一定会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