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构字规律_了解汉字组构规律 提高识字教学水平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了解汉字组构规律 提高识字教学水平
余杭区中泰中学 王永平
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首先要认识汉字,而汉字数量繁多,并且结构复杂,看起来似乎难认、难记、难写,难以掌握。但庞大的汉字家族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种造字法构成了一个科学的汉字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字学知识,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将造字法的知识运用于识字教学之中。
要提高识字教学水平,首先要了解汉字的组构规律。象形、指事、会意的造字手段是写实与象征的结合。汉字由图画发而来,但它的形体已经经过了抽象化,是象征的形体。其象征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两类:1、以实象实,即以一个或一个以上实体象征事物,它可以用轮廓象征事物,用事物的全部或某一最具有区别特征的部分的轮廓来象征该事物的。可以用具有某种功能的器官来象动作,可以用实施某动作的工具来表示动作。2、以虚指实,这里说的“虚”,指的是汉字结构中的有些部件,其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意义,它与汉字结构中的象实体部件结合,指示该字字义所着重的部分在其所指示的部位,即传统六书说中所说的在象形基础上加注指事符号的那一类。
形声字是形旁和声旁合成的字。因为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概念便一天天地多起来了,原来的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手段已适应不了表达一天天增多起来的概念的需要,于是人们不得不借助表音手段来代表概念。于是造字时应采取了合成的方法:用形旁来表示概念所属的意义类别,用声旁来表示概念的声音,并以此来区别于相同义类的不同声音的概念和不同义类的相同声音的概念,从而达到准确地表达语言中新生概念的目的。所以形声字的造字手段主要有两类:1、概念的类化;2、概念的区别化、明确化。形声字造字时,凡是与语言中已有的概念相同相类的,都以语言中已有的概念来标示其所属的概念类别,甚至许多已有的文字,为了明确表示它所属的意义类别,也被加上了表示某一意义类别的意符。这样就在语言中形成一个庞大的同类概念群。这一庞大概念群中的每一个字以同一个形旁标示它们所属的意义类别,以不同的声音区别于同一类别中的任何一个字。
其次,要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
(一)象形字的教学。象形,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形态的方法来造字。因此,象形字的教学可根据字的构造特点来进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分析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字形、字义与字音的联系,其中应重点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如“日”字教学,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体⊙,讲清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O演变口,·拉长为—);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字形、字义与字音的联系。
象形字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既有助于学生掌握象形字的形义联系,又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指事字的教学。象形这种方法造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而抽象的概念又根本无“形”可“象”,于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产生了指事字和会意字。指事字的构造类型及其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
1.用象征性的符号表示字义。其教学方法是:从分析笔画的含义和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组合关系这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掌握字的形义联系。如“二”、“三”等字的教学,应让学生知道,每一横线象征数目一,几条横线组合起来(加起来)即为该字所表示的数目(字义)。
2.用象征性的符号加上一个指示性的符号表示字义。其教学方法是:先出示字的原始形体,讲清象征性符号和指示性符号的含义;再讲解字形的演变过程,分析字的原始形体与楷书形体之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认识楷书形体之间的形义联系。如“下”字教学,先出示“下”字的甲骨文形体,讲清弧线是表示位置界线的象征性符号,短横线则是表示空间方位的指示性符号;再讲解“下”字形的演变过程(—惨—下:弧线变为横线,短横线则变为|,再变为卜);然后让学生认识“下”字楷书形体的形义联系(“卜”在“一”下,表示“位置在低处的”)。
3.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指示性的符号表示字义。这种字在指事字中占多数。这种字的教学应重点讲清指示性的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如“本”字教学,应让学生知道,“本”字下部的一横是指示性的符号,表示这是树木的根部。
(三)会意字的教学。会意是说字的整体的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会意字都是合体字,其教学规律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字的形、义、音;再把字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意思;然后再将几个构件组合起来,让学生理解每个构件与字的形义联系,掌握会意字的形、义、音。如“寇”字教学的过程:寇字读ku,本指盗匪;“寇”字由“宀”(指房屋)、“元”(指头)和“攴”(指手持器械)三个构件组成;三个构件组合起来表示手持器械闯进别人家里打人家的头,这种行为就是强盗行为。
(四)形声字的教学。会意字以象形字为基础,用会意的方法产生新字,远比用象形、指事两种方法有效,但也满足不了社会记录语言的需要,于是就出现了形声字。形声,是这样一种造字法,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或指事字组成,其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即形符(形旁或意符);另一部分则表示字的读音,即声符(声旁)。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两部分组成的,而形声正好能从语音和语义两方面来记录语言,因此,它成了最灵活、最方便、最主要的一种造字方法。现在,90%左右的汉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也是合体字,和会意字一样,形声字也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来教学。如“妈”字教学的过程:“妈”字读ma,称呼母亲;将“妈”字分解成“女”(表示女性)和“马”(ma)两个构件;“女”表示字义,“马”表示字音。
教学实践证明,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来教学会意字和形声字,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形义联系,又有助于教师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相关教案
- [新课程标准评价方式]对新课程实验中评价方式的初探--------------浅谈评价的激励作用
- 【暑假记实作文】让“记实作文”返真归实——初中阶段“记实作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英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管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新课标|浅谈新课该下师生关系的建立
- 陕西中考和河南中考区别_中考和中考复习(语文)
- 【《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案设计浅探
- 翻转课堂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初中文言文教学动态课堂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 【从书本走向实践】从熏陶走向实践 ———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的探索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交换”合作学习和“激励竞争”机制的应用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