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浅议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赢得学生的心

杂文收录 2025-08-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2005年度安徽省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如何去爱

——

 

                            夏鑫  马鞍山当涂博望中学

 

 做一个教师,爱心最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心,却并不懂得如何去表达爱。

在反映高三生活的电视剧《命运的承诺》中,勤勤恳恳奋战在高三讲台上的老师无法赢得学生的心,面对学生集体要求撤换她的上告信,老师流着眼泪,痛心疾首地问校长:我为他们倾注了全部心血,为什么却换回这样的结果?!

的确,许多老师也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为什么端给学生一盆火,回报的却是一块冰。老师抱怨学生: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学生却说:你的爱越深,我就越来越心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多情总被无情恼”的尴尬境地,又是什么阻隔了老师与学生的水乳交融?就我这五年的教学实践及我工作中的所见所闻而言,我认为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一、爱的出发点狭隘

爱的付出应是无怨无悔的,而有些老师的口头禅却是:老师都是为了你好。言下之意,你不听老师的话,就对不起老师。但学生并不领情,他们感受着来自老师的压力,还会产生莫名的委屈:需要回报的爱实在太累了,我宁愿不要,为什么老师还是硬塞给我?结果,“填鸭式”的爱让学生的胃受不了,沉甸甸的爱让学生的肩扛不了,而老师仍旧一厢情愿地灌输着,久而久之,有可能让学生反胃、呕吐,甚至留下后遗症。当学生的肩拒绝背负时,这种爱便成了包袱。老师的胸襟应像大海般宽阔,老师的品格应如高山般崇高,付出应是快乐的,奉献应是无私的,一旦爱有了杂质,搀杂了过多的个人因素,那么,这种爱就会充斥着变质,发霉的气味,而让学生宁愿远离它,不愿靠近它。

爱应是无私的,不求回报。

二、爱的观念滞后

有些教师仍抱住传统的观念不放,他们的爱是一种居高临下,打上了明显的师道尊严的烙印;爱的给予是霸道的,学生的接受就是被迫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渴求的是平等,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爱注定要被学生所排斥。有些教师轻则侮辱、讽刺学生,重则拳脚相加,却美其名曰“爱之愈切,恨之愈深”。“不打不成器”成为某些教师的座右铭,“棍棒下面出英才”成为某些教师的敲门砖,这样的爱只会让学生心惊胆寒,决不会有被包围的感觉。

优秀教师用刀片在学生脸上刻上“贼”字,“爱学生”成了最好的挡箭牌;校长用剪刀剪掉学生的裤脚,把学生的尊严踩在脚下,“爱学生”成为最有效的遮羞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试想,这样的爱怎么可能是阳光、雨露?!爱的外衣裹着冰雹,纯真的世界怎么能不冰冷一片?

爱应是平等的!

三、爱的方式不当

爱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内容,有的老师把学习的督促,当作是爱的惟一,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变化;有的老师把生活的关心作为爱的全部,而放弃了与学生在思想上更高层次的交流;还有些老师把直白等同于爱的内涵,掩盖了爱的深刻;把沉默当作爱的语言,忘记了与学生丰富的交流、沟通。爱应是全方位的,老师如果只走独木桥,是到达不了爱的彼岸的。

爱得泛滥,会把学生淹没,让他们找不到方向。

爱得简单,学生会把这种爱当成一片浮云,一串泡沫,无法震撼年轻骚动的心。

我们的爱应来自心的尊重。单纯幼稚的生命,终有一天绘成缤纷的画卷,或浓墨重彩,或清丽隽永。用心去爱孩子,让爱成为画中和谐的一抹色彩。即使不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也不会是大煞风景的涂鸦之作。

把握爱的尺度,才能发现爱的真谛;更新爱的观念,才能创造爱的神奇;端正爱的立场,才能释放爱的能量。

仅有爱是不够的,要想赢得学生的心,还需要理解、沟通,让冰山消融,仅有烈火是不能奏效的,教师要用现代教育观念武装自己,校正爱的准星,提升爱的层次,爱的天地才会繁星满天,点亮一双双呼唤未来的眼睛。

教育没有单行道,师生之间需要立交桥,升起一道道理解的彩虹,让爱的纽带把老师和学生紧紧相连。

请普天之下所有的教育者用爱心与理解编织成一串美丽的花环,让我们的孩子在阳光与鲜花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279.html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论文|论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文学艺术的,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如果不继承这份遗产,就会割断我们民族的历史,就会犯虚无主义的错误。文言是躺在文化遗产宝库门前的一只拦路虎,下决心降伏这只老虎,宝库的大门便向我人敞开,收获将是巨大的;在这只老虎面前犹豫、畏惧...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良好的结果源于重视|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小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注意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铃声一响,就要端正地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师上课,...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新教材有什么特点]新教材有什么特点?

    2001年8月,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及审查委员会数次审查,共有40家出版社出版的涉及20个课程门类的49种验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获得审查通过。从这些新教材的总体设计情况来看,都能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绿色证书教育是什么|“绿色证书”教育

    23 农村普通中学试行及其他技术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还应该看到,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仍然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族素质提高的举足轻重的大问题。为...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三年级语文游戏_作为游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

    游戏不完全是娱乐,也不全等于语文研究性学习。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两点。游戏的内涵要大于娱乐,大于语文研究性学习。游戏也不一定意味着不正经、不严肃,也有正经、严肃的游戏。什么是游戏?荷兰文化学者胡伊青加告诉我们:“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也谈公德作文】也谈公开课

    公开课与平常课毕竟不同,这倒不是因为公开课为了造假,故意不同于平常课。我以为,公开课应该不同于平常课。 先打个生活上的比方,平日在家吃的叫家常便饭,来客时总得多做几个好菜,当然平时没有客人的时候,我们在家里也不是不可以改善一下生活,打打牙祭,但这与来客人做上几个好菜并不矛盾,就像我们的平...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高中新教材课程_新教材中的体验课程观

    “情感体验”的过程。鲁迅早年在推行文学教育时,特别说到了两个例子。一是说,人们观诵文章,就好比在大海中游泳,“游泳既已,神质悉移”,但“大海”“未始以一教训一格言相授”。这其中讲的就是文学的倾向、情感是隐含在一切可感场景中的,读者要靠自己的体验去获得这一切。另一个例子是讲热带人没见过冰,你给他讲冰形...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PPT_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返回本页页首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4...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