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活起来】如何让学生“活”起来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梁平县合兴初中 杨小力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要求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要求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思维“活”起来,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在快乐中学语文。做为一个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活”起来呢?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 给学生“活”起来搭建一个平台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在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文本,充分考虑学情,积极思索教法,精心设计学生入门的台阶,循循善诱,让学生逐步进入学习的主题,达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忙,有文可作。例如,初中一年级第一单元就是关于人生的话题,其中有一篇关于生命的课文《生命生命》,把生命这一严肃、沉重的主题,摆在涉世未深的初一学生面前,未免深奥。如果以人生阅历较丰富的教师的理解去阐述生命的意义,学生只能睁着疑惑的眼睛看着你,甚至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先提出一道诱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让他们一步步去领会,效果要好得多。在教学这篇课文前,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请举例说明“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于是学生讨论开了,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任长霞,从卖国求荣的秦桧到走私行贿的赖昌星,正反对照,强烈鲜明,问题的探究由躯体的“生与死”推向精神的“生与死”,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看课文,学生就不难把握文章的主旨: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二. 给学生树立“活”起来的榜样
我们的语文教学,其实就是“文学”教学,文学教学到底要追求什么呢?有人说是“与诗共舞”,这很形象,这里的“诗”并非文体意义上的诗歌,而是“文学”。“与诗共舞”意味着你不是学步者,只在意“步法”和“节奏”。你用你的全部身心去感受,去体验,你在说“诗”,“诗”在说你,生命的律动与“诗”同在。这就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激情语文。
要让学生进入语文激情的境界,首先语文教师要有语文的激情,要全身心地投入语文教学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语文教师的形象就是充满激情的典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先生,读书到动情处“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虽不是在指导学生读书,但他充满激情的表现给学生做了极好的示范,以至学生“疑心这是最好的文章”。《最后一课》中的
激情传递人生,激情散发热情,激情表达活力,激情体现生动,激情具有巨大的感染人的力量。教师用激情演绎课堂,让学生活起来,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 给学生酝造“活”的环境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运用母语,指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形成语言的能力,具体而言,即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领悟语言、形成语感,进而形成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要培养语感就得给学生酝造一个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语
导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茫茫夜空,皓月千里,引人遐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人们被月亮的美丽和神秘所吸引,多少诗人为之咏叹:“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多少科学家为之倾倒:“水星”计划,“阿波罗”登月------从古代的“嫦娥奔月”到今天宇宙飞船多次降临月宫,月亮神秘的面纱正逐渐被掀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现在让我们乘着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宇宙飞船,去一睹月亮的芳容,去追问“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去探寻她的奥秘吧!
在没有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情况下,用这诗一般的语言的能很快激起了学生兴趣,引起遐想,进入创设的意境中。
结束语:灿烂的月亮文化,全新的科学研究,和月亮有关的一些神秘事件,无不在预示着:月球是颗不寻常的星球。人们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月球的了解仍然是不够的,月球内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讨,月球上还有无数宝藏等待我们去开发。我们相信,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空间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会彻底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去“奔月”旅行,到月球上去探亲访友,我们一定会领悟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仙宫妙几景,一定会体验到“乘风归去”的潇洒飘逸!寥寥数语,让学生顿生求知之心,探求的欲望。将语文教学与引导学生探索进取有机结合起来。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既反映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也展示了语文教学艺术性,它是没有止境的科学,也是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相关教案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