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写作能力_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听说及写作能力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教学论文]--aphid
在农村语文教学的实践当中,我们往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教材中表现的语言环境与学生实际接触的相去甚远,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民族地区,在理解课文上,特别是进行听说能力的训练时倍感费力,训练效果也极不理想。
很多农村语文教师都发现过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课下很喜欢说话,很活跃,可一上课就无话可说或言不及义。这也是农村中学口语训练中普遍存在的语文课堂和学生实际生活完全脱节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要真正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能力,只能是空谈。
基于现实来谈,在学校里提倡“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只能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式的引导方式,我们没有办法在一夜之间改变学生的语言习惯。我们也不可能强迫他们在课下用普通话来交流,我们更不可能要求家长对孩子说普通话。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规范的语言环境呢?这绝对是一种可行性高,投入不多的好办法。
一、选用媒体手段,创设虚拟语言环境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进行有益的社会实践,从而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在很多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的语言 环境,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往往很有效果。
例如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影视剧,引导学生摹仿其中的对白,并利用录像机、VCD的卡拉OK功能,尝试配音,学生很有兴趣,效果也相当好。有一定电脑水平的,还可以制作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使用Flash、Power Point等等,将听说训练中的训练题目制作成动画短片、幻灯片,让学生作配音的练习。花费时间不多,却很受学生欢迎。
二、刺激学生的训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力量。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文教学的模式化已使很多学生烦不胜烦。特别是写说明文,由于文体本身要求的客观性,学生很难对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如果能另辟蹊径,把影视内容引进课堂,情形会大有改观。如中央电台说明性很强的《人与自然》节目,教师可先行录制或下载,并有选择地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中各种动植物的形体、生态特征及活动规律等,并注意听主持人的解说,然后进行写作训练,效果很好。
三、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学生取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础,但由于中学生学习紧张,生活视野狭窄,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并不多。即使偶有机会去观察,大部分学生也往往不知道应该看些什么,或者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这就使得他们面对一个作文题时感到无话可说。这其实是观察方法和观察能力的问题。例如写一篇介绍自己学校的说明文,许多学生容易开错方向,并对各种建筑、设施的相对位置表述不清。如果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校的平面图,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面对图画写出好文章来。又如在指导学生描写“运动会”的场面时,可让学生观看比赛时拍摄的录像,先完整地看一遍,让他们了解比赛的全过程,对比赛有个整体的了解,再利用慢放或暂停的方法让他们观察某一同学拔河时的细节,如手脚的动作、脸部的表情等。之后再写作文,就不会觉得写不出来了。
四、启迪创新思维
作文训练中,语言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往往不及形象的启迪。用再多的语言去形容大草原的辽阔也比不上给他们放一段精彩的视频,教师可以把牛哞声、羊叫声、马啸声……录制下来,剪裁后组织一组有趣的音响。在训练学生写作时,让他们边看边听,然后通过合理想象,写成一篇想象文章。由于素材新奇,不受拘束,学生会觉得有东西可写,写出的内容也大不相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但在探索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缺少制作课件的素材,特别是语文学科。2、如果制作的课件不能被推广应用,它的能效就比较差。3、有些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重形式而轻视内容,忽视了教学目标 。这些问题有待于广大教师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尽管如此,使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环境,仍然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关教案
- 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什么_培养语文能力 渗透思想教育——对文道结合的语文教学之探讨
- 中学生诗意评语_“中学生诗意写作”研究话题实施方案
- 【教师搭台】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备课
- 【仿照例句的修辞手法造句】如何仿照例句造句
- 一天_让科技走进课堂,让学生理解科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立足课堂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关于初三语文后期复习工作的一点建议
- [凤凰传媒语文本]传媒与文本的冲击——由一节语文课所感
- 【小古文怎么学】古文活学——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
-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