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传媒语文本]传媒与文本的冲击——由一节语文课所感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传媒与文本的冲击
——由一节语文课所感
阳新县木港职业中学 陈绪永()
语文课究竟该怎么教——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想到这里时,许多人马上想到: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一杯水与一桶水);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与学、主动与被动)和该培养学生何种能力(应试与自主、合作、探究)等一系列问题。当然,这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想的,该做的,可是,我们的教育如何面对传媒的冲击呢?
目前,笔者观摩了校内的一次公开课,执教者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知识储备非常扎实的语文教师,课题是《木兰诗》(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执教者导入 的方式是借“英雄”话题导入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句提示:“我们知道的女英雄有哪些呢?”学生回答让我们所有听课教师(包括执教者)都感到惊奇——“武则天、孝庄太后,花木兰(因为课题板书即《木兰诗》)”。
我们听课的教师当时你望我,我望你,最后都归结于执教者身上。
当然,执教者毕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机智无可非议,“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笔者之所以用“顺利”这个词,是因为这样的回答让笔者感到诧异。课后评课时,我们谈到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这正是反映了当前语文教学乃至教育的一大问题,即教育如何应对丰富多彩的传媒冲击。
问题之一:学生为什么不知道“刘胡兰”却知道“孝庄皇后”?
当然,如果学生通过阅读《清史》之类的书籍了解了孝庄皇太后,那么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而且应值得赞扬。而事实上,他们正在看热播的电视剧《孝庄秘史》。可见,学生不是认识了孝庄皇太后,而是认识了电视剧《孝庄秘史》中的“孝庄”。
我们知道,电视剧,特别是这种电视剧,主要通过“野史”来吸引观众,于是充满了许多虚构情节。这样一来,学生到底认识什么样的“孝庄”呢?
同样,另一家电视台在播放电视剧《至尊红颜》,于是他们“认识”了“武则天”。
问题之二:学生如何知道真正的“孝庄”?
很显然,学生没能通过课本认识孝庄,也没有办法通过翻阅图书的方式认识孝庄,于是他们把电视剧中的“孝庄”当成了真正的“孝庄”。
据笔者初步统计:在本人所外的农村乡镇中,三所中学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室。笔者所在学校规模较小,是一个职业中学,只有六百余人,可图书室藏书不足百册!这样一来,学生何从知晓这些课本之外的知识?
问题之三:教育如何将学生从电视前“拉”到课堂?
相比之下,电视剧显然比课堂更具有吸引力,于是很多学生不愿放弃电视剧而宁愿旷课、逃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直至辍学。农村教育基础建设薄弱,少有像样的教具,如何面对“能带来视觉、听觉享受”的电视等传媒?学生厌倦课堂,是因为有更吸引人的地方;而农村留守家庭很多,家长疏于管理监督,学生自制力稍差,就会呆在电视机前而“忘了”上学。
因此,笔者想,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或者说是新课标实施最大的问题,不是教学楼,宿舍楼,也不单单是师资力量,而更重要的是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东西!
一、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而且在新教材里也正好体现了这些理念,于是有了“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课题。新课标中的“综合性学习”无一不强调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当一个学生的知识面很窄时,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象我们学校这种图书室建设不完备的学校,何从搜集?“探究”的角度究竟有多广?学生究竟能知道多少?
二、传媒究竟为教学服务了多少?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知道郑伊健却不一定知道郑成功,知道李宇春却不一定知道李自成。学生知道的是电视人物,可电视传媒却又为学生提供了多少有益的影视作品?他们热衷于改编野史,因为可以提高收视率;他们少有真正的名著改编,因为一来有难度,二来难有高收视率。学生变“坏”,我们可以归结于传媒的影响,可事实是,传媒究竟影响了多大?
学生之所以知道“孝庄”是个英雄,是因为看了电视剧《孝庄秘史》;之所以知道武则天,是因为看了电视剧《至尊红颜》,知道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却浑然不知历史人物,为什么?传媒在影响我们。
假如学生通过电视了解了“刘胡兰”,我想那节课学生肯定可以想到她。而事实是我们学生忘了她。
三、学生信息的来源:传媒还是文本?
学生的这些现象,究其原困是学生充分接触了传媒而忽视了文本。据调查,学生在放假期间,90%时间是耗在电视等传媒之上,却不知道“四大名著”中的著名人物。谈起电视人物,学生眉飞色舞;谈起历史人物,学生却皱起了眉头。没有多少学生愿放弃电视剧而选择文本,没有多少学生愿意放弃电视剧而选择去看历史。
笔者不是
-
语文教学的个性原则|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详细阅读
一、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1.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有个性。这是个根本,起着决定性作用。语文教师要时刻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常常想着创新;要敢于否定,敢于挑战书本、挑战共识、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2.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个性。语文教师的语言应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么自然亲切,启人思维...
-
在机关实用文体的写作过程中|写作的一般过程和文体写作的一般规律详细阅读
.审题.立 意 .构 思 .选 材 .组织材料.开头与结尾.记叙文写作 .说明文写作.应用文(1) 内容要有重点,感情要真挚。.读后感...
-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是】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科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统一详细阅读
■陈钟梁□方有林□方:陈老师,2001年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改以前长期使用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名称,对这种变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必然性如何认识?■陈:语文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可以追溯到1995年人教社在武夷山召开的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这次会议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思想,比如说对语文学科的定...
-
【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详细阅读
设置问题和进行提问,是语文教师公认的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 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但也正是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问”。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 平淡无味,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课堂上、在教学中被提问肢解着,提问与答问代...
- 详细阅读
-
【初中文言文利用对举方法识记字词】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之识记重点词句释义详细阅读
(一)《论语十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
[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有]构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评价体系详细阅读
要:唯物辩证法认为,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在经济领域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了经济活动的顺利发展和不断地延续,可见在物质领域中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适合的;同样的道理,作为人类精神领域一员的语文评价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可行的,它也必将促进教学活动的进展顺利。《基...
-
【语文阅读方法指导】语文“阅读指导与研究性学习”初探详细阅读
三明四中:陈珉随着课改实验的广泛开展和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新教法的科研之花争奇斗艳,五彩缤纷。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学内...
-
[文学研究一般研究什么]什么要研究,如何研究详细阅读
中国的饺子文化”“老鼠有决策能力吗?”“蓝鲸生态研究”……这一类的论文题目,请别误以为是一些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专题,而只是美国小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或许,你会觉得让孩子们研究这些问题太离谱,但是,当孩子们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研究的方向……这其中的收获远比仅仅知道教科书上已经阐...
-
[如何引导学生诚信考试]考试,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语文素养详细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命题思路福建省晋江市永和中学鲍国富 课程改革有一年多了,从一年前的课改试卷命题时的迷茫,到一年多来不断的学习、反思,我坚定了一年前参加“晋江市课改优秀试卷”命题时的思路。现在到了八年级,如何在七年级课改试卷的命题思路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呢?这是我参加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