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随机应变技能_随机应变——浅议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

杂文收录 2025-08-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2005年度安徽省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随机应变

——浅议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

 

马鞍山当涂博望中学  夏鑫

 

 一节课正在进行中,突然一个不愉快的小插曲发生了,怎么办?是停下来,还是继续上课呢?这得随机应变。即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应根据事件的性质区别对待。

课堂偶发事件就发生的原因和方式而言,可分为随意性事件和潜发性事件。如学生打架斗殴、发生口角、突然逃学、群体罢课、蓄意捣乱、起哄生事、辱骂教工等等,往往是个人之间矛盾发展到白热化程度,或由于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教学品味庸俗低劣,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客观需求,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结出的苦果,就属于潜发性事件。而像学生在课堂上突然发病,小鸟闯入课堂、冰雹打碎玻璃等,是由于客观原因导致而非人为蓄意操作造成,就属于随意性事件。而就当事人的动机和目的而言,也可分为品德性事件和非品德性事件。

特殊事例暂且不说,就一般情况而言,我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本人应勇于展开自我批评。

任课教师应当勇于承担责任,先从自身查起。自省在教学内容安排、环节衔接、组织管理方面是否存在漏洞或过失,已发生的事件与自己有多大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正人先正己、及时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甚至向学生公开道歉。对专业性知识问题应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能因为怕丢面子失威信,而将似是而非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诚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往往能取得学生的谅解和信赖,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这种自查、自省自纠的方法,能较好地处理由于教师仪表不整,举例不当、讲述含混、知识错误等原因引发的课堂偶发事件,是摆脱信任危机走出尴尬境地的有效途径。任何专横无理、压制民主、把是非和责任推给学生的作法,必然会招致学生的暗中抵制或公开对立。

其次要善于发掘偶发事件的积极意义。

生活的纷繁复杂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我们不可能靠祈祷使自己的课堂永远吉日普照。作为课堂主要负责人,教师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宽容大度的心态。如处理日常教学内容一样,慎重界定事件的类别和性质,辩证科学地认识这些不期而遇的课堂“插曲”,或许能有惊人的发现——某些事不仅不算坏,还有积极上进的教育意义可挖掘。若能将事件巧妙引向对课堂教学有利,对保护学生自尊心、增进师生情感有益,对表现学生闪光点、激发其学习热情有功的方面、就可实现偶发事件与教育教学相互补益的完美功效,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与此同时,还要做好事后的教育工作,不能给学生留下阴影。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澄清是非、化解矛盾、分担责任,更重要的是为了教育当事人,使其认识到出现过错的真正原因。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影响很坏的事件,还应该使当事人明白其行为对个人、他人、家庭、班级、学校、社会带来的危害,以及发展成违法犯罪后,必须承担的经济和法律责任。某些事件在班级会产生负面影响,集体舆论对是非曲直可能有不正确的导向,教师还需要用现成的实例对其他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再次就是争取天时、地利、人和。

不要在情况不明、是非混淆的情况下仓促处理事件,急躁和武断往往会把事情搞砸。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教学活动的冲击和对师生彼此的伤害,宜对当事人先行安抚,通过课后调查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谨慎处理不晚。即便对产生的原因已经查清,但因当事人当时情绪很冲动、自尊心极强、怕丢面子等原因,也许会根本就听不进教师的批评教育。如果采取先放一放的办法,等过几天换个场合、换个口气进行“冷处理”,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能勤于钻研教育教学规律,做到未雨绸缪那是最好了。

善于处理偶发事件只有和积极预防相结合,才能显示出更大的教育功效。只要善于积累、整理、总结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就不难看出许多类型的事件在处理上还是有章可循的。凡是教学水平高、德育工作扎实、事件处理彻底的教师,其课堂上再出事的可能性就小。凡是注意观察学生、研究其个性喜好的教师,其学生在课堂上生事的可能性也小得多。

所以为了有效预防课堂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如同备课一样注意做好一些日常工作。如上课前检查仪表是否整洁,各种用具是否齐备。在运动会等大型集体活动及节假日前,应对以往曾引发过不良事件的种种言行举措,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并加以落实。掌握调皮学生的行为习惯、交际范围、家庭状况、思想动态等,对有过矛盾冲突的学生要尽早帮助他们认识各自错误,化解矛盾,使双方关系正常化。对因病残等原因而行为反常、性格怪僻的学生,宜倍加关心,关注其心理健康。有少数民族学生的课堂,讲解举例要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民族传统,以防有口无心引发民族矛盾。对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性知识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理想,预防早恋纷扰。对学生经常进行集体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并通过组织丰富的集体活动把学生们组织起来,把班集体建设成一个大熔炉,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如果人人都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那么追求知识和文明、崇尚理性和德性就会成为主流,从而对各种不良事态产生“抗体”,想借机生事苟且蒙混的念头就失去了市场和机会。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195.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