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思维智能训练_激活思维 生生对话,成就课堂教学的精彩

杂文收录 2025-08-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湖州市第三届教

学研究论文评比

参评论文

         

            类别:  初中语文          推荐选送单位:  德清县新市镇初级中学

 

激活思维  生生对话,成就课堂教学的精彩

新市镇中           张友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于“对话”的展开、“对话”的对象和“对话”的程序设计等问题,广大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已经作了多方面的研究,而成就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生生对话”。要抓住这个关键,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要熟悉思维运动的几种具体形式,还要善于点拨、引导,才能使学生对所探究的学习内容发生兴趣,从而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课堂精彩作准备。
    所谓“生生对话”,即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它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课改思想的重要方面,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才是课改的终极目标,因此加强生生对话对培养学生语文多方面能力、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生生对话中,教师该做些什么呢?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教师的角色又是什么呢?
    现实的情形是,我们有些教师在生生对话中似乎成了旁观者的角色,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体现对学生“自我体验”的尊重,一些教师误以为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是尊重,对学生的意见、观点、看法一律采取赞成而不加评判的做法就是尊重,其实这是对“尊重”的误读,也是对课改精神的误解,毫无疑问,课改的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但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作用的强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课改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简单的“传授者”,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扮演好自己的重要角色呢?
     一、倾听者:“此时无声胜有声。”
    “生生对话”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普遍感到的疑难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展开对话。学生对话开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听清楚对话双方的主要观点,听清楚对话双方的精华所在,听清楚双方的主要认识偏差,听清楚双方对话的焦点,同时思考下一步的对策。只有听得清,才能想得深,引得好,激得巧。
     二、引导者:“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对话活动中,有时对话双方囿于自己的一得之见,或者囿于对文本理解侧重点的不一样而产生争执,这时,教师不可以用“双法的观点都有道理”之类的话来化解纷争,因为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作用,学生并没有达到共识。如果让学生还固守着自己明显带有局限性的答案,那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并没有什么作用。在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时,针对作者在文中所记叙的自己经历的三件事,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就这三个事例能否引发出对生命的其他思考?学生回答:1、“我发现,生命是丰富多彩的。”2、“看到作者之所以放了飞蛾是因为它不断地挣扎,从而联想到如果我们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一定不能放弃奋斗。”3、“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生老病死也无法控制,所以要珍惜生命。”4、“生命是属于我们的,我们不能让它在无意义中度过。”一时仁者见仁,知者见知,莫衷一是,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做“和事佬”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文本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如1、2。当学生说空话、大话如3、4时,教师应追问是从哪里引发出这些思考的。总之,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珍惜生命,更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如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一个问题就能使对话难点处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由此可见,生生对话中不可缺少教师的引导。
    三、激发者:“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些具有人文教育意义或者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教者千万不要让它轻易滑过,要善于激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编者的意图,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他们对人文主题的深刻体会。在教学《土地的誓言》一文时,在差不多结束对文章语言魅力探寻的生生对话时,最后发言的女同学在充分肯定这篇文章语言的魅力后提出,尽管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但她不喜欢这篇文章,因为它写得太深沉,不易为中学生所接受。对于这一观点,教师并没有轻易放过,因为学生的这一问题正好是探究编者意图,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时机,他立即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对话深入了下去:“有人说这是一篇描写广大关东原野的文章,写得比较枯涩沉闷,,与我们同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不应该选进中学课本,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一言既出,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气氛之热烈,发言之踊跃,观点之鲜明,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对话的结果是,大家普遍认为,对于身处城市的当代中学生而言,由于年龄所限,对于关东大地的理解与认知基本是缺乏的,更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所以读了这篇文章,可以让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了解在我们的国家曾经经历的苦难以及还有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还没有摆脱生活中的窘境,知道了这一切,可以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反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切,我们可能对民族的现状一知半解,当我们进入社会后,我们如何面对历史,又如何想到关心那些身处苦难中的人们?应该说,这样的认识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益的也是符合编者人文教育的主题的。
    四、决断者:“心中自有青山在”
    在对话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学生双方观点相异,争执不下,必须教师决断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如果可以把两边的观点各取其长而为一的,教师可以综合两者意见,得出双方都能接受的结论;如果只有一方观点比较正确的,教师要拿出令认信服的理由让错误的一方接受;如果双方观点都不对,教师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教师作为对话的“一方”,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我们提倡“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不是要教师没有自己的观点,完全顺从学生的观点。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学生思想模糊时发出“我个人认为”的清晰响亮的声音。在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老斑羚总愿把生的希望让给年幼的斑羚,把死亡留给自己,甘愿粉身碎骨,体现了一种可贵的牺牲精神,这是长辈对年轻一代深沉的爱。”而另有学生则认为这篇文章强调的是斑羚的整体精神和群体意识十分可贵。这时教师要清楚地表达“过分强调其中一方而忽略另外一方的看法都是错误的”的观点,同时告诉学生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社会生活中,在我们大力提倡既要尊老又要爱幼的时候,则应该学会懂得取舍。斑羚群以一半的牺牲,挽救了另一半的生命。牺牲的斑羚们那样地“从容”,没有要求、强迫,也没有讨价还价,好像牺牲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一种本能,而不是荣耀。接受“生命的援助”的斑羚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感激,只是“兴奋的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没有什么特别要感激的,因为这些获救者有一天也会站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学生的理解实际上已对教参有所超越,作为教师应对这些新颖、富于创造性的发言给予热情洋溢的表扬和肯定,并顺势引导学生挖掘出作品的主题意蕴,整个流程自然贯通,水到渠成,丝毫不着痕迹。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既解答了学生的疑难,又是对学生的一次生命意义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师在语文教学“生生对话”过程中决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一个和事佬的角色,一个模糊自己观点的角色,相反,他应该是一个倾听、引导、激发、决断者的角色,扮演好这些角色,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提高自己驾御课堂的能力,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机智,一句话,在语文“对话”教学的课堂上,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在日益提高,我们只有不断进取,努力钻研,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才能适应今天改革不断深化的语文教学。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124.html

  • 修养心灵的书籍推荐|修养心灵

    [小引] 朋友,如果你珍爱生命,请修养自己的心灵。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追求的应该是一种境界。 人生的烦恼来自于非分的欲望,种种诱惑使你心中的明月蒙尘。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既不抱怨贫贱又不仇视富贵。而对世俗,不随波逐流;面对权贵,如雪峰坚...

    发布于:2025-08-27

    详细阅读
  •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 感情 哲理

    细节 感悟 哲理 ——读小乔《母亲的目光》 054100 河北沙河市二十冶医院转作文讲座 李勇军 于细微处见精神。 母亲的目光,饱含了母爱,也饱含了对生命的一种欣赏,对孩子的一种希望。 处处留心皆文章。有人说:什么是亲情?亲情就是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的细节。确乎如此。生活中,像母亲的目光这...

    发布于:2025-08-27

    详细阅读
  • 【立足实践的例子】立足实践,百花齐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形式及教育资源

    立足实践,百花齐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形式及教育资源 顺昌二中卢凤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最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它是基...

    发布于:2025-08-27

    详细阅读
  • 【虚幻的真实】虚幻的真实 真实的虚幻——读《尘埃落定》有感

    虚幻的真实 真实的虚幻————读《尘埃落定》有感 “我看见麦其家的精灵,已变成一股旋风飞到了天上,剩下的落下来,融入大地,我的时候就要到了……”“我看到土司官寨倾倒腾起了大片尘埃,尘埃落定后,什么都没有了。是的,什么都没有了。尘土上连个鸟兽的足迹我都没有看到。”不知为何,当读完《尘埃落定》的最...

    发布于:2025-08-27

    详细阅读
  • 【中国教育现代化八大理念】当前中国教育八大尴尬解读与思考

    前言:从对《中国德育的另类解读与思考》起步,到《当前教师遭遇的十大束缚解读》,我知道我没有任何理由停止自己思考的脚步。尽管有的时候很累很苦,甚至可以说是很痛,但当我敲打出一行行文字,接受着各位网友的鼓励时,心中涌动着是真实的感动。人生不能没有感动,正如生活不能没有色彩一样。于是,我又把目光投向教育,...

    发布于:2025-08-27

    详细阅读
  • [运用流行歌曲的作文]运用流行歌曲 巧练语言连贯

    运用流行歌曲 巧练语言连贯Sxm28202时下,中学生对流行歌曲有着如痴如醉的狂热,流行歌曲成为校园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校园都有崛起的“追星部落”,流行歌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最大“热点”,成为中学生最钟爱的伙伴。我认为,在保证语言运用训练体系的前提下,把流行歌曲“拿来”,让流行歌曲与语...

    发布于:2025-08-27

    详细阅读
  • 教育专家刘卓老师|教育专家刘国正直指语文教学误区

    ●语文教学过程 中缺的就是生活的参与。要把课堂扩大到校园、家庭、社会,让学生结合本地、全国和世界的热点进行写作,让生活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语文老师不要过多依赖语言文字之外的多媒体工具,适当地运用可以方便教学,但是语文就是语文,语言文字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不要把它变成地理课、欣赏课。 ●让学生从“...

    发布于:2025-08-27

    详细阅读
  • 【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小说】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周国平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节选)这个题目是讲座的主持人给我出的,是命题作文。“人文精神”这个词,大家都挂在嘴上,但对它的含义却比较模糊,我也一样。为了今天的讲座,我稍微认真地想了想,有了一个思路,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

    发布于:2025-08-27

    详细阅读
  • 阅读看云识天气_阅读看云 感悟语文

    博客动力网一直这么坚定地认为,直到现在也是这样,做为一名第一线的语文老师,一个精彩的课堂教学案例比一大堆论文更重要。为此,一直像个蚂蚁一样,孜孜不倦地收集、阅读着各种课堂教学实录,著名特级教师的精品课,各种级别的优质课,还有邮购的、下载的,林林总总,奉若至宝,不但自己学习、借鉴,而且组织老师们研究、...

    发布于:2025-08-27

    详细阅读
  • [人生如风灯的意思]人生如灯冷静

    人生如灯,明明灭灭。明亮时,光耀四方,由那灯芯向四周散发着迷人的光晕。于 是众人就说:看他多有吸引力,多有号召力,多有魄力,多有魔力……他多么美好啊! 它所发出的每一缕光线都是世上最美丽,最正确,最应该存在的物质,没有什么能和它 相比! 人生如灯,明明灭灭。暗淡时,迷离颓丧,由那灯芯发出的光线若隐...

    发布于:2025-08-2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