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教育研究会|中国语文教育有问题!

杂文收录 2025-08-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
在由《新读写》杂志等发起主办的“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上,与会的200多位语文教育专家、知名作家发出了如上感慨。他们在论坛结束时共同发布的“金山宣言”上这样评价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育的效率不高,社会对初、高中毕业生语文水平的不尽如人意反应强烈,而且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减。”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该怎么重拾学习语文的兴趣?论坛内外的师生们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现状 “肢解”语文导致兴趣丧失
成了“小四子”、“小五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
现在,语文教学面临一个悲哀: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在各门学科中,语文已排到了“小四子”、“小五子”的地位。学生家长无论是补课还是请家教,首先想到的会是英语、数学、理化等,却很少想到语文。
目前语文学习越来越不受学生重视,主要原因就是语文学科突击效果差,需要不断积累,不是短时间就能出成绩。而现在不少学生又往往受升学考试的影响,淹没在名目繁多的练习中;当老师要求学生静心阅读时,很多学生却埋首于做《×课×练》、《×周练》等教辅书中,以为做了练习也算是阅读。这其实是一个语文学习的误区。
考试过分强调标准答案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倪文锦
“语文考试应注重综合性,而不是考太多、太零碎的局部知识……不能过分强调标准答案。”
“五颜六色”一词中的“五”、“六”各形容什么?“蒸蒸日上”的“蒸”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选自小学三、四年级语文试卷。出这样的题来考学生,实在有悖于语文教育的本意。就拿“蒸蒸日上”来说,三、四年级的学生用它造句、作文都不大会用错,没有必要离开完整的语境来考单独一个字的意思。
语法教学让人厌倦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巢宗祺
主、谓、宾、定、状、补……在语文学习中,最让孩子头疼的莫过于语法了。语法在语文教学的地位也“几度沉浮”。语法曾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后来,语法的地位又发生了动摇,语文教育界发出了要求“淡化语法”的呼声。
我们的语法教学确实存在严重的缺陷。在许多地方,语法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有的学生还可能被败坏了学习语文的“胃口”。
这些年来,我们在语法教学中,基本上采用的是一个以语法学术研究为本位的知识传授系统,十分注重理论上的严密性和内容上的系统性。中学里教的语法似乎是大学中文系语法教科书的缩编,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方法,对中小学生来说,过于理性,有的地方过于琐碎,过于专业。
阅读的三大问题
●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轩
社会上对语文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阅读方面,其主要存在三大问题:第一,不顾语言环境,对语言知识作过细的分析,语文课成了语言知识的剖析课;第二,架空了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漫无目标的讨论;第三,曲解文本内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式的分析。与这种教学有关的训练,包括各种类型的考试,也是循着同一思路。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无益于语言的积累,无益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极大地伤害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便对语文失去了兴趣。
教学改革存在三大误区
●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马以鑫
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但一些举措如果在实施时变了味,也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第一,生硬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是先进科学,先进技术,我觉得,它可能对我们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确实有好处,因为它可以变平面为立体。中学语文包括小学语文,我以为,多媒体只能部分地用于说明文。我曾经见到讲解苏东坡的词也用多媒体,一艘船、一轮明月,表明“千里共婵娟”,我觉得没什么意思。这实际上限制了文学最美妙的境界———那就是想像。我前几年到中学听过课,发现中学生朗读实在太糟糕,只会念,没有抑扬顿挫,没有高低起伏,我实在忍不住,我跟学生讲,语文是要读的,不读是不行的!
第二,空泛的研究性学习。有些中学生的研究题目有些吓人,比如,“《红楼梦》与中国文化”、“鲁迅与尼采”、“李白的道家思想”,等等。而在我看来,真正要研究这些课题,要等到大学本科毕业以后才行。
第三,不当的双语教学。现在大学生,包括中文系的大学生写的文章文理不通,主谓宾不清,这就是不当的双语教学搞得中学生晕头转向的后果。
方法从课堂走到课外
通过语文学会审美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
语文教育应该纠正培养“语言学家”的概念,中小学语文教学应摆脱“工具化”倾向,把人文精神的培育作为根本使命,让学生对人生和世界形成一种审美关照,唤醒青少年的心灵,维护民族的语言,也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此外,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把教育当作牟取暴利的产业,拼命炮制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辅书,而考试的压力又逼迫家长、老师和学生不得不购买这些教辅,并把时间花在上面。我们社会要有责任改变这种不良风气。
重视朗读、演讲和辩论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过传忠
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应当重视朗诵和朗读,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很多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重文轻语”的情况。其实,有声语言的作用,是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口语交流的敏锐性、应变性和情感性也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声语言的用处更为广泛,从发言到演讲,从对话到辩论,怎样体现文学色彩、文化修养,这都需要从小训练。一个谈吐文雅、出口成章的人,在社交场合肯定更受欢迎。
[学生建议]不要只教我们应试
●建平中学学生、全国首届“语文之星”一等奖获得者顾文豪
当学生这么多年了,一直对学习语文充满兴趣,但现行的教学现状有不少让我和我的同学很失望的地方。希望以后的学弟学妹能拥有比我们更好的语文学习条件。
首先,语文课不能等同于政治课,或者文学课。此外,我觉得语文课首先是语言应用课,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应用,而我们不能只靠纸笔、电脑键盘和别人交流,现在很多学校做得都很不够。
其次,考试形式一定要变。现代文阅读分析完全可以废弃,毕竟这是一种很主观的题型,且答案太刻板,过于标准化。
再次,不要把教学手段当目的。比如马以鑫老师的观点,多媒体会限制我们的想像力。曾经有名师通过多媒体到我们学校上《项脊轩志》,月亮、窗台的画面老是让我们联想课外的东西,而课文的意境又很难用具体的画面体现,双方的隔阂甚至会造成“双向失语”。
最后,我们需要口头表达能力很强的老师。语文教学本身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老师不仅能传授给学生完整的知识,还能通过汉语特有的魅力影响他们、“唤醒”他们。


新闻晚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122.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