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帆满载过重洋】重洋文轻母语 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杂文收录 2025-08-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重洋文轻母语 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文章提交者:历史地称谓 加贴在 文化散论 凯迪网络

作者:林治波 

在最近举行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王蒙先生指出,在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下,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面对母语危机,全球华人要起来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先生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笔者完全赞同王蒙先生的看法和主张,并愿意踊跃参加这场“汉语保卫战”。 

以笔者自身的感受,当前对汉语构成危害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们自己的某些规范不尽合理,二是受港台影响的“港台化”现象,三是受英语影响的“洋泾浜”现象。 

当前汉语危机的一大祸源,是我们的词典中的一些规范不尽合理。有一些规范,只有部分人认同,而多数人不认同,这样一来就必然陷入混乱,让人无所适从。比如,“热衷”与“热中”、“一厢情愿”与“一相情愿”,以哪个为主?《现代汉语词典》以“热中”、“一相情愿”为主,而实际上大多数群众是习惯于使用“热衷”、“一厢情愿”的,书报刊如用“热中”、“一相情愿”,许多读者会误以为用了别字。再如,受雇做家务的人,一直被人们叫做“佣人”,而《现代汉语词典》改称“用人”,取消了“佣人”一词。又如,“唯一”与“惟一”、“唯独”与“惟独”,《新华词典》将两者通用,而更具权威性的《现代汉语词典》却将“唯一”、“唯独”从词汇中统统取消了。“林荫道”的使用也存在类似问题,人们一直使用的“林荫道”,突然被《现代汉语词典》取消,改成了“林阴道”。这样一来,人们,特别是那些写东西的人们,就陷入了迷茫,究竟用哪一种?如用大家约定俗成的用法,按照词典的解释那就是错的,一些新闻出版单位会以此为由对有关编辑记者处以罚款;而按照词典的所谓“规范”用法,广大读者又往往不认账,甚至以为是你用错了。这种人为制造的两难,让文字的使用者和编辑者颇为苦恼。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词典的编纂者不对,笔者不了解词典编纂的具体过程,但他们对词汇的用法作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必经过认真的研究推敲。不过,词典编纂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一般是群众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率先提出一些新的词汇和说法,然后由专家学者加以规范。对于人民群众的习惯说法和约定俗成的用法,除非明显错误或特别不宜,词典一般应予以尊重并加以确认;反之,词典编纂者如果仅仅“一厢情愿”地以少数人的意见为依归,或仅仅以专业的研究成果为准绳,作出有悖于群众习惯或约定俗成的新规范,势必引发混乱和不便。以上述引用的词汇为例,“热中”与“热衷”,“一相情愿”与“一厢情愿”,均应以群众认可的“热衷”和“一厢情愿”为主,而以“热中”、“一相情愿”为辅。对于受雇做家务的人,还是称“佣人”为好,人们一般将“用人”理解为使用人、录用人、选拔人,如“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用人不疑”等等,如将受雇做家务的人称为“用人”,很容易与人们通常的理解相混淆,导致误读误听。“唯独”、“唯一”是人们长期习惯的用法,可与“惟独”、“惟一”通用,而不宜取消。同样的道理,“林荫道”也不应取消,可与“林阴道”通用,且应居于主要地位。从词义的解释看,“荫”是树荫的意思,将有树荫的道路称之为“林荫道”是准确而无可挑剔的,废除这个词汇让人费解。 

当前汉语规范混乱的另一个原因,是电脑词库的不规范。各种输入法配备各自的词库,缺乏统一规范,相互之间出入较大,加之这些词库多数出自缺乏语言文字功底的理工科人员之手,编制粗糙,注音与用法的不规范现象和滞后现象十分突出,助长了社会上用词混乱的状况。由于电脑的广泛普及,电脑词库质量不高对于全社会语言文字运用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建议国家语委和教育部出面解决这一问题。 

经济优势往往造就文化强势,文化强势则借助经济优势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辐射,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规律。港粤台地区语言文字的一些用法逐步向内地扩散、英语的词汇和语法向中国扩散,都是这一规律的体现。港粤台地区的一些词汇的传播,如“埋单”、“搞定”、“生猛”、“作秀”等等,丰富了内地的词汇和表意方式;但内地人在摹仿港粤台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也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把一些不好的东西也学了过来。比如,“你有游览过那里吗?”“我有看过这部电影。”“他们有来过我们学校。”港台人这样用“有”,据说来源于英语中的“have”。其实,这里的“have”本不是其词义“有”的意思,而是表示一种时态,用来叙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这在英语语法中叫作“现在完成时”。港台人将其误讲为“有”,说的人多了,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习惯。实际上,如此用“有”,纯粹多余。如果把上面几句话中的“有”字全都删掉,句子反而简洁通顺。一些港台同胞“而……就”的用法也有问题,如凤凰台播音员说:“中国奥运代表团今日抵达香港,而代表团团长袁伟民就表示……”用标准的汉语规范衡量,这种用法显然是不妥的,因为该语句中并不存在“而……就”所应表示的转折意义。但是,借助于媒体和明星的传播,这些不伦不类的用法正在内地扩散,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人们对英语的重视有助于对外学习交流,本是一件好事;但什么事情都有个度。现在一些人过分重视洋文而轻视母语,很多学生把多半精力用之于英语而忽视汉语和其他基础课程的学习,这不是正常的现象。人们应该想一想,母语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母语不过关,怎能学好英语? 怎能进行英汉、汉英互译?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有的人掌握了一点英语,就多了一种毛病,在语言文字中时常夹杂着英语词汇或缩略语,如“it企业”、“3g时代”、“一张vip看两场动物秀”、“众多ceo看好cbd”等等,让人不知所云,让人感到别扭。出现这种语言“夹花”的“洋泾浜”现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媚外心理作祟,唯外是尊,唯洋是崇,没有主见;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相对应的汉语表述过于繁琐,不如英语缩略语简明易用。比如“apec”,用汉语表述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cepa”对应的汉语概念是“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安排”,相比之下,英语缩略语显然简明得多。本来,汉语的一大优势就是简洁,可以用较少的词汇表达更丰富的含义,面对英语缩略语反而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这是值得注意并应加以改进的一个问题。对于流行于国际的通用概念,如果我们不能用两三个或四个汉字加以概括,就不可能指望人们接受并通用。“非典” 是一个正面的例子,这一概念在不太科学的情况下仍然被人们常用,说明简明的汉语表述还是多数国人愿意接受和使用的。 

语言文字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是怎样强调也不为过的。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为了母语的纯洁优美和生存发展,所有的使用者都应当尊重她、爱惜她、保护她,而绝不能轻视她、肢解她、蹂躏她。特别是在中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愈益扩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以自己悠久独特的母语为自豪,甚至应该立下一个伟大的志向:让我们的汉语像英语那样走向世界。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117.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