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识字写字教学设计及反思_识字3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2-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初拟简案)
一、展示象形字的演变,了解汉字构字规律。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画下来。(师板画,再进行演变)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出了的象形字,这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依次出现现代汉字“舟、竹、石、泉、川、燕”,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初步感知字音、字形)小朋友们,许多汉字就是这么变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识字3》里,就藏着这些字,大家再来读读这些字。
二、出示由字组成的词,结合插图理解
1、在字旁出示词语,生字注上音,自由拼读。
2、指名读,去拼音读。指导读好前鼻音、翘舌音的字。
3、每一个词,都是一处景物。这些词合在一块,就构成了美丽的风景。请大家打开课本第八页,看看底下的风景图,能把这些景物找出来吗?
4、看图说景。
三、学儿歌
1、读儿歌
小河边,来了两个爱画画的小朋友,看到了这么优美的景色,就连忙拿出画笔画了起来了。他们都画了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儿歌,想想他们都画了什么?
分组读,相机指导,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
2、拓展:
师:翠绿的竹子,烟波浩淼的河川、可爱的石头、机灵的小燕,这一切是多么美啊!小朋友们,如果让你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来画,你会画什么呢?
能像儿歌一样编一编呢?
四、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
让孩子观察本课中要求学会的生字,说说用什么办法来记住。
2、读笔顺
3、重点指导“燕、黑”
五、推荐阅读:
《七彩语文》低年级版“兜兜龙说汉字”

教后反思(二)
今天的教学,我吸取了昨天急进的教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情,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上有几处挺出彩:
1、儿歌续编
师:翠绿的竹子,蓝蓝的河川,青青的石头,黑色的小燕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两个小朋友来到了小河边,看见了这么美的景色,连忙拿起画笔画了起来。他们都画了些什么呢?小朋友们,赶紧读读课文的第一句吧!
生自由读。指名读,对读。
师:小朋友们画的就是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与生对读:要问我们画什么?画我祖国好河山。)祖国的河山真美啊!小朋友们,如果让你们拿起蜡笔画,你们会画什么呢?能像课文一样编一编吗?
生思考了一会,纷纷举手:
生1:红蜡笔,画太阳
生2:黄蜡笔,画小花
生3:绿蜡笔,画青山
生4:白蜡笔,画云朵
生5:蓝蜡笔,画天空
最后,师带着孩子们再读第一句,然后将孩子们编的儿歌接着往下连连完后,师再问:要问我们画什么?
生:画我祖国好河山。
这里,创造的火花频频闪现,学生群情涌动,与文本是融为一体了。
2、生字识记
早上,当我引用边缘舞者关于“燕”字的部件识记法后,学生受到了启发,他们看到了“画”,就这样编:
“一写一横长,二写中间田,三写击字框。”
看到了“问”,马上脱口而出:“小口进大门”123
又:“门口有个小娃娃,见到客人就问好。”
石:“石字别把撇出头,撇一出头就成右。”
3、“竹”和“笔”:
我有意识地将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教。先教“竹”,学生很快就会了。我紧接着说:“竹子的用处可大了,夏天,我们睡的凉席很多就是竹子编的,我们的筷子,很多也是竹子制成的——”话音未落,王伟航举手了:“老师,我知道,毛笔也是竹子做的。”我故做惊奇:“你怎么知道?”他更得意了:“它上面是竹子做的,下面是毛,所以就叫毛笔。”我纠正:“应该说是笔杆是竹子做的,底下用羊毛或狼毛制成。”说着,我拿出一根毛笔给他们看。
等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时,我又对他们说:“聪明的古人根据毛笔的样子,造出了‘笔’字。上面是竹,下面是毛——” 说着,就在竹字的底下加了个毛字。孩子们一看,有意见了:“这个字太长了!难看!”正中下怀!“对,古人也这么想,所以,你看,他们给竹字变一变(在黑板上将竹字变为竹字头)”
学生一看,欢呼:“竹字头!”“竹字和竹字头有什么不一样?”“竖变成点了,竖钩也变成点了!”
“来,我们一起在田字格内把它写漂亮!”小指头齐刷刷地伸了出来,跟着我,认认真真地写了起来。

教学设想:
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识字课应以识字教学为重点。本课既是介绍汉字起源的识字课文,在教学中就要“提醒学生注意字、词、文之间的联系,把观察每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结果,与随后出现的词语以及歌谣联系起来,把看图到识字、识词,到歌谣连为一体。具体地说,就是要以识字为切人口,以识词为中介,最后再以诵读歌谣来巩固、加深识字、识词的成果。既注意字词的表象联系,又注意每一个词语与歌谣相关语句的内在联系。”(高林生语)
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当中,怎么操作呢?我想如果有多媒体展示,那效果当然好。可是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就以板画来展示这几个汉字的演变过程。其中,详细描述“舟”、“燕”,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要注意将“川”的象形与“水”比较,让孩子思维明晰。紧接着认读由字组成的词。有实物对照,相信孩子们理解上不会有太大困难。然后再通过对下面的那首歌谣的诵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辨认前面已经学过的字和词,以达到巩固认读成果和深化理解的目的。
二、“先自学而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和相对薄弱”
孩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识字能力。要给他们机会表现,使他们乐于识字。在学写本课的生字时,不平均用力,先让孩子说说已经会写哪些字了,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就我自己的班级,大部分孩子已经会写“什”和“问”了,像“石”“川”,孩子们通过观察,应该不在话下。接着让孩子们看笔画表,将本课生字的笔画逐一记住。
我认为应集中力量攻难字:“燕”和“黑”123
“燕”字的教学用一个网友的儿歌:一写草头横,二写中间口。三写两边北,四写四点底。
“黑”:一口张开住点撇,横来封口土冒出,下面跑来四点底,稳稳把字来托住。
三、读儿歌,以画拓展
细读儿歌,再看看文中的插图,可以感觉到编者的用心良苦。一年级孩子年龄小,他们识字量有限,很多时候对世界的观察是通过画笔反映出来的。就拿我班的孩子来说,最爱上的课就是美术课,有的孩子在下课时间还在画呀画的。所以,这首儿歌肯定能引起童心的共鸣。识字后,还可以进行适度的拓展:儿歌中的小朋友,用了不同颜色的蜡笔来画了祖国这么美的河山,如果让你们拿起彩笔画,你们想画什么?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118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