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梅花山课文|《春到梅花山》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2-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春到梅花山》是苏教版六年制第二册教材中的一篇记叙文 。课文记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
   根据本文的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要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可采取情境体验和移情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再现梅花山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第一次学习第二段
     1、梅花山的梅花如此壮观,如此娇美,吸引了中外大批的中外宾客到梅花上来争睹它的风采。齐读第二段。
     2、古人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因为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能在寒风中盛开,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这一自然段写了梅花山的人多,请你默读课文,找出写人多的句子。
   3、学生汇报,理解“人流”、“涌动”、“欢乐的海洋”等词语。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子,重点把这些词语读好。
   4、人们一拨一拨上山观看梅花,如果你是这人流中的一个,面对这美丽的景色,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生:我会情不自禁的说梅花真多真美呀!……
    生:我会说梅花真香呀!……
    生:我会立刻把这美丽的梅花照下来留念……
    生:我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设计意图:采用移情体验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并从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二次学习第二段
二、师: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朗读)
  生1:我读懂了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经常去看梅花。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呢?
  生1:我从第二句话中“一到……便……”读懂这层意思的。
  (师红笔圈划,指导朗读)
  生2:我从中体会到了梅花山看花的人很多,好像河流一样。
  师:你真会读书!“人流”这词儿的意思都读懂了。
  (相机圈划,指导朗读)
  生3:老师,我从“涌动”这个词中体会到前往梅花山看花的人也是“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很挤很挤的。
  (边说边做了个”挨着“的动作。)
  师:你能用刚学过的句子来理解“涌动”,真好!
  (相机圈划,指导朗读)
  生4:老师,我感觉满山的梅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也带来了很多欢乐!
  师:是吗?你怎么体会到的?
  生4:“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海洋是广阔无边的,那不是说,人们很欢乐很欢乐吗?
  生5:老师,我觉得这句话还有一点意思是说来看花的人很多,他们都很快乐!
  师:你俩的理解都很独特!那么,假如你也在这群看花的人中,眼望着这美丽的梅花,尽情享受着阵阵清香,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12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代表交流)
  生6:我会站在梅花树旁,闻着那阵阵清香,发出赞叹:“梅花啊梅花,你不但很美,还很香,我真喜欢你啊!”
  生7:我会望着远处的梅花说:“你看,满山的梅花都开放了,他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多么象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啊!”
  生8:如果我是看花的人,我希望自己也变成一朵晶莹透亮的梅花,努力散发出清香,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就让学生边读边思,没有问一个繁琐的问题,而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的空间,引导他们谈出自己的理解。当学生的话超出老师的“教案”,背离老师的“设计”时,老师没有生搬硬拉着学生,而是从学生的话题入手,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让他们谈谈假如自己是一个赏花人,会怎么想,怎么说?在交流中,他们的感受挥发得淋漓尽致!
而第一次教学明显与学生的认知不挂钩,不符合学生的基础,当然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辛苦。
    2、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深入课文,边读边思,并把自己的理解和同桌或小组同学加强交流,促进理解。当学生在“欢乐的海洋”的理解上相互补充,即“看梅花的人很多”,“他们很欢乐很欢乐”时,老师对他们的学习方式加以赞赏,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可谓一举两得。
3.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课外阅读内容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以指导读和开放自由读相结合。
4.积极开掘“学──用语文”的渠道,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语文,为生活实践服务,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总之,今后我会以学生为本,学生能自己联系生活实践,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自然、恰当的运用刚刚学到的词句,使学习语文--积累语言--运用语文三者能巧妙融合在一起,逐步感受语文教学的极佳境界!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117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