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二金木水火土教案】《识字二·比一比》教学案例及评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背景】

  本篇课文体现的是一个温馨的生活场景。琅琅上口的韵文,便于朗读,也容易理解。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是一种简单的比较,一种充满童真的比较。课中的一类字“羊、小、牛、少”和部分二类字“猫、桃、苹、红、多”等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这对于学生朗读体会,完成识字任务和培养语感都不会造成大的障碍。于是,我抓住学生乐于想象,善于创造的特点,把“创作”作为导学的重点,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挖掘教材,想象创新。既完成教学内容,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顺应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精神。


【体现主题】

  “针对实际合理取舍,重视积累引导创新”,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挖掘教材,在学习中不断创造,在积累中想象创新。


【主要环节】

一、****导入

二、导学课文

  1、导编课文

〖果园里〗

   ⑴ 指导观察 (课件出示果园情境图,引出黄牛、猫、苹果和枣)

     师:漂亮吗?你喜欢谁就大声地叫一叫它的名字。

     生:说自己喜欢什么 自由说──指名说(引导学生用好量词)

   ⑵ 指导对比,引导编诗、读诗:

     随机引导对比:

     师:黄牛和小猫是好朋友。这俩个朋友啊,黄牛特别──

     生:大

     师: 花猫特别──

     生──小 (师板书“大、小”)

     师:用手势指课件中图像,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会编诗了。我们读读自己编的诗。

     生:配动作练读

     师:(请出一位学生)读得很好,老师与你交个朋友(握手),小朋友们看我们这俩个朋友,可以怎么比?

     生1:老师高,小朋友矮。

     师:很好!你能学着那句诗来说吗?

     生1:一边高,一边矮,一个老师一个同学。(师用手势加以引导)

     师:瞧,又出现了一位小诗人!谁也来试试?

     生2:老师是女的,同学是男的。

     师:小诗人,请再说说你的诗!

     生2:哦!(有所领悟的)一个女,一个男,一个老师一个同学。

     师:小朋友们同意他当小诗人吗?

     生齐:同意。

     师:理由是──

     生(听众):他会用男和女来编诗。

     师:谁还想当诗人?

     生3:一个瘦,一个胖,一个老师一个同学。

     生4:一个头发长,一个头发短,一个老师一个同学。

     生5:一个衣服干净,一个衣服脏,一个老师一个同学。

     师:小朋友们都成大诗人了。现在,把你最喜欢的那句诗有感情地说给同桌听一听吧!

     学生自由说后齐读课文中的诗句1。

     师:我们和黄牛、花猫交了朋友,你还喜欢果园里的什么?

     生:苹果 枣

     师:能比一比苹果和红枣吗?谁能编小诗比一比?

     师用手势指板图,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

     导读。

     出示实物苹果和枣,请一生摸摸掂掂,体会重量,再引导学生从色彩、重量等方面编。

〖池塘边〗

  师:在果园里,小朋友们欣赏了水果,看了牛和猫,还学会了编诗。现在我们去池塘边,看看那儿有什么?(课件出示:一群鸭子池里游,一只小鸟天上飞。) 12

   ⑴ 指导观察:

     让学生数鸭子,从鸭子的多和难数引出“一群”鸭。认读生字“群”。

   ⑵ 引导对比:

     师:鸭子有一群,而小鸟只有一只,谁多?谁少?(师板书:多 少)

     谁能编诗歌比一比?

     生:(很自然地)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⑶ 导读。

     奖励,导学句4:

     师:小朋友们这么能干,蒋老师决定奖励你们,请你们吃水果。

     (课件出示一堆杏子一个桃)

   ⑴ 观察图片。引导学生用好量词“堆”。

     从多而难数,引出“堆”。

     在与一“群”鸭子的对比中得出多而不动的可用“堆”,动的用“群”。

     拓展“堆”的用法。

     师:除了一堆杏子,还可以说一堆什么?

     生1:一堆苹果

     师:苹果丰收了

     生2:一堆梨

     师:是呀,果农可高兴了。小朋友们注意“堆”字,(出示字卡)它的偏旁象土字,但哪儿不一样?

     生齐:最后一笔

     生1:“土”的最后一笔是横,这个字的最后一笔的提。

     师:它为什么把脚提起来呀?

     生3:它想和后面的朋友站得更近。

     师:对了,这个有礼貌的偏旁宝宝叫“提土旁”。

     生跟老师念提土旁。

     师:小朋友们知道“堆”字是提土旁了,还能想到一堆什么?

     生:一堆泥土

     生:一堆垃圾

     ……

   ⑵ 诗句创作。(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入手)

     从扶到放,让学生自由创作。

     引出诗句:“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⑶ 导读。

  2、导读全诗。读读我们自己的诗

  3、指导书写。


三、拓展延伸

四、引导小结、延伸练习


【导学效果】


  整体回归读全文时,学生流利的朗读声告诉我,他们已经愉快地“说”熟了自己“编”的诗,而每句诗句的空白,学生都能以充满童真的创造加以充实和装点。也许诗句不是很精美,但却充满了学生创造火花的闪现。而难认字“堆”的导学,更是落实得到位而有效。学生既认识了生字的偏旁,又掌握了量词的用法,更使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延伸。本课教学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整体评价】

  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合理的舍。本课虽然是一篇识字课,但课中的生字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基础差的学生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印象,所以教学中没有在引导认字上大做文章,而是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多次呈现本课生字,大胆地处理教材,把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熟悉的二类字不作平均使力,做到合理的舍。教学效果表明这样的舍是有的放矢。

  2、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做到适当的添。针对本课教学的难点,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量词“颗、堆、群”的同时进行了课文内容的拓展,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进行了大小、多少的比较后,又让学生进行其他方面如高、矮,色彩等的比较。在创作中学习课文,在学习中想象创新。既完成了给定的教学目标,同时兼顾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培养了学生区别对比能力和想象力,从而做到适时适量的“添”。这添,使课堂时时、处处充满创造和想象:创作课文内容,对比求异想象,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抒发情感,在课堂中亮出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这样的“添”添活了学生的思维,添出了学生的个性,更添出了学生的能力。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854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