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简短|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其实我上完这一节课后,再来反思一下,发现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我反对浮躁的语文,提倡简单教语文,同时应该拉进学生的情感,有了生活体验学生才有可能受到心灵的震撼,由于二战离学生太远了,怎么办?应该说网络资源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在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在氛围中享受学语文的乐趣。同时通篇课文以学生为主,以朗读为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当然,应该感谢网络,因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参考了众多的教案,结合本班情况精心设计的。这不正是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吗?其次,我发现学生在有感情读上面有很大欠缺,对人物语言的揣摩、人物动作的模仿等方面有点胆小,放不开,这需要我从细节做起,从平时做起,培养学生很好的读书习惯。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课文《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课件辅助呈现,先由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的危险,带领学生走进此情此境;然后通过学生的感悟,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再通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一,以读为主,贯穿始终
整堂课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如:上课伊始,让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意,明确了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再通过引读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使心灵受到激荡,深入地理解情况之危急,心于是随之跳动,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在读对,读顺,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读,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如课上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切实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个人感受,读后有所想,有所为,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
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读文,告诉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还学生自主权.如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让学生自己考虑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我分别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你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这种有意之为,旨在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使学生真正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和人物的个性特征.
三,读写结合,依托文本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如教学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此时读者那悬到嗓子眼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峰回路转,化险为夷,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侥幸躲过一劫.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他们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如释重负,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此时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会想些什么,并想象一下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进行说话练习,并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当时的场合进行合理的想象.因为有了前面环节的细细品味和教师的及时提示,学生说得不错,课后再请学生写下来,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和培养孩子想象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123
但在有些环节上,设计还可以更优化.如情境的渲染还不够到位,在指导学生读"杰克"这一段内容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有关词句多读,体会杰克从容,机智,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这篇文章,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与突然闯入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故事,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虽然没有炮火硝烟,却危机重重,险象环生。本课教学在教研组中进行了“一课三议”公开教学活动,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时,我综合赵新华和郭丽芳两位老师优秀的教学设计,研究了生态课堂的构建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尝试。教学时利用简短的复习导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针对文章故事性强,节奏紧张的特点,用老师读了故事有两个问题进行预设,让学生来猜老师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和研究故事情节的欲望,接着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不断激励学生读课文内容,研究故事情节,不断的促进学生深层挖掘故事中的每一个细小情节,而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对故事情节充分把握的情况下,让学生交流发现的问题和找到的解决问题的答案,老师进行一定的评价和引导,当然学生很难猜到老师的问题,但老师对学生所提问题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文章重点内容的搜索和思考,整个交流过程通过老师的引导将需要学生重点理解的课文内容基本解决,最后老师对同学表现进行肯定,并鼓励学生深入文章养成质疑、释疑的好习惯。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唱的是主角,而老师只是倾听和适当的引导,当然本课的设计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教学需要充分感悟语言文字的比较优美的写景、抒情等题材文章不是很适用,教学过程中的随机性很大,怎样及时的收住学生、引导学生是老师需要考虑的大问题。

用半截蜡烛教《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我上过好几次了,还听过镇江中山路小学特级教师薛翠娣老师对本课的教材解读,故印象特别深刻。本文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女儿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前,我仔细地分析了课文——本文围绕三个主人公主要有三个情节,这三个环节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同时就危险性而言是呈逐步上升趋势的。危险越大,时间越紧迫,敌人越凶残,才能越显出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处境,才可以显出他们一家的勇敢机智,才真正显出他们一家的爱国,才使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如果按照按照往年的方法我可以连教本都不带就可把课文讲完。往年的“招”用过就想革新的我在今年怎么上呢?因此,上课前,我仿照本文所述找来半截蜡烛(也插上小金属管,内藏一纸条)并在课堂上同步点燃,为了渲染气氛,我还用简笔画画出一个“超级大炸弹”,有一根“导火索”,并根据课文进程及时用简笔画画出“半截蜡烛”——不断变短的半截蜡烛。再引导学生潜心读文悟情,深入体会人物的心情,并适时地让学生表演,并不断指导朗读,让人物形象走出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把爱国深植于脑海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理。随着教学进程一次又一次地把蜡烛画短——和课堂上点燃的蜡烛相呼应。并把“超级大炸弹”的“导火索”不断变短,使学生深深感受越来越紧张的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的甚至于连空气都似乎要爆炸的紧张局面。在教学中,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对三个情节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讲伯诺德夫人时,我主要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知伯诺德夫人的为人;在讲杰克时,我就让学生用学习上段时的方法来谈谈对杰克的了解;在讲杰奎琳时,我直接让学生演杰奎琳,让她来说话。最后再把三位主人公——课堂上演得较好的同学请上来接受采访,并说出自己的感言。123
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经验】我们老师一定要在课前多用心,把功夫话在课外,要精心备课,精心在设计课堂教学流程,选好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课堂的高效!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413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