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_朝三暮四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3.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4.文言字词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相关资料】
一,文言文简介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二,《朝三暮四》原文及译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 "从狙皆伏而喜.
译文:
宋国有一个猴翁,(他)喜爱猕猴,所养的猕猴(多得)成了群,(他)能理解猕猴的意思,猕猴也懂得他的心意.(他甚至)节省家人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食欲,不久也还是不够.准备限制它们的食量,恐怕猕猴们不听从自己的,先骗它们说:"给你们的橡子,早晨三个晚上四个,够吗 "所 有的猕猴都跳起来发怒.然后他又说:"给你们的橡子,早晨四个晚上三个,够吗 "所有猕猴都趴下了表示开心.
三,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寓言.我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等寓言,今天我们将学习寓言《朝三暮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读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做好标记.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3,出示生字词拼读.
4,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5,说明"曰""皆""然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6,齐读课文.
(二)练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仔细听如何断句.强调读准字音.
2,学生试读课文
①自读;
②教读节奏(生个读,点评)——读准节奏
③生自由读——读出味道(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情感)
④生竞读;点评.
三,精读课文,尝试翻译.
1,学生根据书下注释试译课文.
2,提出疑难词句,共同解决.(生交流,师检测)
3,说故事(翻译)
四,发挥才智,探究寓意.
(一)这则寓言讲了什么事
(二)猴翁一天内喂给猕猴的橡子总数有变化吗
(三)那么"众狙"为何"皆悦"呢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12
(四)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鼓励多角度)
(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
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五,多读寓言,积累智慧.
搜集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布置作业
背诵《朝三暮四》.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413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