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第一课时】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

课时

1

主备人

尹海燕

审核人

使用人

牟爱武

使用日期

2011、12

本 课 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本 课 时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资源

的使用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ppt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一、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旧知唤醒,诵读词串,走近文本

1、 师引导归纳前三课人物的主要精神。

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课件呈现词串:

持之以恒 一心一意

锲而不舍 始终不渝

坚持不懈 坚定不移

孜孜不倦 百折不回)

2、生齐读词串。

板书课题: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3、理解“启示”

讨论:什么叫“启示”?我们曾在哪些文章里获得过启示呢?

一、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回忆: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发明了避雷针,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谈迁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创作,完成的《国榷》被盗后重整旗鼓,终于再度圆梦,让自己的名字永垂青史;诺贝尔付出惨重代价换来的是炸药发明的成功,对人类和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以上几课人物在科学上的研究精神,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评价他们呢?

3、联系所学的课文,如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如《微笑着承受一切》等课文里都给我们以启示。“启示”就是从启发中领悟的道理。123

二、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一)读通读顺,理清文脉,初知大意

1、生带着问题和对照读文要求自读课文。

 2、反馈读文所得

(1)、反馈问题一:“滴水穿石”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处景观。

(2)、反馈问题二:“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生齐读)

(二)、走近景观,读词揣意,初悟启示

1、自由读文,找出滴水的精神的词语,揣摩词义,感受滴水的“韧性”。

2、反馈读文所得

反应滴水精神的词语有:接连不断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3、交流:看似柔弱的水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才会把坚硬如铁的石块滴穿,由此,我们获得怎样的启示呢?

ppt出示句子:“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齐读句子

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该怎么说?

师:“那样”指的是哪样呢?

(三)、相互比较,寻找差异,悟得道理

1、默读第四段,把雨水与第一段的水滴作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反馈默读情况。

交流:通过这些不一样的地方,你有何感想?

(预设:雨水比水滴速度快,力量大,却不能滴穿石块,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更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它要想创造和滴水一样的奇迹,就应该向水滴学习。) 

二、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自读课文, 检查学生做的批注,指导个别学生读准字音,提醒个别同学需要注意的词句。

(二)、走近景观,读词揣意,初悟启示

1、找出关键的词语,作批注。

2、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上词语,尤其理解“雕、琢”的意思,再齐读词语。

3、通过改写反问句,体会水滴的精神。

(三)、找出雨水和水滴不同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

雨水与水滴哪些地方不同呢?

(很快的速度、力量大;没专一目标、不能持之以恒)

三、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齐读第二段课文:

如果说这些大自然的景观或现象,是人赋予他一种情感和想象的话,那么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三段,相信你对“滴水穿石”的精神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三、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23

四、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从滴水穿石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76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