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电子版】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龙,包括3篇主题课文:《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叶公好龙》,还有一个语文天地。本单元的3篇课文,通过对龙的形象地描述、说明以及介绍它的诗歌和古文的介绍,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龙,并激发学生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文章,了解龙并激发学生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练习写摘录笔记、提纲笔记和批注笔记,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联系课文内容,积累描写龙的成语和寓言故事。背诵古文《叶公好龙》以及其他两课优美的段落,积累与读书有关词语、成语、格言、警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理解和体验。学习自己出题检查阅读效果(拓展阅读课文)。自己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小结,抓住要点,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养成每单元都进行小结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龙并激发学生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学习自己出题检查阅读效果。
课时安排:
          《龙的传人》                2课时
          《大人们这样说》            2课时
          《叶公好龙》                2课时
          《乐山龙舟会》              1课时
            语文天地                  4课时
龙的传人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凝聚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的文章,教材通过对龙的传说、龙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以及龙的象征意义的描述,赞颂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意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学会本课生字词。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构想: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读中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录音机  录音带  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主要脉络。了解“龙的传人”的由来以及中华民族对“龙”的喜爱。123456789101112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提起龙,大家一定有许多话要说,那就请你们谈谈自己对龙的认识吧。对于龙,中国人是非常自豪的,我们还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浏览课文,列出每个自然段的提纲。注意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注意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
    (3)同位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2、出题检测,培养质疑能力。
    (1)初步理解文章后,学生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2)四人一组,交换题目,互相测测。
    (3)评议谁的问题比较有价值?谁回答得比较确切?小组内评选小问号和小博士。
    3、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交流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时,可顺势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容。
    学习第一部分,理解龙到底是什么?
    (1)指读1——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龙到底是什么的?
    (2)精读2、3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龙的演变以及不同时期人们对龙的不同认识(远古时期、唐宋以后、今天)。理解“飞龙在天”“云从龙”“震为龙”的意思,结合龙的挂图理解“龙集九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并体会这一部分的修辞手法。对于“《周易》、图腾”两个词语可稍加解释。
    学习第二部分,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自称是龙的传人?
    (1)默读4—7自然段,然后交流: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2)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补充哪些?
    (3)课文中有哪些带“龙”字的成语?请找出来。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表达出中华民族对“龙”的喜爱之情。
    c、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请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请女同学读第七自然段,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4、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搜集带有“龙”字的成语、寓言故事等。
板书设计:
                     远古时期
          龙是什么   唐宋之后
                     今天
                     龙的传人                      123456789101112
                     威力无比
                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   权力象征
                                     欢腾完美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朗读、积累的情况,学唱歌曲。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语
    2、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二、练习:
    1、交流自己搜集的带有“龙”字的成语。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积累。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龙的寓言故事。
    3、教师播放《龙的传人》这首歌,出示歌词,学生学唱这首歌。针对歌词,提出问题,请同学解答。
    4、出示练习:
    龙之所以备受中国人的憧憬,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    
             ,是             的象征,又象征着           ,中国龙是集各种能力一身,象征着                       。
    5、学生填空,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用“之所以……是因为……”说一句话
    6、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师生一起释疑。
    7、交流“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这一问题
    学生能通过读课文从三方面来理解这一问题,即: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出类拔萃、变换万千、无所不能的;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在老百姓心目中,龙又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
    8、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三、拓展延伸
    作为一名龙的传人,你想说些什么?并引导学生课后利用网络了解更多的关于龙的知识。
作业设计
    把《龙的传人》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
    预习《大人们这样说》。
板书设计:
龙的传人
原因:至高无上的权利 
    自由欢腾完美
            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123456789101112
课后反思:

大人们这样说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龙”这个主题分别讲述了“龙”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赋予它深刻的含义:龙象征着腾飞的中华民族,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龙的含义并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并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根据文章内容续编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构想:
    首先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通过品读感受作者的激情。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阅读的体会,深入体会课文最后一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应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反复朗读,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
学生学习过程:
    一、图片导入新课
    (以图片形式展示赛龙舟、舞龙灯、北海的九龙壁)
    同学们你能说出这些图片的名称吗?你发现这些名称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回答)那么龙在你们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哪?那同学们你们见过龙吗?关于“龙”大人们是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小组合作解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生字新词你都认识了吗?让我们开火车的形式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纠正)
    2)齐读生字新词。
    3、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关于“龙”大人是怎么说的哪?
    4、学生自由回答,评价。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龙”在大人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爷爷

怎样说的?

奶奶

怎样说的?

爸爸

怎样说的?

妈妈

怎样说的?

老师

怎样说的?

……

……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通过学生美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龙”在不同人心目当中的不同形象体会“龙”的深刻含义,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小结)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读了这篇小文章,你认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齐读:在美读中体会作者的强烈民族自豪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文章主题自然水到渠成)。
   “龙”象征的我们腾飞的中华,那么你再来开动脑筋继续想一想“龙”还有什么含义哪?(自己续编,然后小组交流。)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龙”象征的腾飞的中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腾飞的中华龙是怎样震惊世界的。(播放课件——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军事,经济贸易,教育等事业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中国正在不断的腾飞,不断的进步。)123456789101112
    看到中国各项事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老师指名回答)
    (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
作业设计:
    1.把这篇文章有感情的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听。
    2.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段后面继续写几句话
    3.谈谈你作为“龙”的子孙又有那些感想。
板书设计:
大人们这样说

爷爷

怎样说的?

奶奶

怎样说的?

爸爸

怎样说的?

妈妈

怎样说的?

老师

怎样说的?

……

……

龙——腾飞的中华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小练笔。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语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背诵课文,同学间展开擂台赛。
    二、练习巩固
    1、默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爷爷、奶奶说的龙和妈妈、老师说的龙一样吗?
    3、品读,感受作者激情。
    指名同学扮演诗歌中的人物:奶奶,爷爷,爸爸,妈妈,老师,朗读课文,想象他们对我们说话时的情感。哪些词句最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应该怎么读?其他同学要仔细听,用心听,能否听出来?(要求学生读出感情,从感情方面说说读得怎样?)
    4、选择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让你的同位给你评评,并记录下来。
    5、指名朗读。
    6、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老师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这些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7、美读,与作者共鸣
    我们注意了关键的词句,把这些词句读好了就能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刚才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带着和作者一样的情感美美的读读这篇文章。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回顾全文,想想现在人们赋予龙什么新的含义?
    妈妈说龙并没有消失,你同意吗?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事实或查阅的资料。
    1、看一看:
    出示:八达岭、嘉峪关、黄河、长江三峡的图片。
    2、说一说:你觉得这些图片像什么?你感受是什么?
    3、谈一谈:你还觉得祖国的那里像龙一样?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
    试着在第五段后面再写几句。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仿写一个或多的小节。
    交流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预习《叶公好龙》
板书设计:
大人们这样说
                                     妈妈:  龙在腾飞123456789101112
  老师:巨龙   震惊世界
课后反思:
                           叶公好龙                            
教材分析
    《叶公好龙》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写了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欢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墙壁上也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现在这也是一个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重难点
    虽然学生接触过古文,但是它与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还是截然不同的。学生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来看,难点在于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教学构想
   本册书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文字比较浅显,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适合小学生学习。作为五年级的孩子,这是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寓言故事,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理解、诵读等方面并不会感到困难。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
学生学习过程:
    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1、交流课前搜集情况,引出课题。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
    2、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让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文、认字。提示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不会读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问一问老师,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123456789101112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谁来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字音都读准了吗?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巡视,听出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全班齐读一遍。
    3、读文感知意思。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
    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1、前后联系,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
    2、由难入手,自主提出问题。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3、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译文。(课件出示古文)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4、集体讨论,研读探究。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你解决了哪个问题?(学生可能谈到的词句:“写龙”、“窥头与牖 ”、“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呢?你能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
    老师这里也有问题,看谁能解决?⑴、有些字的字义,古代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吗?⑵、“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谁把它读给大家听听?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五、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在此基础上,促使全班学生都能背过。   
作业设计:
    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
    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3、继续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办一次“我所知道的龙”手抄报。
板书设计
叶公好龙

                                  走——跑           非好龙123456789101112
                                  写——画       好似龙而飞龙者也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反复朗读《叶公好龙》,进一步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叶公好龙》,你们有什么收获?
   结合译文,指名讲讲《叶公好龙》的寓意,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二、朗读并背诵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试着背诵课文。
    3、叶公喜欢什么样的龙?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
    4、当见到天龙来的时候,叶公又是什么样的表现?从课文中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5、他到底喜欢什么?从课文中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四、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
    在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你见过吗?结合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
    这说明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但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六、从这些故事中,你有什么收获?你明白了什么?
    七、小结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执竿入城123456789101112
课后反思:
   
 乐山龙舟会
教材分析
 我国乐山地理环境优美,山光水色独特,是举行龙舟竞渡得天独厚的地方。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乐山龙舟的盛会,能用词语概括这一盛况。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会本课重点词句,并能够灵活运用;学习课文描写一种活动的写作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这篇课文风格清新,通过朗读和独自吟诵,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学生会通过朗读和吟诵把乐山龙舟的盛会的规模宏大,喜气洋洋表达出来。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构想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说说乐山龙舟会有哪些内容。默读课文,做课后两个思考题。重点写了什么活动?(抢鸭子)是怎样写的?(找出动词体会)
教学准备:
 乐山龙舟会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课题 。
 1、齐读课题,说说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2、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理解词语:得天独厚、游弋、狡黠、乍起。3、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学生以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两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边读边在书上批注感悟,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2、小组内汇报交流:先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一起讨论。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理解“绿树夹岸水平铺”及“千顷水面琉璃滑,百艘龙舟竞争先”的意思。
 指名说泛指在水中游动声音高而洪亮包围起来剿灭辽阔的水面如同玻璃一样光滑剔透,上百艘龙舟争先恐后勇夺冠军。(2)《乐山龙舟会》这篇文章重点写了什么活动?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乐山龙舟会的盛况?
 龙舟夺标、抢鸭子竞赛、放漂灯活动
 规模宏大、喜气洋洋、精彩纷呈(3)你最喜欢那一项活动?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比如说:放漂灯:这是晚上的高潮,到处呈现出一派光的天地、色的世界。因为晚上彩船上会亮起无数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日光灯,它们交相辉映、与水中的倒影连成一片,在探照灯的扫射下,仿佛是一条闪动着的五彩的银河(4)乐山龙舟会有什么特点?四、感情朗读,升华认识。 1、 学生自由练读。 2、 指名读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 3、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体会?
 作业设计:搜集有关乐山龙舟会的资料 板书设计:乐山龙舟会
 龙舟夺标
 抢鸭子竞赛
 放漂灯活动
 规模宏大、喜气洋洋、精彩纷呈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天地包括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一个金钥匙。畅所欲言是让学生讲查找有关龙的成语,寓言故事,以及欣赏龙的各种写法;初显身手是搜集龙的形象工艺品,带“龙”的特产或地名;金钥匙讲的是指导怎样参加活动。
教学目标:123456789101112
    搜集查阅与“龙”有关的工艺品、特产或地名,交流与“龙”有关的成语或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搜集能力。欣赏“龙”字的各种写法,培养对书法艺术的兴趣。自己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小结,抓住要点,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养成每单元都进行小结的习惯。随班就读学生能掌握几个简单的龙的成语、地名等。
教学重难点:
    选择有关“龙”的成语、寓言、工艺品、特产等,写一篇习作。模仿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构想:
    畅所欲言,让学生自由交流有关龙的成语,寓言故事。欣赏龙的各种写法。初显身手,先小组交流,把从网上找到的资料或图片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展示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并推荐网站,教会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脑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畅所欲言,交流有关龙的成语、寓言故事,欣赏书法作品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了解了龙的许多知识,想必同学们都很有收获吧!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交流其他的成语,寓言。
    二、畅所欲言
    1、在我们民族文化中,有着许多的成语和寓言故事,关于龙的也有很多,课下同学们一定收集了许多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谁说得多,讲得好。
    望子成龙   来龙去脉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
    龙潭虎穴   龙吟虎啸  画龙点睛
    乘龙快婿   生龙活虎  卧虎藏龙  大水冲倒龙王庙
    画龙点睛: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后以“画龙点睛”比喻写作或说话时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词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②喻处事在紧要处下气力      
    2、小组里交流,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比赛
    3、集体交流
    注意:交流时语言要清晰,简练,倾听时要用心。
    三、摘录、积累词语:
    1、采取多种形式复习本单元词语。
    (1)学生们读自己摘抄的词语,并说明为什么摘抄这些词语。
   (2)给学生听写,看看他们掌握生词的情况。
    2、浏览本单元课文,摘录更多的词句。
    把自己的摘抄笔记展示给大家看。
    评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此鼓励学生写好摘录笔记
    一、欣赏“龙”的各种写法
    1、简介:书法是我国的瑰宝,又有很强的艺术性,也能陶冶情操。
    2、通过网络简单介绍书法名家以及作品的欣赏。
    3、根据欣赏要点,谈谈9页的书法作品的感受。123456789101112
    四、总结
    交流语言有条理,用心欣赏书法作品
作业设计:
    预习初显身手,搜集有关龙的工艺品,特产或地名
板书设计:
畅所欲言
语言有条有理
用心听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初显身手,搜集有关龙的工艺品,家乡有哪些带“龙”的特产或地名
学生学习过程:
    一、明确任务:
    介绍搜集有关龙的形象的工艺品,家乡有哪些带“龙”的特产或地名
    二、初显身手。
    1、搜集有关龙的形象的工艺品。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展示,其他学生观察。
    2、请几位学生把这件工艺品描述一下。
    3、再请几个学生再次上讲台,观察他们的不同。
    4、小组讨论交流。带“龙”字的特产或地名
    5、试着把口头表达的内容用文字记录的形式做好。
    6、小组交流
    把从网上或其他途径找到的资料或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互相交流感兴趣的话题,拓宽知识面。
    小组里要将查阅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然后在向全班介绍
    作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龙的应用无处不在,祭龙日、龙抬头、舞龙灯、赛龙舟等。因龙命名的地名、水名、人名不计其数。与龙有关的图案均有吉祥的涵义,如“龙马精神”、“龙凤呈祥”、“二龙戏珠”、“云龙风虎”、“鲤鱼跳龙门”等等。还有由龙形简化而来的图案,也包含着无限幸福的意义。
    北京的回龙观龙城,龙门,龙沙 龙头沟有关龙的地名十分集中,村子曰龙王屯,有黄龙庙、龙凤泉、小龙庙、九龙朝凤等。
    三、全班交流
    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搜集到的龙的形象的工艺品,家乡有哪些带“龙”的特产或地名
    要求:开场白要简短,有号召力
    例如:我见过石头雕刻的龙,我想告诉大家关于它的故事。
    我们家乡出产龙井茶,大家想知道这一名字的来历吗?
    水果:龙眼
    其余学生听,并说说有什么收获。
    二、小结:
    我们要牢记自己是龙的传人。
板书设计:

工艺品
地名
特产
作业设计:
    回顾本单元内容,继续收集有关龙的成语、地名等
课后反思: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有关龙的习作的练习,单元小结,金钥匙中的内容,重点是习作的练习。
学生学习过程:
    一、选择下面的话题进行习作练习:
    a选择有关“龙”的成语、寓言、工艺品、特产等,写一篇习作。模仿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b 仿照课文《大人们这样说》第五段,写几句话(保底)。
    c写一篇日记。(保底)。
    二、明确要求:
    1、语句通顺,流畅,不写错别字
    2、学生自己选择题目写文章.师巡视指导。123456789101112
    3、修改作文,也可以互相修改.注意吸取同学们刚才提出的意见。
   4、誊写故事。
    5、总结。
    三、提出要求: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情况的评价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过一段就要“回头看”,进行总结,如发现不足,就要调整学习方法。一个单元学完了,做一个小结。
    四、评价过程:
    1、自评:说说自己开学以来的进步与不足。要求:语言要通顺一些,说具体一些。
    2、小组互评:组员们互相评价进步与不足,要实事求是,不能以主观意愿去评价别人。
    3、老师评价:客观的评价每个学生的进步与不足。
    4、自己经几方面的评价总结一下。
    5、写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以及应该怎样努力。要求写的具体不空洞。
    6、老师全面总结班里的普遍进步现象以及个别不足的情况。评价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口头的当众表扬,授予各种荣誉称号(最佳创意、合作默契、计划周密、演绎生动等)
    指明努力方向,尤其是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7、根据同学老师自己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在这一单元的学习小结,语言要通顺,可以从学习这方面,可以学习,习惯等多方面总结
    五、总结
    及时总结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可以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作业设计:
    预习《神奇的书》
板书设计:
作文要求
自拟题目
语句通顺、流畅
不写错别字
认真修改
课后反思:

1234567891011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87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