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的探讨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0月30日在固戍小学举办的“人文教育专题研讨会”颇让人鼓舞。它一方面说明广大老师在教研机关和教研员(刘宪华校长)的关注和指导下,教育理论的探讨和教育实践的研究正自上而下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另一方面也看出在我们当今基础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塑造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情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项活动的开展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能够使所有的语文教师从语文教育的本质上去展示自己的个性化教学。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潮流。它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提供了一种教学实践研究的途径。
有幸观摩了其中《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掩卷沉思,有许多感慨存于胸间,但也有许多疑义想与各位同行商榷。现就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整体教学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愿对自己和对别人有一定启发和提高。
一、《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主旨定位有失偏颇。
《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课文主要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
我的理解是这一课教学的主题应该定位在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慷慨激昂、英勇牺牲的精神上。可是纵观整堂课的教学,给我们的感觉却是大力渲染日本鬼子如何的凶狠和残暴,烧杀抢掠,无所不能。激发学生对日本鬼子的仇恨之情成了课文情感教学的主体。我认为这仅仅是课文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因素的一个侧面,而不是整个课文情感的基调。但从教学设计来看,无论是课件的制作,学生搜集的资料,老师的板书,还是情感化的朗读和提问与回答都处处体现的是对日本鬼子的强烈仇恨之情,几乎很少去体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之情。这不能不说是设计上的一大遗憾。
我以前也执教过这篇课文。比如在导入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先板书“狼牙山五战士”后让学生自由提问。有的学生还没有提问之前就发现我的题目写错了,说应该是“五壮士”而不是“五战士”。我故意解释说,这两个题目是一样的嘛,课文就是写了五个战士打日本鬼子的故事,所以用不着更正。马上有同学反驳说“五战士”与“五壮士”出现在题目中是有区别的,一个“壮”字更能显现出八路军战士的英勇。这样自然而然奠定了课文的情感基调。使学生在“五壮士”对人民的爱和对日寇的恨的一种强烈对比中领略了课文的主旨。
二、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不够落实。
我们一直在讨论“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问题,可整个课堂教学中很难见到去挖掘语言文字内涵的丰富性和情感性。在情感化的朗读中我们何尝不可以把课文中诸如“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满腔怒火”等情态词和“五壮士”的一些行为动作的词去进行深入的咀嚼和品位呢?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它内在的深层意蕴,这岂不是把人文性的情感教学与扎实的文字教学和谐地统一起来了吗?
我知道这堂课是拓展性阅读教学。那么在布置学生搜集的资料中,(应该重点强调搜集一些在抗日战争中人民英勇抗敌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就学生在谈出自己对搜集资料后的认识和看法中结合具体的语句来揣摩和玩味,辅之以朗读,我想既提高了语言应用的能力,又深化了情感教学的力度。
三、教学板书设计不够合理。
正因为整篇课文的基调定在对日寇的无比仇恨之中,所以在板书的设计中也处处体现了这一点。你看:
    日寇{烧、 杀、抢、掠  }仇恨、英勇
这样还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是日寇仇恨什么,所以英勇。那我们不妨这样来设计:
“五壮士”——“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满腔怒火”(忠诚、英勇)
日寇——    烧、 杀、抢、掠      (残暴、 凶狠)12
通过这样对比化的板书,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充分领略课文的感情主旨。
 四、面向全体学生有待落实。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老师面向学生的面不够广。我们见到的是几个出色的学生在三番五次地谈认识和感受,在感情朗读。学生说的层面和读的层面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全面提高过程。这也是我们老师常常犯的一个通病(包括我自己)。面向全体是容易说到不容易做到,除了有老师的观念问题,也有方式方法的技巧问题,需要我们每个老师更多的去学习。我记得有位名师对个别智力水平较高的孩子是这样说的:“我知道你很厉害,举手发言也很积极,但我想把这样的机会让给别的孩子,他们解决不了,再找你好吗?”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踊跃性和积极性,又使其他孩子得到了全面的训练。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也需要我们老师如何去因势利导,把个别转向全面。
上面的一家之言,旨在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刘宪华教研员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每个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那我们就更应该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实践中讨论,在实践中研究,使每个老师得到快速而健康的成长。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84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