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狼牙山五壮士课文_22.狼牙山五壮士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 “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三个部分内容。
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壮士的言行,体会他们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狼牙山五壮士》,齐读课题。
1.听写词语,检查书写, 齐读。
这三个词语一同出现在哪一段?个人读——读出两个“!”齐读。
2.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先写了接受任务(1),再写了诱敌上山(2),引上绝路(3),顶峰歼敌(4-5),最后写了跳下悬崖(6-9)。齐读。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一,二部分,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的三四五部分。.
二.质疑标题 读文批注
读这三个小标题。读到这几个标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指名说。
我们就带着问题,沿着壮士的英勇足迹,默读第三部分课文3-9自然段,划出令我们感动的句子,写写批注。
三.学习第三部分
1.为什么他们要引敌人走上棋盘陀?指名读句子。
2.(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棋盘陀走去。”你想强调哪个词语?
“斩钉截铁”:从这个词,你体会到(班长态度坚决,很果断)。
指导朗读: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出来。
3.这是一条怎样的路?——绝路。(课件出示:山形图。)这是怎样的山路?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悬崖绝壁。比较“悬崖陡壁”和“悬崖绝壁”。走这条路就是——绝路。
4.在他们面前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吗?两位学生分别读两条路,师生共读其余部分。
5.我们看出了战士们怎样的精神?
四.学习第四部分
1.战士们把敌人引上绝路后,在顶峰英勇歼敌,其中写得最详细,最令我们感动的一个动作描写是什么?
2.(课件出示)“到了狼牙山峰顶,……向敌人头上砸去。”课文中是怎样把这个动作写详细的?读读句子。
理解:“拧 夺 举 喊 砸”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齐读句子。
3.(课件出示)句子对比:
(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2)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自由读→比较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一句。)
4.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把一块块磨盘大的石头猛地举起,狠狠地砸向敌人。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5.引读这段。
五.学习第五部分
1.(出示插图)这就是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课文哪一部分生动地描写了这幅图的内容?指名读。
2. 自由地朗读这些词句,哪些词句在你的脑中挥之不去,大声地,反复地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班长马宝玉……气壮山河。”读出他怎样的精神?特别想强调读哪几个词?
4.理解:“坚强不屈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体会到什么?
5.引读。
6.指导背诵:让我们把这惊天动地的口号声记在心里,谁能背下来?(个人背——齐背)
7.这五位坚强不屈的壮士分别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
8.让我们将他们英勇豪迈的壮举永远铭记于心。回读6-9自然段。
六.体会写法
1.课文中两次写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作为重点来写了?你们说说?
2.会读书的同学一定发现这两次中的称呼不同。第一次是——战士;第二次是——壮士。用词如此准确,这样安排重点就非常突出了。12
3.能体会出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第二次掩护任务吗?(为了突出壮士们是用自己牺牲生命来完成任务。)
七.体会精神
1.(出示图片)在五勇士当年跳崖的狼牙山主峰棋盘坨峰顶上,党和政府先后三次建造纪念塔,树碑撰文以缅怀烈士,弘扬五勇士的革命精神。
2.练笔:现在,我们正站在这纪念碑跟前,最想说些什么呢?写下来。全班交流。
3. xx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亲笔为纪念塔亲笔题词。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历史,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坚强不屈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感受最深的教材处理介绍或教学片断摘录:
在教授本课时,我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五壮士”的影片,上课前我先让学生好好地感受了影片给学生们带来的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力,包括感受了当时战场上与敌人厮杀时的紧张气氛,看得男生们不禁喊出声来,几乎想上战场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而女生们也不禁握紧了拳头,心中的愤慨溢于言表。
果然,在上课文、分析课文时,学生都能感同身受,发言积极而且热烈。
课外,我还抽了点时间让学生看完了整部影片,这是给他们一个看影片的完整感,也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看到五壮士跳下悬崖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很多学生流下了热泪,而更多的学生则是眼眶里盈满泪水,努力控制自己不让泪流下来。我趁机告诉了学生们五壮士中还有两位壮士最后获救了,全班学生竟高兴得欢呼起来……
对教材的思考及对教学的反思:
学生的感情很丰富,就看老师如何引导。上这篇课文时我也一改自己以往调侃居多的上课风格,我竟然发现:我也可以充满激情地去上课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839.html
相关教案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一等奖]《“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6
-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案】21、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一等奖|《“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8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_在体验中拨动爱的心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设计2
-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的成语_父爱如山 母爱似海──《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学实录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一等奖_《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8
- [《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答案]《狼牙山五壮士》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_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