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_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指黑板,生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讲课之前,我要送一首诗给大家(课件出示《大江歌罢掉头东》)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生:周恩来。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齐读。
师: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体会到了周恩来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生2:我体会到了周恩来立志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伟大抱负。
师:说的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激人奋进的感情来朗读课题。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请你们清晰而坚定的朗读课题。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请你们铿锵有力的朗读课题。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探究新知
1、找“中华不振”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能说说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
生:“中华不振”(指三名学生回答中华不振)。
师:板书“中华不振”问:这句话是谁说的?
生:是伯父说的。
师:伯父对谁说的?
生:周恩来。
师:把这组人物的对话找出来,同桌之间分角色读一读,一会找同学读给大家听。
生:同桌之间分配角色,朗读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指一组同学)请介绍一下角色。
生1:我是周恩来,他是伯父。
师: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周恩来的话?
生1:疑惑不解的语气。
师: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伯父的话?
生2:用担心的语气。
师:好,我们其他同学为他们读白好吗?
生:好。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还想再读吗?
生:想。
师:那老师读伯父的话,你们读周恩来的话好吗?
师生分角色朗读,师读完后特意加了一声叹息,停顿两秒后问:你们从伯父的这一声叹息中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伯父的沉重和无奈。
师:伯父为什么会沉重和无奈呢?
生:因为中华不振。
师:是的,伯父无奈的是:(指黑板生齐读:中华不振)
师:课文中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中华不振这个词的含义了,把它画下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生:读文,边读边画。
读书声渐小,师:画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1:我画的“是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因为在租借地里走的都是外国人却没有几个中国人,这就是中华不振!
师:是啊!(课件出示这段话)如果这是在外国就不足为奇了,可这是在哪呀?
生:在中国!
师:是呀!这是中国的土地上走的却是外国人这就是——
生:中华不振!
师:能说说你读了这段话的感受吗?
生1:我感到很气愤!
好!那你就带着这份气愤的心情来读读这段话。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谁对这段话还有不同的体会?
生2:我是从耀武扬威这个词中体会到的中华不振的。
师:能具体的说一说吗?
生2:巡警是中国人,他们在自己人的面前耍威风,可在外国人面前却低三下四当走狗。我觉得这就是中华不振!
师:说的好!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2读
师:从你刚才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对巡警的愤恨和蔑视。是呀,巡警是在借助洋人的势力来显示自己的威风,真是可耻至极,这就是——
生:中华不振!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替换耀武扬威这个词?
生沉默了片刻,举手。123
师:你来说说。
生3:狐假虎威!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找的很准,用这个词来代替再恰当不过了,这就是巡警的丑恶的嘴脸!让我们带着这份难以压抑的愤怒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群情激愤!
师:谁还从别的地方找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了?
生:我是从“衣衫褴褛”和“得意洋洋”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中华不振的。
师:(课件出示这段话)能说的具体一些吗?
生:“衣衫褴褛”说明这个妇女的家里很贫穷,这就说明了中华不振!
师:是啊,我们从这位贫穷的妇女身上我们看到了——
生:中华不振!
师:那“得意洋洋”呢?
生:这个洋人把妇女的亲人轧死了,不但不自责,反而却在那得意洋洋,这不就是中华不振吗?
师:是啊,这就是——
生:中华不振!
师:刚才这位同学从妇女和洋人的对比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注意要突出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这两个词。读吧!
生:齐读。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我找的是“一问才知道~~谁又敢怎样呢?”我觉得这个妇女很可怜,亲人被洋人轧死了却没有人为她作主,没有人为她撑腰,她的命太苦了!这就是中华不振呀!
师:(课件出示这段话)说的多好啊!从你的话语中老师听出了你是一个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的女孩,老师为你骄傲!你能再读读这段话吗?
生:动情的朗读。
师:这个不幸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同学们想象一下被轧死的这个人会是她的什么亲人呢?
生1:可能是她的孩子!
师:是啊!可能是她活泼可爱听话懂事的孩子,她悲痛欲绝。她原指望——
生:接读(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生2:还可能是她的丈夫!
师:是啊!可能是她为养家糊口在外日夜奔波的丈夫,她痛不欲生。她原指望——
生:接读。
师:还可能是她的什么人?
生3:还可能是她的父母!
师:是啊!可能是她白发苍苍操劳一生的父母,她心如刀绞。她原指望——
生:接读。
师:这位可怜的妇女遭受了如此大的不幸,她多么希望能有人帮一帮她呀!中国巡警局为她撑腰了吗?
生:没有。
师:是啊,巡警局不但没有惩处这个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同学们,天理何在呀!这是为什么呀?
生:中华不振啊!
师:板书,在中华不振后面加上“啊!”
师:巡警局不为妇女撑腰,围观的中国人为她伸张正义了吗?
生:没有。他们什么也没说,只是紧紧握着拳头。
师:为什么?为什么自己的同胞遭受欺凌,他们却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呀?
生:齐答“中华不振啊!”
师:是啊!中华不振啊!同学们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说些什么?你会做些什么吗?
生1:我会找巡警局为这位妇女伸张正义!
生2:我会冲上去狠狠的把那个洋人揍一顿!
师;作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场景我们怎能不愤怒,作为中国人亲身经历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冲动,然而在当时的中国能这样做吗?
生:不能。
师:大声的告诉我为什么?
生:高喊“中华不振!”
师:在当时的中国发生这样的事又何止这一件。(课件出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事例)123
生:阅读。
师:看了这个事例你还想说什么?
生1:太让人气愤了,外国人竟然把中国人比作狗,简直是对我们中国人的侮辱。
生2:我真想把那块牌子砸的粉碎!
师:同学们,这样一段屈辱的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愤怒,更多的应该是思考我们该如何不让历史重演。周恩来从租界地回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忘不了在中国人的土地上,竟让洋人在中国人面前耀武扬威,专横跋扈。他忘不了光天化日之下,在中国人的土地上,自己的同胞遭受着侮辱和欺凌,却没有人敢为她伸张正义。在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一语惊醒梦中人。周恩来恍然大悟,于是站起来胸有成竹的回答——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清晰而坚定的回答——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周恩来的读书目的和别人一样吗?
生:不一样!
教师引读: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而周恩来却铿锵有力的回答——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师引读:周恩来的话得到了魏校长的喝彩—— 
生:接读
师:魏校长为什么要为周恩来喝彩?
生:因为别人读书是为了自己,而周恩来却为了国家!
师:是啊,周恩来知道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这九个字不仅是周恩来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更是他用一生信守的承诺(课件出示“周恩来的一生”配乐“你是这样的人”)
生:观看。
师:沉默了片刻。周恩来的一生是伟大光辉的一生,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不朽的誓言(手指板书)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同学们,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那个任人凌辱,任人宰割的中国了,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今天要为什么而读书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伟大志向写下来,好吗?
生:动笔抒志。(配乐,精忠报国)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读书志向?
生1:为中华的强大而读书!
生2:为中华的富强而读书!
生3:为中华的腾飞而读书!
师:说得好,老师为你们有如此远大的抱负而骄傲。同学们,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已经崛起,那就让我们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好吗?(课件出示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生:好!
师:同学们,请你们清晰而坚定的告诉在座的所有老师,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师:请你们铿锵有力的告诉全世界,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好,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91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