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窦桂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激情导入,引入文本
师:课前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课前播放祖国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的系列图片、视频)
生:火箭升天。
生:国庆庆典。
……
师:是啊,神五、神六、神七的飞天,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祖国60年国庆庆典的恢宏庞大,都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一切让我们感到如今的中华已经?
生:振兴
师:我们还可以用“崛起”,崛起就是突起。(师板书:崛起。)
师: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我们的祖国却饱受屈辱,受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践踏,首先,俄国占领了我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接着,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1883年,法国占领了我国西南边陲,1888年,英国盘踞在长江流域, 1897年,德国又占领了山东半岛。短短的二三十年里,他们就瓜分了大半个中国!侵略无处不在,人们不得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幻灯播放近代受屈辱的图片)
他们当中有一个人,他大声疾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这样一篇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课题,这是周恩来总理12岁时说的一句话,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生: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问题?
师:有价值的问题,相信学完这句话,我们定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聚焦不振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标好自然段,并读准生字新词,遇到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课文读完了,词语会读吗?请同学们看屏幕先自己读词,然后开火车。
 出示: 外国租界     铿锵有力   巡警    反而
耀武扬威    衣衫褴褛    吵嚷       肇事
得意扬扬     为之一振  惩处     训斥
师:知道什么是租界吗?
生:租界就是租住别人的国土,里面还不让弱国的人进去。
师:老师还告诉你们,他们就是打着租的旗号,实际上一分钱也不给。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衣服破破烂烂的。
师:看,这就是衣衫褴褛!再一起读这个词语。
师:请有节奏,响亮地读—— 这就是铿锵有力。我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读课题。
师:下面老师请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按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生读1—2,你读得很好;读3—6,好奇心驱使着他,你读出了周恩来的疑惑不解;7—8真喜欢听你读书;9—11,是不是只有这些答案?12——17最后一段我们一起读)
师:课文讲了几件事?
生:三件事,第一件是说周恩来和伯父谈话,知道“中华不振”。第二件是在租界看到“中华不振”。第三件事是立志读书。
师:概括说就是:交谈-见闻-立志(板书)谁能用“先讲……然后讲……最后讲……”连起来说说。
生:课文先讲了周恩来和伯父的交谈,然后讲了在租界的见闻,最后讲周恩来立志读书。
师:看,同学们像这样把这几件事连起来概括地说,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说明?1234
生:中华不振。(板书:中华不振)
三、品读课文,感受不振
师:哪些地方写出中华不振?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最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画下来。(不要满足于找到一处地方,尽量把课文读完,联系起来考虑)
师:你找到了体现中华不振的语句了。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生:(读找到的语句,第八自然段)我挺生气的。
生:(读找到的语句,第七自然段)我有点难受。
师:同学们,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气愤,但在当时落后的中国这样的事情,何止这一件,两件啊!(课件出示:①当时人们生活凄惨的照片;②华人与狗不得入内;③火烧圆明园的视频)
资料介绍:看,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割地赔款,让我们的国人生活得多么凄惨!这些欺负我们的外国人还在我们的土地上租地,建公园,不但不让国人进入,反而在公园门口,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这样欺侮我们还不够,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能拿的拿,拿不动的牲口搬,搬不走在的任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我国这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这至今仍是我们中国的奇耻大辱。同学们,这些都是——中华不振哪!
师:同学们,相信你们此时已经难以抑制自己的愤怒,快在小组内和你的伙伴说出你此时的感受,再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你刚才画的句子
师:哪组愿意来汇报,先说说你的感受,再读文。
生:我们组刚才看到这段资料后的感受是十分气愤,这太欺负人了,我真想揍他们呀!
师:你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文吧!
生读第七段。
师:哪儿让你感受了中华不振?
生:在第一句,我看到了“闯”字,这是我们的地方,为什么还得闯啊,这是中华不振啊!
师:那换成“走”行不行?
生:不行,“走”不能说明当时租界不让我们中国人随便进去。
师:你们很会读书,一个很好的读书的方法就是抓住其中关键词去细细地品味,把这些词读到心里去。还有哪能看出来?
生:我从“这里和别处大不相同……”看出来。
师:同学们,来让我们看看租界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出示课件)这是——?(普通百姓生活的地方)比较一下,分别用一个词形容租界和普通百姓生活的地方?
生:天壤之别。
师:是啊,此时你的感受。
生:实在太令人气愤了。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这一段。
师:还有哪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了?哪个组继续汇报。
生:我们组刚才看到了那些外国人把我们国家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都烧毁了,我简直看不下去了,恨不得狠狠揍他们!
师:那你们读文吧!
生读第八段。
师:我发现有几乎每个同学都画了这令人揪心的一幕。读了这段话,哪些人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脑海里?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请你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他(她)本应该                      ,结果                               。1234
生:洋人深深地印在了我们脑海里。洋人本应该受到惩处,结果却扬扬得意。
师:那我们通常做了什么事的时候才会“得意扬扬”?
生:做好事时,我们才会得意扬扬。
师:那么,洋人是做了什么好事吗?多——可恨哪!(板书:洋人 可恨)
教师引读: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这是为什么呢?(板书:?)因为——
生:中华不振啊!(师板书;啊!)
师:还有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生:那个巡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本应该惩处那个轧死人的洋人,结果却把妇女训斥了一通。
教师引读: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板书:?)因为——
生:中华不振啊!(板书:!)
师:这是怎样的巡警?
生:可耻。(板书:巡警 可耻)
师:还有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生:那个衣衫褴褛的妇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本应该得到巡警的帮助,结果被巡警训斥了一通。
出示: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我们把这几个字放大,自己练习读读! 谁来读,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生:更能看得出妇女的可怜。
师:是啊,这个妇女多可怜啊!(板书:妇女 可怜)
师:我们再一齐读读。被轧死的亲人可能是谁?此时此刻她的心情如何?
生:被轧死的可能是她的母亲,她会伤心到极点。
生:被轧死的可能是她的孩子,她会悲痛欲绝。
师: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啊,试想,如果你的母亲失去了你?她会怎么样?如果你失去了你的父母,你又会怎么样?(沉寂片刻)
师:来,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一生读文。
师:我听出了你对妇女的同情。同学们,此时老师已经把自己当成了那个妇女,实在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我也想读读,行吗?你从我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你的愤怒。
生:我听出了你的悲哀。
师:你们也能读出来吗?我想你们能比我读得好,自己先练练,谁来读?(师评价)
师:来,让我们一起读!
教师引读: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师:洋人可气,中国巡警可恨,中国妇女可怜!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谁也不敢怎么样。
出示句子比较: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师:比较一下,哪个句子放在这更好?为什么?
生:第一个句子更好,因为反问句可以加重愤怒的语气。
师:看,用准确的语句表达感情有多重要,这种方法值得学习。
师:是呀,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妇女!真是一群——可悲的中国人!(板书;中国人可悲)
师:回头看看,一位可怜的中国妇女,一个可恨的洋人,一个可恶的中国巡警,一群可悲的中国人,共同导演了这样一出令人气愤、令人恼怒的一幕。指板书: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引读)
师:我想,此刻,(播放资料)老师深深地理解大家心中的感受,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也许用语言来形容你们的愤怒和冲动已经显得太苍白无力了!就让我们也握紧拳头一起读读这段吧!用上你们的感情和表情!愿意站起来的,可以站起来。1234
三、拓展延伸,练笔抒情
师:中华不振啊!身为中国人,周恩来在租界亲眼见到的这一幕,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从租界回来以后,他常一个人沉思,他在想什么呢?老师此时的心和少年周恩来一起颤抖着,于是用笔写下了我心中愤慨:
我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以起码的公道。
  我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洋人站在一个中国妇女面前耀武扬威、专横跋扈。
  我更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有一群中国人竟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被侮辱、被欺凌、被折磨,却不敢给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
师:课下也请你们用笔来表达自己情感写在日记本上,下节课再交流。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90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