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情景导入,揭题《少年王勃》,寻找话题,整体初读课文
      1、播放情境flash短片。
      2、知道这个动画片说的是谁吗?板书课题:9、少年王勃
注意多音字“少年 shao”
      3、看课题,你最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引出:“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中心话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精读全文,中心话题:王勃是什么样的人?
      ㈠  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有才气”或者“奇才”)
     〖预设一】:“有才气”或者“奇才”,这可能是很多学生的认为。
     〖预设二】:也许,学生还会读出:他是个孝顺的人,是个谦虚的人,勇敢的人,是善于观察和肯思考的人……
㈡  相机教学,精读全文。
     1、围绕“很有才气”精读课文:
     ⑴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有才气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
     ⑵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写王勃很有才气的句子,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⑶交流以上问题,相机精读全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气?
     ①“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王勃是山西人,听说,可见名气很远,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②“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为什么大家不敢答应?(都督邀请的可都是一些名士呀。)
     别人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时候,王勃在干什么?“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凝望----认真地观察,换成看可以吗?只是在看在观察吗?---边看边想,在思考,认真观察并认真思考,这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我们同学们写作文也要这样。)
     我想请同学们把这段话再用心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一下写好一篇文章的过程。
    【媒体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③“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文思如泉----才华横溢,笔走如飞----写作速度非常快,就像事先写好背出来的一样。
     是事先准备好的吗?(路过南昌、探望父亲)
     ④“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1234
    “拍案叫绝”的意思。
      插叙:原本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学士,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在这次宴会上展示一下的,让别人写也只是客套话,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很难,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写成了,还写得特别好,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
       ⑤“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千古传诵”的意思。
       ⑥引导补充:课题“少年”---王勃当时只有14岁。
       小结:课文中许多地方反映了王勃是个很有才气的人,-----奇在年少,奇在写的速度快,奇在勇敢,奇在博学多才。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体会诗句描写的美景
       1、滕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更是因奇才少年王勃写下一篇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 而享有盛誉,其中,有一诗句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知道是哪一句吗?
      【媒体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学生齐读。
       2、你们怎么结合课文来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生:(课文第三小节就是诗句的意思,让该生读)
      【媒体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教学要点:
       ①“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就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思。
       ②野鸭----孤鹜  突出:一只            “齐飞”----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们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吗?
       指名读,赛读与评点,学生齐读。
       教师带读:“远处,-------。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灿烂的云霞在天边-------------”
         激励: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
        4、多美的景色呀,我们一起来吟诵诗句。学生齐读。1234
        5、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吟诵着千古佳句,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6、知道老师最想做什么吗?这么美的情景,难道不想把它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之中吗?所以,老师最想做的是,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把他背下来。
四、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相机拓展,引导课外探究。
        ①古今中外,像王勃这样的少年奇才,历史上还有很多,你知道那些?
        ②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等拓展。
              相机播放孙道临诵读《滕王阁序》的视频
2、结束语:
         王勃在写这篇名文的时候非常年轻,所以课文的题目叫《少年王勃》。老师相信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一定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也衷心希望我们班能出现像少年王勃那样有才华的人才。

《少年王勃》教后反思
一、寻找中心话题,让教学设计绽放美丽的花
       教学的设计一直是我们教师努力追寻出新而又时刻离不开的话题,教学设计不应为教而设计,应该为学而设计。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但作为教师怎样的设计才能达到促进学生简简单单学习、扎扎实实发展的目的?我以为: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设计教学,寻找中心话题,有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牵动全文,让整个教学顺利地展开,老师要做的只是适时地“煽风点火”。
       本课教学,“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是教学的重点,但我以为,紧紧抓住这个问题,显然不够,学生很简单就能体会到王勃的很有才华,似乎没有悬念,没有悬念的前提下为找寻答案而去答案,似乎没有什么深度探究的价值,那所谓的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中去探究、发现、思考也就是水中望月。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本课教学,我首先播放情景flash短片,让学生进入情境,进入故事,再引导出课题,并从课题出发,引导出“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个开放式话题,虽然,这个问题,也许没有“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很有才华的人?”风平浪静有保障,但我以为:“少年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研读文章,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运用自己的力量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神,且能够让不同起点的学生能有自己的收获,拥有一片自己发展的空间,并且孩子们抓住后“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话题后一定会学得简单,学得深刻。
       3月份,我在两个学校不同的班级先后进行了公开课教学,从课堂反馈来看,两个班级的学生首先发现的不约而同都是王勃会观察、会思考,而不是首先便提到“很有才华”,两个班级的学生也都读出了:勇敢、孝顺、谦虚……等,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与获得中更学会了读书。1234
二、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
       我们主张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再“开讲”,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读出感情,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精当,通过老师的“讲”,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帮助学生领会课文中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不求面面俱到。
如:本课第3、4自然段,描写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些文字应该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很多教师会忽略第1、2自然段,而在这里也许花上很多的时间,我以为,本节理解也许不必要放在第一位,因此我没有过多地去解释、理解,而是通诗句与叙述文字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领会诗句、领会美丽的秋景。这一段有也很多词语含义深刻,因此,需要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采用手势、比较等,让学生体会到“缓缓地”、“轻轻地”体现了野鸭的悠闲自在和云彩飘荡的轻柔。另外,像“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胸有成竹”等词语,我又采用动作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词义讲解,使学生兴趣盎然。
三、感悟写作过程,把学生带入习作殿堂
        语文教学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在研读教材和备课时,我发现课文中有这么两句:“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两句也许并不是课文的重点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课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为什么能够很快地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是因为,王勃善于观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观察,静静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这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学生写作文也应该这样。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这两句用心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一下写好一篇文章的过程,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模仿王勃写作的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观察与写前思考。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
四、相机拓展,促进课内外的有效延伸
       本篇课文,简短的叙述了王勃路过滕王阁赴宴而写下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的经过,其实,背后的花絮很多,滕王阁的介绍、王勃的传奇与佳作、《滕王阁序》全文……资源极其丰富。
本课教学中,我随着课文精读相机介绍王勃、滕王阁有关知识,在教学结束时,播放孙道临诵读的《滕王阁序》,还预设了:古今中外,像王勃这样的少年奇才,历史上还有很多,你知道那些?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等拓展内容,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热情,为学生在今后学习《滕王阁序》做好铺垫。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28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