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案]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案 1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案 1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教学难点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三、教学策略1.图形引导,问题入手。阅读生物学方面的资料时,要能读懂模式图、示意图和图解,这是对高中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本节可以从对问题探讨的曲线图的分析入手。2.利用多种资料,交流生长素类似物应用的实例,理清应用原理。3.组织好探究活动的教学。本节中“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以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为知识背景的。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此项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并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也有许多要探索的问题。这个探究活动可以采取协同合作的方式展开。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前,可以师生合作策划好探究方案,还可以演示预实验的情况,并引导学生理解预实验的作用。四、探究指导在上节课结束时,应布置学生预习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指导,并准备好实验用具,如杨树枝条、矿泉水瓶等。教师如果能提前做本探究活动的预实验,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也可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一)材料用具的准备1.实验材料可以用杨、加拿大杨、月季等的枝条。2.实验用具: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璃棒、木箱或塑料筐(下方带流水孔)、盛水托盘、矿泉水瓶。3.插条选择插条质量和规格对探究实验效果影响很大。大树上的1~2年生枝条,可以作为扦插的材料,但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实验室用插穗长5~7 cm,直径1~1.5 cm为宜。由于一个年级几百名学生同时用枝条,要适当考虑对树木的保护。扦插枝条的处理:(1)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2)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二)实验设计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 ℃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4.枝条处理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建议各小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实验。浸泡法也可设置不同的浸泡时间。应该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方案,以便交流,资源共享。(三)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或naa,促进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2.作出假设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可以使杨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3.预测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约3~5 d),用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处理过的插条基部和树皮皮孔处(插条下1/3处)出现白色根原体,此后逐渐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4.实验步骤(1)制作插条。(2)分组处理: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浸泡时间等可多组。如可分别在naa中浸泡1、2、4、8、12、24 h等)。(3)进行实验: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4)小组分工,观察记录:前三天每天都要观察记录各小组实验材料的生根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记录表格,更应让学生自行设计记录表格,提供学生创造性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记录过程是意志与耐心的锻炼,既有分工也有协作。记录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浓度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在绿色树皮的皮孔处长有白色幼根;时间长一些会在枝条下端斜面树皮与木质部之间长有白色根原体)。每隔2~3 d记录也可。(5)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① 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②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a.温度要一致;b.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c.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本探究活动关键是时间安排。建议课前提交药品选择和药液浓度控制的设计方案,培训关于选取枝条、怎样做插条的方法,说明注意事项,并确定各小组的分工。课堂实验最好在教师带领下,由学生完成实验设计和实验装置,将实验操作部分安排在课外或在家庭中进行。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小组分工认真进行观察,实事求是地对实验前、实验中(包括课内、课外)和实验后插条生根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最后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不要求实验结果都一致,但要求有分析研究。6.表达与交流实验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实验报告,向小组和全班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经验、教训或体会,包括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收获。7.进一步探究“进一步探究”旨在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性的探究和实践,大多数需要在课外完成。教师应当提供机会,让学生互相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个栏目的活动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给予适当的提示或指导。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不同季节和枝条老幼部位对生长素类似物的反应,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实施。12五、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1.不同。如图所示,对于根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10 mol/l;对于芽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8 mol/l;而对于茎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4 mol/l。2.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于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二)练习基础题1.c。  2.b。拓展题1.提示: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下部的浓度高。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生长,因而下面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说,却会抑制生长,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长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弯曲生长。如果是在太空中的空间站中生长,植株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是横向生长。2.提示:因为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将黄泥反复浸到尿液中再晒干,黄泥中就会吸附一定的生长素。用这样的黄泥封裹枝条,就能利用其中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六、参考资料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从细胞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细胞的伸长、分裂和分化。从器官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器官的生长、成熟和衰老,具体表现如下。生长素可以促进雌花的形成、单性结实、子房壁的生长;维管束的分化、形成层活性;叶片的扩大;不定根、侧根的形成;种子的生长、果实的生长、座果;伤口的愈合;顶端优势。同时可以抑制花、果实、幼叶的脱落;侧枝的生长;块根的形成等。生长素发挥的生理作用,会因浓度、植物的种类、器官、细胞的年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则抑制生长,浓度过高甚至会杀死细胞。对于同一植物不同器官来说,一般营养器官比生殖器官敏感;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敏感。2.顶端优势的另一种解释关于植物为什么会有顶端优势现象,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假说。教材中介绍的是“生长素学说”,即认为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处,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这个学说是由k.v.thimann和f.skoog于1924年提出的,许多实验支持该学说。另一种解释是19xx年k.goebel提出的“营养学说”。该假说认为顶芽构成营养库,垄断了大部分营养物质,侧芽由于缺乏营养物质而生长受抑制。这个学说也有不少支持的证据。3.α-萘乙酸(naa)、2,4-d、生根粉naa是具有生长素类活性的萘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用于组织培养体系,可以诱发不定根形成,提高树木扦插成活率,提高座果率,防止采前落果。它具有与iaa不同的环状结构,但其侧链与iaa相同,比iaa稳定,因此常代替iaa使用。2,4-d的化学名称是2,4-二氯苯氧乙酸,它是一种除草剂,现在广泛应用于无菌培养体系,用于诱导细胞增殖。2,4-d除了作为除草剂之外,它最显著的用途是引起脱分化和未组织化的细胞生长,另外,它还具有使幼苗矮化粗壮的功能。但2,4-d能够引起染色体变异,使用时必须格外小心。

生根粉是一类可以用来促进插条生根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溶解于酒精或水,一般以生长素类物质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如abt生根粉(商品名称艾比蒂生根粉)就含有萘乙酸和吲哚乙酸等。它的主要作用是:能提供插条生根所需的生长促进物质,能促进插条内源激素的合成,能促进一个根原基分化形成多个根尖,以诱导插条不定根的形态建成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034.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