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方面
通过学生对示意图的观察、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认真探索知识的严谨科学态度,并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及热情。
3.能力方面
(1)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转换的示意图,学会利用图文资料进一步理解和获取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2)借助对示意图的观察和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3)学生通过示意图对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在叶绿体中转换的三个步骤的叙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学习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换过程后,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几乎一切生物的存在、繁荣和发展的根本源泉,弄清其机理,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教材中进一步阐明能量的变化是由光能转换成电能,再由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是教学中的重点。
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在叶绿体中的转换是一个非常复杂、抽象、快速的过程,并蕴含着许多物理、化学变化和原理,在教学中思考如何把这个过程直观形象地呈现,以帮助学生理解,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难点。
教学模式
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手段
大屏幕和实物投影,计算机课件(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动画课件;光合作用中形成nadph和atp的动画课件),光合作用中能量在叶绿体中转换全过程的示意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设计内容——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瞬时发生的微观变化形象化、动态化,进行模拟展示。教师只是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材料(如多媒体动画课件),通过不同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独立观察发现、探索交流并归纳总结,从而获得新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强化学生求知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影响以及我国耕地减少与人口数量大引发的粮食需求的突出矛盾;从提高粮食产量的紧迫性和巨大潜力,引出进一步对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从而导入本节的研究内容——光合作用。
二、学生展示材料,教师引导发现问题1234
(一)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转换步骤是本课时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把这一抽象微观的变化转变成直观的现象,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进一步深入探索。先引导学生从对一位中学生所作的生物科学小实验的现象的分析出发,从感性上认识和发现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变成电能的事实,进而总结出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能量转换的三个步骤,了解本课时需要探索的三个主题。具体做法是:由学生利用大屏幕展示并介绍本班生物兴趣小组在课下进行“调查媒体对生物科技发展的报道”的研究性学习中所搜集到的一份资料。(一篇获得中学生物百项论文一等奖中的生物小实验。具体内容是:利用一台正负电荷检验器,贴近在室内生长的花卉以及在室外生长的植物的茎、叶后,检验结果发现有些植物带有负电荷,还有的植物未有此现象;经进一步检测在早、中、晚不同时段植物的带电情况,同时对室内花卉进行暗处理后做对照检测,结果发现:一些茎叶宽大的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均带有负电荷,并且在一天当中以中午和下午3时左右带电最强,无光情况下所有的植物都不带电。)
这段资料把抽象化的能量转换变成了具体化的实验现象,学生在对资料简单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够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结论。教师再启发学生回忆在高二学习中已知的能量转换过程,与新获得的结论结合思考,引导学生推导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三个步骤的发生部位及反应阶段。并进入下面的三个研究主题。
1.光能转换成电能。
观察探索 围绕学生得出的结论“光能转换成电能”,教师提醒学生复习回忆叶绿体结构,特别是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有关的色素的种类、功能和位置以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位置,在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色素内容的基础上,从色素的功能方面对各种色素进行分类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探索 教师提出问题“光能是如何转换成电能的”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索。首先教师利用大屏幕多次展示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动画示意图,要求学生反复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对示意图的观察、分析、讨论,依次解决以下问题:
(1)a、b表示色素,它们分别代表什么色素以及各自的作用。
思考:光能在色素分子之间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传递?
(提供资料:光能在色素之间以诱导共振的方式进行传递。)
(2)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3)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失去的电子是怎样传递的,自身的氧化还原性质的前后变化情况怎样?
(4)脱离叶绿素a的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后传递给什么物质?(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
(5)失去电子的叶绿体a最终从什么物质中获得电子,而恢复稳定状态?该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尝试写出物质变化的反应简式。
(6)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在光照下连续不断失电子和得电子形成电子流,从物理学角度,表示能量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1234
(7)能量转换的场所?(与高二知识内容衔接,提示:叶绿体的囊状结构即类囊体。)
思维发散与开拓 学生自我探索解决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后,教师要求学生分析回答氧气的来源和产生的原因,回忆氧气来自于水的光解的发现过程和方法。并启发思考绿色植物这种独有的现象在不同领域特别是宇宙空间、国防现代化和能源发展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和研究前景。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用新的视角去看待和思考光合作用,把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是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有效环节。
同时提出水的光解中电子的传递和氢离子的去路的问题,以此进入第二个研究主题,即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2.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发生的能量转换的两个步骤,由光能转换成电能,由电能进一步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是连续不可分割的过程,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与电子传递是偶联的。这一转换步骤可借助光合作用中形成nadph和atp的动画示意图和对教材中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分析。
(1)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电荷分离的根本原因。
(2)形成电子流的化学原理。
(3)水的光解产生的电子和氢离子最终传递给什么物质,并生成了什么物质?反应需何条件?尝试写出物质变化的反应式。
(4)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还形成了什么物质?写出其反应式。
(5)在物质形成过程中,能量形式发生的变化情况。
(6)电能转换成的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什么物质中?
(7)能量转换的场所?
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判断、推理、讨论后得出结论。
3.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在暗反应阶段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高二阶段已经学到的知识,教师需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思考回忆以下问题:
(1) atp和nadph在细胞中的含量?属于光合作用的什么产物?
(2) atp和nadph参与暗反应阶段的什么过程的反应?
(3)在此过程中能量形式发生的变化以及场所?
使学生回忆atp在细胞内数目不多并容易水解释放高能磷酸键所储存的能量的特点,同时介绍nadp+很容易与氢结合而被还原,在需要氢的反应中,有很容易与氢分离的特性。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强调与高二学习中的有区别的知识内容:
(1)一个被还原的物质再氧化时是吸收能量还是释放能量?
(2) atp和nadph在暗反应阶段co2的还原中各自的作用。
(3) atp和nadph在不同阶段自身不断氧化还原的变化情况以及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联系中所起的作用。
归纳总结 在分别学习探索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的三个步骤后,依据教材中图2-2,要求学生完整叙述在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知识比较,发现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同时进行的关系,以运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即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过程,从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1234
迁移深化 通过联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迁移,形成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依据此原则,设计了具有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
(1)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内,分别喂养同样小鼠各一只,和长势良好的同样绿色植物各一盆。与甲罩不同的是,乙罩内多了一杯氢氧化钙溶液。两玻璃罩同在阳光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甲、乙两个钟罩内的小鼠和植物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教师需要特别指导分析乙罩内的小鼠死亡的原因和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的联系,深入体会和总结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
(2)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试验,突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利用一些简单的仪器和设备,如一盆生长良好的天竺葵、电池、电线、碘液和风布等,设计一组实验证明光能、电能与有机物的生成之间的关系。并在课下进行实际的操作。
要点提示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内容中,要点集中为能量转换中的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这两个能量转换步骤及相应的物质变化。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173.html
-
其他植物激素教案|其他植物激素教案详细阅读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从容说课】植物体内并非只有生长素这样一种植物激素,经研究表明,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这些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受到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各类激素除了有它独特的作用,它们之间还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调节的关系,使生命...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思维导图]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详细阅读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讲述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其中对信息传递的方式、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作了重点介绍。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点内容。信息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生物通过发送、接收不同的信息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种群乃至生态系统都需经过信息的传递保持恒定的水平。在本章节中通过资...
-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知识点_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2、能力目标: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教育。教学重点:说明果...
-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教学目标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 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 教学难点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
-
【6.2是什么星座】6.2 DNA片段的扩增——PRC技术详细阅读
★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pcr技术的基本操作2、理解pcr的原理3、讨论pcr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的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外源dna污染,严格控制温度等反应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pcr实验的操作及结果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详细阅读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详细阅读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