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方式]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2.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
教学手段
    1.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的问题、图表和信息资料,创设探究的情境;
    2.挂图、板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3.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思路
第一节  二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
动的调节及
营养和免疫 
1.投影本章题图,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照片上所展示的内容与哪些生命活动有关?(2)结合照片上的场面,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通过分析、讨论明确:
(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兔疫,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2)中国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做可爱的人。 
(1)激发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的教育。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1)吃的东西过咸,为什么会感到口渴?
(2)为什么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
(3)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点盐水?
(4)“以饮料代水”的做法科学吗?…… 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处于外在的兴奋状态。
  (1)诱发探究的欲望,明确探究的问题,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2)总结出本节课的课题——水和无机盐的平
衡和调节。

观察讨论、探究新知
 
一、水和无
机盐的平衡
 
 
  1.提供信息资料:
(见书中小资料) 分析讨论,的出结论:水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的主要成分,且含量稳定。 (1)培养学生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明确:人体内的水是平衡的。
 2.引导学生讨论:
(1)人体内的水是从哪来的?
(2)排尿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惟一途径吗? 回忆旧知识,联系自身生理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人体内的水有三个来源;
(2)排尿不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惟一途径。 (1)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2)总结出人体内水的来源与去路。
 3.提供信息资料:
(见书中表1-1) 分析、讨论,表达见解:
(1)人体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相等;
(2)机体内的水保持动态平衡。 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图表信息,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4.进一步提出问题:
(1)人体内的无机盐主要以什么状态存在?它们在体内是否平衡?
(2)以钠盐和钾盐为例,说明它们的来源与去路。 回忆旧知识,带疑阅读课丈,分析教材中的图1-1和1-2,得出结论:
(1)多数无机盐在人体内以离子状态存在;(2)钠盐和钾盐均来自食物,它们有多条排出途径。 (1)培养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图表的能力;
(2)引导学生总结出:123
人体内钠盐和钾盐的来源与去路。
二、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引导学生回忆:
(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3)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回忆旧知识,独立思考,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
(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3)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 (1)培养学生用专业术语描述生物学概念、原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进一步诱导:
参与水平衡神经调节的
(1)感受器是什么?
(2)神经中枢在哪?
(3)效应器是什么? 通过回忆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分析自身的生理情况,学生能明确:感受器应位于人体内部,神经中枢一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对效应器会误认为是肾小管和集合管,需要
教师进一步点拨更正。 (1)通过引导促成学生知识的合理迁移和思维的有序发展: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进一步提出问题并点拨:
(1)导致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的刺激是什么?
(2)效应器如何发挥效应? 结合自身生理和生活实际,阅读、讨论,发表见解:
(1)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
(2)效应器通过释放激素发挥效应。 (1)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自身的生理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2)使学生明确神经调节的效应器是什么。
 4.进一步引导探究:
效应器释放激素的名称和作用是什么? 阅读教材,形成感性认识。 (1)培养通过阅读获取新知的能力:
(2)总结出相关知识。
 5.承上启下,课件展示:
(1)尿的形成过程;
(2)水平衡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观察、回忆、思考、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形象直观,突破难点,强化重点;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6.提出新问题:为什么某人进食钠盐过多,结果尿中钠盐也随之增多? 思考、分析、讨论,发表见解:钠盐多吃多排。 引导学生联想:体内无机盐的平衡也要靠生命活动的调节。
 7.课件展示:
无机盐平衡的激素调节。 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调节无机盐平衡的激素是醛固酮。 (1)形象直观,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2)引导学生总结无机盐平衡激素调节的全过程。
 8.进一步引导探究:无机盐平衡的神经调节是如何实现的? 回忆旧知识,发表见解。 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
 9.引导总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共同点是什么? 分析、讨论,用专业术语归纳总结。 (1)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促成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深刻理解。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1.提供信息资料:
(1)血钠升高或降低,会导致血压异常;
(2)血钾降低,将引起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
(3)尿量过少,会引起中毒。
 分析资料、小组讨论,总结归纳。 (1)培养分析、阅读、归纳总结的能力;
(2)深化学生对人体稳态的理解。
 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对水和无机盐平衡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进行分析。 思考、讨论,将前后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类比分析。 (1)渗透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123
(2)促成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结合实际应用反馈 1.引导学生解释与说明: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见课前投影在屏幕上的问题)。 思考、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宜评价,从中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2.组织学生讨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健康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各抒己见,相互交流。 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点提示
    1.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理现象、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本节课内容教科书提供了5幅图、1个小资料、1个表和4个旁栏思考题,这些内容形象、直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图表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信息,延伸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本节课涉及到“尿的形成”这些初中生物学的知识,由于学过时间已久,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已把握不准,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应作适当复习。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189.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