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腰椎在什么位置]第4节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学习重点: 细胞识别及其物质基础; 抗原及其来源;     免疫的概念、三大作用及其分类。 学习难点: 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抗原? 免疫的三大作用及免疫的分类。 关键问题: 免疫系统是如何保护生物体免受病原体侵害的。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列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的形成过程与高尔基体有关 b.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中的有关基因指导合成的 c.效应b细胞都是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d.淋巴因子通过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有关免疫的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往往要借助t细胞传递与识别抗原 b.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c.抗原可以是过敏原,过敏原一定是抗原 d.病毒感染时,细胞免疫前,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防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扩散 4、过敏原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区别主要是(     ) a.化学成分不同               b.分布部位不同 c.作用机理不同               d.形成过程不同 5、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 b.效应 t 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 6、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 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 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 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7、下列人体不能获得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的是   a.口服球蛋白    b.接种疫苗     c.输入丙球蛋白     d.感染病原体 8、血浆中na+和cl-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维持血浆的渗透压             b.维持血浆的酸碱度  c.维持体温维持37ºc            d.维持血浆的粘稠度 9、对细胞免疫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免疫是建立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的 b.细胞免疫不需要吞噬细胞参与 c.效应t细胞能够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    d.效应t细胞能够使抗原裂解死亡 二、非选择题: 10、右图为人体内的浆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由b细胞经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 的浆细胞,由该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 (2)该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时需合成并释放一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这种物质合成的场所是细胞中的[     ] __________,对该物质加工和修饰的场所是[     ] __________和[     ] __________。 (3)多数情况下,抗原与该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被____________________吞噬消化。 (4)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抗原需经__________处理,大多数抗原经__________呈递给__________细胞,少数抗原直接刺激__________细胞。 (5)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由__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主要由__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抗原第二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产生的速度比初次侵入时__________,产生量比初次侵入时__________。 (6)该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对寄生在寄主细胞内的抗原不能发挥免疫作用。消灭该类病原体的途径是:首先是__________与寄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失去寄生的基础,然后再由该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或直接被吞噬、消灭。 (1)体液  (2)抗体    1核糖体    2内质网    4高尔基体 (3)抗体  沉淀或细胞集团  吞噬细胞 (4)吞噬细胞  t细胞  b  b (5)b细胞  记忆细胞  快  大 (6)效应t细胞 解析:浆细胞由进入血液的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它通过产生抗体而完成体液免疫。抗体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运输,并以分泌小泡形式运输至细胞膜,最后由细胞膜分泌至细胞外。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结合,多数情况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主要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迅速产生大量浆细胞。有些抗原寄生于寄主细胞内,抗体不能直接与之结合,需要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再通过其他方式予以清除。 11、下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图中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请据图回答: 12   (1)图中①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①和③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溶酶体释放水解酶将细菌分解,该过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   (3)有些毒性很强的细菌经过上述过程还不能被清除,只是将内部隐藏的____________暴露出来,呈递给记忆细胞,使之迅速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当该茵体在体液中活动时,会被相应的_____________消灭,该物质是由图中[  ]__________合成的,其特异性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1)内吞  一定的流动性             (2)非特异性 (3)抗原决定簇             效应b细胞或效应t细胞  抗体 (4)核糖体        基因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026.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