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_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教学目的
1.糖类代谢(c:理解)。
2.脂类和蛋白质代谢(a:识记)。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a:知道)。
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a:知道)。
教学重点
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
教学难点
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教学用具
葡萄糖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氨基酸转换过程;脱氨基过程;思考题。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思考题】
1.葡萄糖在细胞内的变化有哪几种?
2.脂肪在组织器官中的变化有哪几种?
三、蛋白质代谢
四、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
五、三大营养物质的1代谢与人体健康
[思考题]
①血糖的来源如何?
②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什么水平?
③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
50~80mg/dl,会出现什么症状?怎么办?而低于45mg/dl时出现什么症状?为什么?
④当血糖含量高于160 mg/dl会怎么样?
⑤脂肪的来源如何?
⑥喜欢吃肥肉的人容易患脂肪肝,对吗?为什么?
⑦人体内氨基酸来源如何?
⑧为什么食入各种蛋白质有益于人体健康
(第二课时)
导入:
(回答:1.①分解成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
②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
③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2.①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
②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

   ③转变成糖元等。)
过渡:在细胞内含量只比水少,占细胞干重50%以上的化合物是什么?(回答:蛋白质。)
三、蛋白质代谢
(学生预习。)
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主要包括什么?(回答上: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经消化最终分解成什么?(回答:氨基酸。)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随血液到全身各组织细胞,
首先发生什么变化?(回答:合成各种组织蛋白质和一些特殊蛋白质。)
提问:你能说出几种组织蛋白质和特殊蛋白质的名称吗?
回答: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酶、胰岛素等。)
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什么?
(回答:核糖体。)
蛋白质合成后是否永远不变呢?
(回答:否。)
讲述:有些蛋白质合成速度非常快,如老鼠的肝脏被部分切除后,可在10~20天恢复原样,组成人肝脏的蛋白和血浆蛋白大约10天更新一半。
提问:氨基酸进入细胞后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回答:氨基转换作用。)
结论: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
讲述:谷丙转氨酶(gpt)在肝脏中含量最多,当肝脏发生病变时, gpt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医生把化验血液中的gpt含量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叫非必需氨基酸。例如,丙氨酸、甘氨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合成的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亮氨酸和颉氨酸。
提问:氨基酸进入细胞后,除了上述两种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
(回答:脱氨基作用。)
提问:你能记得氨基酸的通式吗?
(回答: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结论:通过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分解成含氮部分(氨基)和不含氮部分。
提问:氨基可转变成什么?(回答:尿素。)主要在哪里转变?(回答:肝脏。)123
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主要是什么?
(回答:排尿,排汗。)
不含氮部分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回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
实例:用氨基酸饲养饥饿的动物,发现肝糖元含量升高,说明了什么?(氨基酸可转化为肝糖元。)
用氨基酸饲养动物,发现体内存积脂肪,说明了什么?(氨基酸可转化为脂肪。)
小结:(略。)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三大营养物质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后的代谢过程,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四、脂类代谢
(学生预习。)
提问:①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什么?(回答:脂肪。)还有少量的什么?(回答:磷脂、胆固醇。)
②脂肪的来源如何?
提问:脂肪在消化道消化成什么物质(屏显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回答:甘油、脂肪酸。)主要由毛细淋巴管吸收,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在肝脏处再度合成什么?(回答:脂肪。)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发生什么变化呢?
回答:①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如肥肉,板油等)
在肝脏和肌肉等处再度分解为甘油、脂肪酸,然后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能量或转变为糖元(如冬眠的动物、鸟类迁徙时)。〕
讲述:1克脂肪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约38.9kj,1克糖元1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约17.15kj。但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当糖供能不足时靠脂肪分解供能。
实例:①食脂类物质过多,加上脂类代谢出现障碍,使血脂升高,会导致血管硬化、高血压、胆结石等。

  ②正常情况下,多余脂肪在肝脏内合成脂蛋白,将脂肪运出肝细胞,如果肝脏功能下降,或是脂蛋白合成原料--磷脂供应不足,造成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形成脂肪肝,长期发展下去便导致肝硬化。
五、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学生预习。)

  提问:同一细胞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是什么?
回答:同时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回答: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说明:①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一般不能转化为氨基酸,而在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中可以转化。
②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例如,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③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还相互制约。例如,正常情况下,糖是供能的主要物质,但糖供应不足或糖代谢障碍时,由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当糖类和脂肪摄入都不足时,蛋白质分解增加,反之减少。)
小结: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转化和制约是机体对生存条件,特别是对食物状况的适应,这就是生命系统能动性的表现。
五、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人体健康
(学生预习。)
讲述并回答:①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②80~120 mg/dl。
③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惊厥、昏迷;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④糖从尿中排出。
⑤食物、非脂类物质转化。
⑤不对,脂肪肝是脂类代谢不正常引起的。
⑦食物中的蛋白质,转氨基作用,自身蛋白质分解。
⑧提示:从必需氨基酸、含氮平衡两方面回答。
总结:(略。)
练习与反馈:(略。)123

随堂练习:
1、在人体糖类代谢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血糖← 肝糖元 b.葡萄糖← 乳酸+能量
c.血糖←肌糖元 d.葡萄糖→脂肪
2、对调节和维持血糖浓度的动态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器官是( )
①肝脏 ②肾脏 ③胰脏 ④小肠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3、人体内的糖类和脂肪共同的代谢终产物是( )
a.co2、h2o和尿素 b.co2、h2o
c.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d.c、h、o
4、在酶的作用下,细胞内将氨基酸转变为尿素,这个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初是( )
a.合成新蛋白质的结果 b.转氨基作用的结果
c.脱氨基作用的结果 d.氨基酸脱羧作用的结果
5、下列哪项生理作用与尿素的生成有关( )
a.氨基转换作用 b.脱氨基作用
c.氧化分解 d.呼吸作用
6、人体内氨的生成部位是( )
a.全身组织细胞 b.肝脏 c.血浆 d.血细胞
7、在医学上,常把血清中某些氨酶的数值高低作为诊断肝脏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对这一事实,正确的叙述是( )
a.转氨酶对肝脏是有害的 b.肝脏是蛋白质转化的重要器官
c.人体中只有肝脏存在转氨酶 d.肝脏是合成酶的惟一场所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032.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