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思维导图_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二生物教案 2025-11-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摘要: 免疫学发展迅速,给高中生物教科书的编写带来了挑战,一方面,要保证生物科学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同时要保证内容的时代性、前瞻性。笔者作为一线生物教师感悟到若不及时更新知识,会导致教学时概念上的混乱,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鉴于此,我查阅了大量著作,以期对体液免疫内容有更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 体液免疫   过程   b细胞   t细胞 

现代免疫学是生物-医学的一个分支。关于免疫机制的研究促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学派的争鸣和发展。脊椎动物中获得性免疫应答存在两种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介导的免疫[1]。本文就高中生物教材中体液免疫相关内容结合作者认识作一探讨。下面将高中教材中相关内容原文摘抄如下:

体液免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连续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感应阶段:抗原进入机体后,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外,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经过处理的抗原,可将其内部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这种抗原呈递,多数是通过细胞表面的直接相互接触来完成的。

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成为记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数月乃至数十年以后,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

效应阶段:在这一阶段,抗原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例如,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从而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等等。”[2]

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3]

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4]123

以上几段是人教版不同版本生物教科书中体液免疫内容的阐述,可以明显看出,体液免疫过程文字描述的变化,大致上,老版本中相关内容描述较为细致,但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受到质疑;新版本中相关内容表述简练,但有点混乱,条理性不强。下面将我对体液免疫过程学习感悟呈现如下:

体液免疫分为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两方面[5]:

1 初次应答

根据b细胞活化情况及抗原性质的不同,体液免疫应答分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触发和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触发两类[6]:

(1) t细胞依赖性抗原触发

大多数病原体(t依赖性抗原[7])经过抗原递呈细胞(apc,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8])的摄取和处理,apc表面的mhcⅱ分子将处理过的抗原肽段呈递给辅助t细胞,辅助t细胞被激活并产生淋巴因子(如il-4、il-5i、l-6等),淋巴因子作为信号作用于已接受过相同抗原刺激的b细胞(被致敏了的b细胞[9])。b细胞受到多方信号综合影响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短命、高效),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为“分子标签”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有利于被吞噬细胞清除或被补体破坏[10]。

(2) 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触发

少数抗原(t非依赖性抗原[7])可以独立地激活b细胞,增殖形成浆细胞,此过程不需要辅助t细胞协助。这种应答通常只产生低亲和力的igm抗体,且不形成记忆细胞[5]。

2 再次应答

记忆细胞是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的细胞基础,记忆细胞寿命较长,能记住抗原的特性,并对抗原十分敏感。初次应答给免疫系统提供信息使其通过记忆b细胞克隆而拥有特异性免疫记忆。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作出反应,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再次应答较初次应答更快、更强烈。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原文不难看出,

旧版生物教材中的“绝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呈递给t细胞再由其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从而活化b细胞为浆细胞”是不合理的,实际上专职的apc有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在体液免疫中的t细胞实际上是辅助t细胞,活化后仅通过产生淋巴因子作为信号作用于致敏b细胞,t细胞并未起抗原递呈作用,相反b细胞可以作为apc将处理过的抗原递呈给t细胞,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b细胞和t细胞二者可以相互活化,但作用方式有本质区别。关于这一点,高中很多一线生物教师如不认真研读教材,语言表述很难科学、规范。加上市售的琳琅满目的学习辅导用书编写混乱,导致学生学习时不知所措,难以将科学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

新版生物教材对于b细胞活化的阐述,没有分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触发和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触发两方面展开,显得欠条理而混乱。

以上是笔者关于高中生物体液免疫相关内容的推敲,供广大同仁一道商榷。 

参考文献:

[1] gerald karp [美]著. xx.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 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 4th edition 影印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703.

[2]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著. xx.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生物(全一册,第1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1.

[3]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著. xx.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 《稳态与环境》(第1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7.123

[4]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著. xx.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 《稳态与环境》(第2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7.

[5] jacquelyn g. black [美]著. 蔡谨主译. xx.microbiology: principles and explorations ( 6th editon ) 微生物学:原理与探索(第六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356-357.

[6] lansing m. prescott john p. harley donald a. klein [美]著. 沈萍、彭珍荣主译. xx.microbiology( 5th edition) 微生物学(第5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763-765.

[7] 沈萍著. xx.微生物学(第1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92-395.

[8] gerald karp [美]著. 王喜忠、丁明孝、张传茂等译. xx.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 3th edition ) 分子细胞生物学(第3版)[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705.

[9] 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著. xx.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32.

[10] 吴庆余著. xx.基础生命科学(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03.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65019.html

  • 基因的结构示意图|基因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区别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基因结构上的不同。2 简述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内容。(二)技能目标1 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学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2 尝试独立阅读处理资料。(三)情感目标通过我国在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成果介绍,确立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其他植物激素教案|其他植物激素教案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从容说课】植物体内并非只有生长素这样一种植物激素,经研究表明,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这些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受到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各类激素除了有它独特的作用,它们之间还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调节的关系,使生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思维导图]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讲述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其中对信息传递的方式、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作了重点介绍。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点内容。信息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生物通过发送、接收不同的信息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种群乃至生态系统都需经过信息的传递保持恒定的水平。在本章节中通过资...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知识点_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2、能力目标: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教育。教学重点:说明果...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第二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教学目标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 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 教学难点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6.2是什么星座】6.2 DNA片段的扩增——PRC技术

    ★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pcr技术的基本操作2、理解pcr的原理3、讨论pcr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的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外源dna污染,严格控制温度等反应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pcr实验的操作及结果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