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答案】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一.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_____。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
(二) 预习自测
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稠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是                                  (     )12345
a.温度           b.酶         c.组织液           d.血液
3.某人剧烈运动后,身体内产生了某种物质,这时参与体内ph调节的物质应是          (    )
a.h2 c03/nahc03        b.nah2p04/na2hp04    
c.nahc03/nah2p04      d.nahc03/na2hp04
4.若一个人剧烈运动,但是却不感到口渴,这时                                   (    )
a.丢失的水的质量比盐的质量大    b.丢失的盐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丢失的水的比例比盐的比例大    d.丢失的盐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
5.排水和排盐的关系是                                                         (    )
a.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伴随着排水
b.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c.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拌随着排水
d.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6.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    )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7.维持血液ph恒定的缓冲物质                                                 (    )
a.都是由强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b.都是由弱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c.都是由强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d.都是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8.(xx年广东)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12345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9.构成人体的各种液体中,能直接相互渗透转变的是                              (     )
 a.血浆与淋巴液             b.组织液和淋巴液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
10.(xx揭阳)内环境的下列变化中,能引起浮肿的是                             (    )
a.尿素浓度降低            b.血糖浓度降低
c.钙离子浓度降低          d.血浆蛋白浓度降低
11.下列可称作机体的外环境的是                                              (    )
a.消化道管腔内容物        b.血管的内容物 
c.组织细胞间隙内容物      d.淋巴管的内容物 
12.血浆中的水来自                                                          (     )
 a.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三)合作探究
1.做课本第7页的调查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完全一致吗?这说明了什么?

(2)和其他同学交流调查结果,比较班级中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将体温变化情况与当地实际气温日变化大致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

(4)结论:12345
正常情况下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人,体温不同;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同学体温也________;即使同一人在一天内的体温也是________,但一般不会超过1度;尽管外界气温变化大,但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________。
2.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为什么?

3.阅读第9页的内容,然后回答思考与讨论
(1)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呢的措施?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3)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疼、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课堂巩固
1.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                                                        (    )
a.凝固的状态      b.绝对不变的状态 
c.相对稳定的状态  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变化的状态
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3.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一条冷水浸泡过的毛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4.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    )
a.提供能量     b.供给营养    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5.下列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直接关系的系统是                                   (    )12345
①消化系统 ②呼吸系统 ③循环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运动系统 ⑥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⑥
6.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    )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排出量等于零
7.下图表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据图回答:

(1)图中[①] ________,[②] ________,[③] ________。
(2)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________,⑤为________。
(3)用简明语言表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后记: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030.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