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杂文收录 2025-09-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标题: 

 学校:坪山中学  姓名:李耿丹   类别:教学论文

 摘要: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忽略了情境的创设,特别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更被认为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其实,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学生们,在接触一篇陌生的文章或一个新的知识点时,都需要循序渐进来达到认知的目的。而在这中间可能会遇到诸如无法切入文章、存在疑点难点等阅读障碍,此时,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往往能产生奇效,获得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本文尝试从多个角度,结合实际例子来阐述情境创设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意在抛砖引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关键词:情境创设   情境导入      情境牵动     情境回味

正文: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往往能使语文课堂气氛显得活跃,学生思维之门为之洞开,对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入;同时也使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想从情境导入  、情境牵动、情境回味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  情境导入  ------打开课文的金钥匙!

      教师在教学一篇新课文时,用情境导入  法往往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我在教《木兰诗》时,考虑到这是一首古代的叙事长诗,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恐怕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教学也将是一潭死水,肯定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于是,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这么一个导语 :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看过美国人拍摄的动画片《花木兰》,这个故事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一个传奇故事,美国的这个片对原著有所改动,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个故事的原型呢?由于当时《花木兰》正宣传得火热,于是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大家全都瞪大眼睛等着我的下一步行动,此时我先把预先准备的《花木兰》剪接片段放给学生看,学生都看得非常认真,由于学生一心想知道改编的大片与原著的区别,因而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显得异常活跃,课堂的效率特别高!所以我认为,要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情境的导入  是名副其实的一把“金钥匙”!

      二   情境牵动------解开课堂死结。

      我在教学《童趣》这一课时,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与现时相隔甚远,有些学生难以理解作者笔下的“趣”之所在。于是,我引导他们回想儿时有哪些有趣的游戏,大家踊跃发言,气氛热烈。此时我抓住时机加以点拨:你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呢?学生又纷纷发言,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事情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地方,往往不在本身,而是我们由此产生的美妙联想与想象。此时我就问他们:那么作者所领略的“趣”是在事物本身还是物外呢?学生马上就掌握了本文的童趣所在,还有学生把统领全文的“物外之趣”四个字也给找了出来,课堂又重新焕发了活力。我的看法是,当语文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时,情境牵动法不失为打开死结的一把“利器”。

三    情境回味-------让语文教学“余味无穷”!

教师在教完一课后,往往就把它丢在一旁,不再过问。于是学生在进入新课文后,也随即就把旧课文该淡忘了,教学效果达不到巩固的目的。如若教者能适当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再度回味一番课文,一定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完《春》后,就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任务:任务一,本文是描写春景的,你能否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描写其他季节的景物的美文呢?届时我们将把其中的佳作展示出来。任务二,这篇散文非常适合朗诵,谁能用美妙的声音,带我们重新领略一番春景之美呢?我们可以为此举行一次班级朗诵比赛,让同学们来各展风采。学生热情高涨,踊跃报名。而《春》这篇文章也被他们牢牢地记在了脑子里。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其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2004-11-10

 

参考文献:无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953.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