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语言魅力】以我的魅力丰富明天的个性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育人活动,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个性的相互吸引、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过程。教师个性色彩越鲜明,学生个性的可塑性就越大;教师教学个性越明显,学生张扬个性、勇于创新的能动性就越强。由此看来,弘扬教师的教育个性,是发掘学科个性、塑造学生个性、营造学校个性的关键。
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来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个性既是他个人的一种魅力,又是他的教学素质、教学境界的一种必然要求。
下面我就诗歌自主课程教学的体会,来谈谈教师个性魅力对学生个性塑造的影响
诗歌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炼的语言以描绘形象、反映生活的富于创造性的文学样式。诗为心声,是诗人对生活个性化认识的强烈宣泄。对诗人思想的理解、对诗歌美的欣赏,无疑也是读者个性展示的过程。
如何展示读者(学生)的个性?老师的个性引导最为关键。富于情调、抑扬顿挫的授课语言,有利于创设宽松的语文教学环境。学生喜欢听有个性教师的语文课。教师授课的艺术集中表现在富于变化、跌宕起伏的授课语言的运用。要富有个性和进入角色,既通俗又有情调。将范读作为主旋律,融单调、表情、姿态、手势为一体,将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进行心灵的接触,以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课堂情感效应。教师神情随着教材的环境变化而变化,随时让学生进入你的教学意境中去,欲罢而不能。
诗歌的欣赏与写作应以诗歌的朗诵为基础。因为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读,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另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模式”和“情感模式”,形成自己的诗文风格。在这个启蒙阶段,教师的朗诵个性对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比如叶挺《囚歌》一诗: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平调)(冷眼相看)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平调)
一个声音高叫着:(↗曲调)(嘲讽)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曲调(诱惑)
我渴望自由,(→)(庄严)
但我深深地知道——(→平调)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升调)(蔑视、愤慨、反击)
我希望有一天(→平调)
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语意未完)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降调)(毫不犹豫)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降调)(沉着、坚毅、充满自信)
教师通过朗诵,融入角色,调动情感,对学生的听觉、视觉,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了大震荡。
再比如朗诵《黄河颂》,要有一泻万里的宽阔胸襟,要有九曲连环的音韵柔情,要有力劈南北的雄伟气势。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体会、揣摩练习。再重点指导: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经过训练,同学们由衷地说:听了老师的声音,才知道什么是“美”的声音;听了名家的朗诵,才知道声音能代表一个“活生生的人”;听了美的声音,才知道声音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
学生在读诵的过程中,体会老师对作品的处理,模仿老师的朗诵风格,结和自己的声音特色和对作品的理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朗诵风格。
通过朗诵训练,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模式”和“情感模式”,形成了自己的诗文风格。发自他们的心田的一首首小诗,或秀丽或粗朗,或长或短,透着非凡的灵气,超凡的想象,不同凡响的构思,有些还透出令人惊羡的深沉,出人料想的成熟.“时间老人把“青春”二字送给我们,/于是生命中就有了花的芬芳、雨的朦胧。/在思念泛滥的季节,/珍重地把它们写入日记,/让雪的晶莹化作对青春的赞美,/化作心中的那份圣洁。”“你不再徘徊,/等待了整整一个严冬,/蓄积了整整一腔热血,/就为人生的浪花在此时喷发.”“夜正长/雨正精神/我的眼睛/放射出黎明的曙光/斜斜的雨歌/织就了诗人的天空”。
崇尚个性,抒写自我,勇于创新,构成了新课标下学生作文的生命和灵魂。 让学生自由命题,写自己兴趣的内容;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就能诱发学生写作的冲动。教师要告诉学生:一个自然的景物,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稍闪即逝的念头,甚至是一个颔首的微笑,一缕淡淡的情思,都是写作的导火线;只要你善于观察,富于联想,都能呼之欲出,激发出写作的灵感。有个学生在体会中谈到:“诗的细小的翅膀,尽在我们怀里扑腾。它什么时候才能到广阔的天空里遨游?有一段时期,我的诗情像是山洪爆发,不分方向的乱冲。那就是我最早写诗的那一个日子生命受到了一种伟大力量的震撼。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我指间散作缤纷的花雨。我那时,也没有什么顾虑,心头郁积,就付托腕底,胡乱地给写了上去。救命似的迫切,哪里顾得上什么美不美。”“ 我们不用以死来表达对诗忠爱,我们只需在诗中寻找欢乐的语言!”
通过具体的教学我们可以充分肯定,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其教育个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将产生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个性化的种子已洒遍求知的原野,教育的春天还远吗?
-
小组讨论一般几人|“小组讨论”的几点思考详细阅读
丘小霞 新课程着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老师在上课时有意识地使用小组讨论这一教学形式(特别是在公开课中),是把这种教学形式看成是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许多人认为课堂教学中若没有小组讨论,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就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听课者也往往以此作为衡量新...
-
谈吐风雅打一生肖|谈 作 文 创 新 的 标 准详细阅读
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作文水平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作文创新可以说是语文创新的重头戏。对于学生而言,“创新”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的。作文创新应该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严华银先生说:“在写作中,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也就是有创新...
-
【说课常见的问题】说课中常见的三个问题探讨详细阅读
实践证明,说课不仅是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举措。这种新型的教研活动形式,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小学各科教学研究、教师考核和评聘工作之中。说好某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其思维过程,已成为每一位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
中考目标励志语_目标教学法在中考语文复习课中的应用详细阅读
目标教学教学过程 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而复习则是巩固知识,提高智能和拓宽思维的有效手段。在中考复习中,语文科的知识具有多层次、覆盖面广的特点,采取机械的重复学习或简单的找漏补缺是不能奏效的。近几年来,笔者采用“目标教学法”进行中考语文复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分块检测,获取信息。把整个...
-
培养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发现美详细阅读
摘要: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否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他们读了什么,写了什么,是否做到了发现生活的美和再现美的生活,语文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帮助学生去完成这项审美活动。 关键词:生活的美 感悟美 发现美 再现美 语文课文是文学作品,而文学又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审美。记得在《新...
-
[努力工作改变自己的句子]努力工作,先改变自己详细阅读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他以年轻的肩膀挑起原本不属于他的任务。他走进贵州的大山狗吊岩,当那里的烛光摇曳生辉之际,徐本禹的灵魂也得到升华。他以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和毅力感动了他的学生,感动了村民,感动了当地政府,感动了山东农校,感动了中国。他的脸流淌着朴实与坚毅如磐石般。有人问他为什么放着研究生不...
-
进一步探讨合作|合作探讨,摘吃大桃——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二详细阅读
合作探讨,摘吃大桃 ——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二2002年9月,我们学校初2005级采用苏教版语文教材。已教书20年的我,赶上这次课改。两年来来,我用新课改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始终也没有停止过对新课改的探索,实践。我努力尝试在课堂...
-
[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详细阅读
作者:马光彦 摘要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是其审美修养的主要体现,与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关系密切。它主要包括:1.审美感知力。教师要从语文入手,以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审美感知力,开掘并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艺术形式的美或生活内容的美。2.审美鉴赏力。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情感,准确的评判力和一定的审丑能力,从而...
-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技能详细阅读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
-
[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论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详细阅读
孙继兰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卡尔。马克思也说:“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取探索创新。”社会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在这样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创新能力从成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焦点。 本文就“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问题从两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