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论文_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执教几年来,最大的感受是学生视写作为畏途。每次作文练习学生绞尽脑汁,痛苦万分。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
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横批:写不出来
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状况呢?有人认为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不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开始我也是认为如此,教学生去积累素材,可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这不能不会令人怀疑以前的做法。后来我想,恐怕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平时要求学生作文时,忽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看来,要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首先,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一样可以写出成功的文章。叶圣陶说过:“把无形的语言写下来成为有形的文字,只要是会写字的人,谁又不会呢?”学生刚进高一,我就拿出刚毕业的、在全国“世纪杯”征文中获奖的两位同学的事例告诉我的学生:他们曾和你们一样,但通过努力,他们获得全国三等奖,你们也一样可以写出成功的作文来。接着我朗读了这两位学生的作文,强调“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告诉学生,你们作为中学生,你们已有很多的阅历,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你们有你们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理想,你们有时而变幻的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这就是你们的宝库,这些就是你们的宝藏。那么,拿起你的笔,记录下你的生活,你的梦想和追求,记录下你的喜怒哀乐。
当时,有一个学生就跟我讲,有时候,我很想写下我的感受和体验,但又老抓不住。看来,我不是写作文的料。我说:你举个例子看看。他说:例如吧,我小时候直到现在都非常爱看书,逮着什么就看,视力也飞速下降,尤其爱看古典文学。我想把它写下来,但不知如何下笔。我说:好啊。就把你的经历写下来,或者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后来他交来了一篇文章《追求》,挺不错的,修改一次后,在学校文学社刊物上发表。这一下,他的劲头更足了,时不时的写点东西给我看,让我指点,投在文学社刊上发表,也算满足了发表的欲望。我把这件事拿到班上宣传,并告诉他们,我们谁也不要小瞧自己。你的文章一样能在班上做优秀例文或在校刊上、报刊上发表,你也可获奖。
其次,热情地鼓励。中学生从心理上渴望得到肯定。我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我的作文能从老师的嘴里念出来,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在写评语的时候,多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使学生发扬优点。讲评时,不只注重写作文的尖子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中等生尤其是作文较差的学生,他们更渴望被老师认可。所以,我讲评的时候,对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写得较好的,哪怕是一句话,一小段,都加以肯定、表扬。对较差的习作存在的问题,拿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原因,让学生来出谋画策,看如何改进,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实践证明,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有用处。我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听到老师朗读我的文章,我真高兴。心理铆足了劲儿,下次我还要写出象样的文章来。”如果课堂时间不够,课后找本次作文较差的学生谈一谈,让他们直接从老师这里得到鼓励,同时也得到帮助,这又比单纯的文后评语效果要好。其三,给予必要的指导,尽力向报刊推荐学生的好文章,或者指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叶圣陶曾说过:“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必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泛愈好。”十七八岁的青年人,他们有天生的表现欲,他们渴望成功,渴望被许多人承认。如果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让全国各地的许多中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或者看到自己的文章获得大大小小的奖励和证书,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人心的事啊。这又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曾有一位学生受到触动后,写下一篇《圆梦》,后投寄到<<语文报>>社发表了。在一次全国作文大奖赛中,我辅导的两位学生获得三等奖,当拿到获奖证书时,那几位小作者的内心喜悦可想而知,作文的成功使他们尝到了人生的巨大的欢乐,也就体验到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的尊严感、自豪感、幸福感。于是真有些一发不可收拾,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欲望,从没有把作文当作一件难事。后来一个学生告诉我:“我爱写作,一天总要写几百字,不然就老觉得有一件事没干,不踏实。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就不再是一件 难事。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