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记叙文中】记叙文创作中的几点技巧

杂文收录 2025-09-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济阳县实验中学  周玉华

 

 1、塑造典型的事件。“生活无处不飞花”,在生活中发生的事较为繁杂,,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特别是这些“飞花”。这就需要有一双慧眼,即所谓慧眼识素材,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塑造出典型来。比如我曾创作过一篇《幸福的日记》(获奖未发表):在一个僻远的农村,有这样一家人,丈夫、妻子、孩子。`丈夫与妻子非常能干,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他们的生活依然非常穷困,在一个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夜,他们没有煤来取暖,加之,男方人出了点事(被派出拘留了),母子俩没有食物来充饥,在这种情况下,女人觉得无法忍受,要带着她的孩子改嫁他乡,孩子拿出自己的日记,借着微光读给他妈妈听。日记中记载了这个家庭曾有的欢笑。就是这日记,使她坚强的留了下来,一个家庭没破碎,十年过后,儿子上了大学,夫妻俩办了一家木器加工厂,日子过的殷实富足,女人的脸上也泛着幸福的红润。这个事件就是我创作的一个典型,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说的问题较多:希望不要人为的造成家庭破碎,那样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痛苦;希望像这样的贫困家庭要努力奋斗,尽快摆脱贫穷;还有层意思,就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当然包括我们的学生)要爱亲人、爱家庭、爱团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侯,我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现实生活中的这个家庭早已瓦解,先是女人改嫁,孩子随去,男主人去探视孩子,却得不到一声亲切的称呼,不几年,又染上重病,在一个冬夜悲惨的死去,在他死后,没有任何的仪式,也没有人来吊唁,只有一个远房的侄子,草草地葬了他(目的是为了占有他的院子)所以在题记中我写道:但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我的希望。

2、尊重典型人物。记叙文就是写人与叙事。塑造典型人物就是要提示人们去关注某一类人。在我身边曾有这样的例子:我的一程姓兄弟即将高考,作为家庭支柱的父亲突发脑血柱,全身瘫痪,他想辍学,是老师又把他从田地里拉到教室里。无独有偶,在我的班里,有一位姚姓学生,其母与其父因一点小事闹别扭而寻了短见,基于我们怎样关注这类人,于是我塑造了方小乙这个人物:方小乙是一位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生,但近来状况表现不好,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常常发呆,并且有一次测验成绩很差,所以惹的老师在课堂上大发脾气,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课下,方小乙主动找老师谈话,吞吞吐吐说了原委,老师惊骇。这篇文章我换了好几个题目,并从多个角度去点题,就是提醒周围的人去关注这样的同学。我将这个故事形成文字后张贴在教室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老师(各科老师)去关注他,同学们去关注他(当然这个关注不等于帮助,因为有时帮助就是多余的,也是有害的)。以致“方小乙”这个名字就成了我们身边需关注的有家庭变故同学的代名词,久久不去。

    1、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式:这是借鉴了《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技法。中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开篇比较繁琐,哇哇说了一大堆还没入题,“开门见山”会说的不少,但会用的不多。开篇就应直接进入故事情节,我在给学生讲述的时候举过一个例子:鬼子要进村,我们不要问为什么,也不管其它,首先让他先进来再说—“咚咚咚”鬼子进村了。便如上文提到的方小乙的故事,我是这样开篇的:

“儿子!儿子!妈妈回来了!”

 2、呈幕式。所谓呈幕式就是将故事发生环境或人物出场的环境一下子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上文提到的《幸福日记》我是这样开篇的:
    凄厉的北风,狼一般嚎叫,一座三间土屋,油灯照亮不太大的一块地方,只有一个女人和她的孩子靠着炕沿……。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818.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