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问题_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杂文收录 2025-09-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合作探究学习”成为教学的重要部分。而要成功的组织实施探究性学习,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探究学习注重学法,且内容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也就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在实施“问题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是让学生有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质疑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意识。

一 对文章的鉴赏之问

言为心声,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情感、认识、价值观,有着作者的独特感受,而对于这篇文章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非标准答案,因此在阅读文章是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主题地位,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鼓励学生对作者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去反问,就会获得更多深层次的理解。如我在教授《出师表》一课时指导学生提出“诸葛亮真的对蜀政权忠心耿耿吗?”《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的田园生活在今天如何看待?等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发问、反思、创新意识,把理智融入个性化的阅读之中。

二 情景联想(补充)之问

写作注重文章的“悬念”艺术,尤其文学作品更讲究给读者留有耐人寻味的想象空间,指导学生抓住这样的余地去发问,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创新的殿堂。

如初中语文课本《愚公移山》中智叟讥讽了愚公,但讥讽之后会发生什么作者却没有触及,这里可指导学生抓住这个艺术的空白去发问:(挖山中)愚公一家人“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幼童也前往助阵,智叟被这种精神感动了,他……   当山被挖光后,智叟会若有所思……   智叟会有那些“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方法。学生通过联想补充会拓展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尝到甜头,掌握了这种联想发问技巧之后,能提出不少类似的问题,对所学的课文及课外阅读会有更深的理解。类似的发问适用于各种文体,如议论文,可补充论据、论点;说明文,可补充说明方法等等。坚持这样的探究,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得到锻炼,知识面得到拓展。

三 内容强调之问

写文章时为了强调某处往往会在内容上反复,这种反复暗藏玄机,在这里发问,往往会由点到面去了解作家的精心构思。

例如茅盾的名篇《白杨礼赞》中贯穿全文的线索“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学生再阅读时可以提出:这一句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学生在讨论后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结构线索、文章的骨架及作者的情感所发,也会对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 前后照应之问

文章讲究前后照应、首尾照应,有的文章照应很经典,而有的则留下一些遗憾,善于发现这些优点或缺点引导学生在这些地方质疑,往往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如我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指导学生思考,开头(第三段)排比为什么不与后文的三个事例一一照应?学生经过讨论会对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用意有更深的理解,明白在写作中如何运用照应,那些地方该用。

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何种方法都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觉问会问”,学贵于思,成于思。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一旦形成了“问题意识”,有了发问的精神,就会思维敏捷创新的才思就会永不枯竭。

 

 

 

 

 

 

 

 

 

 

 

 

 

 

 

 

 

 

 

 

 

 

下巴中学“问题教学”论文

 

 

 

 

 

 

 

 

 

 

 

国云平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815.html

  • 小组讨论一般几人|“小组讨论”的几点思考

    丘小霞 新课程着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老师在上课时有意识地使用小组讨论这一教学形式(特别是在公开课中),是把这种教学形式看成是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许多人认为课堂教学中若没有小组讨论,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就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听课者也往往以此作为衡量新...

    发布于:2025-09-11

    详细阅读
  • 谈吐风雅打一生肖|谈 作 文 创 新 的 标 准

    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作文水平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作文创新可以说是语文创新的重头戏。对于学生而言,“创新”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的。作文创新应该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严华银先生说:“在写作中,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也就是有创新...

    发布于:2025-09-11

    详细阅读
  • 【说课常见的问题】说课中常见的三个问题探讨

    实践证明,说课不仅是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举措。这种新型的教研活动形式,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小学各科教学研究、教师考核和评聘工作之中。说好某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其思维过程,已成为每一位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发布于:2025-09-11

    详细阅读
  • 中考目标励志语_目标教学法在中考语文复习课中的应用

    目标教学教学过程 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而复习则是巩固知识,提高智能和拓宽思维的有效手段。在中考复习中,语文科的知识具有多层次、覆盖面广的特点,采取机械的重复学习或简单的找漏补缺是不能奏效的。近几年来,笔者采用“目标教学法”进行中考语文复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分块检测,获取信息。把整个...

    发布于:2025-09-11

    详细阅读
  • 培养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发现美

    摘要: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否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他们读了什么,写了什么,是否做到了发现生活的美和再现美的生活,语文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帮助学生去完成这项审美活动。 关键词:生活的美 感悟美 发现美 再现美 语文课文是文学作品,而文学又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审美。记得在《新...

    发布于:2025-09-11

    详细阅读
  • [努力工作改变自己的句子]努力工作,先改变自己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他以年轻的肩膀挑起原本不属于他的任务。他走进贵州的大山狗吊岩,当那里的烛光摇曳生辉之际,徐本禹的灵魂也得到升华。他以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和毅力感动了他的学生,感动了村民,感动了当地政府,感动了山东农校,感动了中国。他的脸流淌着朴实与坚毅如磐石般。有人问他为什么放着研究生不...

    发布于:2025-09-11

    详细阅读
  • 进一步探讨合作|合作探讨,摘吃大桃——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二

    合作探讨,摘吃大桃 ——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二2002年9月,我们学校初2005级采用苏教版语文教材。已教书20年的我,赶上这次课改。两年来来,我用新课改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始终也没有停止过对新课改的探索,实践。我努力尝试在课堂...

    发布于:2025-09-11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

    作者:马光彦 摘要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是其审美修养的主要体现,与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关系密切。它主要包括:1.审美感知力。教师要从语文入手,以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审美感知力,开掘并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艺术形式的美或生活内容的美。2.审美鉴赏力。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情感,准确的评判力和一定的审丑能力,从而...

    发布于:2025-09-11

    详细阅读
  •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技能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

    发布于:2025-09-11

    详细阅读
  • [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论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孙继兰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卡尔。马克思也说:“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取探索创新。”社会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在这样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创新能力从成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焦点。 本文就“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问题从两大方...

    发布于:2025-09-1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