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作文命题]2006年中考作文命题走势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2005年是推行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二年。《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个性化表达的精神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特别是中考作文命题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按照既有利于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又有利于中考选拔人才的原则,广大中考命题者对作文命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据此我们可以窥望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新趋势。
一、 从题型选择上看,呈现“一退二进三稳定”的态势
所谓的“一退”,是指单纯以话题作文命题的考区有所减少。2003年中考话题作文高达总题量的65%,2004年则下降到56%左右。这是因为,经过前几年的盲目跟风之后,更多的命题者步入了理性思考。一方面,一些紧密联系生活的话题已经频频出现在中考里,不愿重复和守旧的命题者干脆就另辟蹊径;另一方面,话题作文本身存在着难以避免宿构、难于统一评分标准的问题,再加上课标精神的普及,一些命题者就开始探索兼顾公平竞争和测试学生综合素质的合适题型。同时,一部分考区将话题作文纳入选题作文之中作为备选项之一,也是单纯以话题作文命题的考区有所减少的重要原因。
所谓的“二进”,是指半命题作文和选题作文正在升温。半命题作文让考生自由填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通过指定一些词语,又有一定的限制性,比较适合用于选拔性考试。这种题型在中考中所占比例,从2003年的8%上升到2004年的13%,估计这个比例到2005中考还会提高。选题作文在总题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到2004年分别占11%、14%、16%、23%,可谓一路攀升。选题作文让考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同时又可以在全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题型中任意调剂,选取合适的题型作为选项,其应变性很强。因此,这种题型正在成为中考命题者的“新宠”也就不足为怪了。笔者大胆预测,这种题型还会继续抢占其他题型的“地盘”。
所谓的“三稳定”,是指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小作文题型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全命题作文得到了上海、江苏苏州、福建泉州等考区的青睐而得以生存下来,连续几年占当年总题量的6%左右。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材料作文已经比较接近话题作文。至于小作文,更是具有地区连续性,在一些考区试卷中连年出现,因此,这些考区的考生及其他考生不可忽视要有目的地练习文章修改、据观点写小议论文、看图写作或应用文写作等。
二、 从内容取向看,呈现“四大主题”并存共进的局面
近年来,中考作文试题讲求全面对接中学生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真正做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才能实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目标。因此,在内容选择上,命题者常着眼于自我与成长、素质与情感、社会与生活、想象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按照上一个年度考题为重点避免对象的惯例,笔者特拟出相关的新题目,以助师生们备考。
一是自我与成长类。基本做法就是在命题作文中常以“我”为中心拟定,比如“我和______”、“我多么想______”、“我的特长”、“我终于战胜了______”、“______有我”、“为自己而骄傲”、“我们这些人”等。又比如,以“成长”、“第一次”、“秘密”、“个性”、“离开”、“朋友”、“我们”、“回答”、“作好准备”、“实践能力”等为话题作文,内容上贴近学生的成长经历,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体会最深,感受也多,容易下笔。
二是素质与情感类。比如以“感受快乐”、“喜欢”、“兑现诺言”、“美德”、“珍爱”、“吃苦”、“合作”、“心怀感激”、“追求”、“宽容”、“体谅”、“温暖”、“友好”、“满足”、“健康”等为话题写作,就能够引导学生关注人性人情中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情感,让考生在深入思考中加深对真、善、美的体验和向往。
三是社会与生活类。比如以“交往”、“贫困”、“公开”、“帮助”、“关注”、“动力”、“支持”、“读书”、“家”、“书”、“回忆”、“细节”、“精彩”、“习惯”、“学习”、“水”等为话题写作,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热点话题,放眼社会生活。
四是想象与创新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但是,这类试题如果处理不当,过于脱离学生生活,就会助长“假、大、空”风气的盛行。命题时要有利于写作者从生活出发,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风雨之后”、“阳光”、“风景”、“新”、“自然”、“0”、“门”、“结果”、“钥匙”、“星星”等命题或话题,就能够引发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在创新展示风采。
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走势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