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智慧的火花_点燃情感的火花 培养健康的个性

杂文收录 2025-09-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点燃情感的火花  培养健康的个性

——谈谈语文教学的煽情魅力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理解,理念的贯彻落实,离不开“情感”这块沃土。一位哲人曾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刻,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学生个性需要健康发展,则需情感的激情点燃。只有经过美的震撼,情的激荡,才能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和顿悟的心境,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回归本位,富有成效。

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我思考:

一.   关于语文教师

大凡艺术家都是挺有个性的,同样是门艺术的语文教学,教师何不张扬一下自己的个性,焕发一下自己的激情呢?

如果一位语文教师面部表情毫无变化,说着一些懒洋洋授课词,那么学生只会睡觉、厌烦语文。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有心灵的碰撞,才能产生思维的火花

因而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应有火一般的热情,去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去洞察事情,感悟人生。只有将自己的内心与生活紧紧地维系在一起,才能够饱览世态人情,在阅文阅世,写文写事中进入角色,融入语文的世界。

在生活中可以发展自己的爱好,广泛自己的兴趣,以便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激活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

个性。

教材需要吃透,则须潜心感悟,深入理解,特别是对一些情感因素不是特别明显的文章,更须细心品味,力求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授课时,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把握好课堂节奏,利用各种身体语言,在教学中张扬自己的健康个性。让课堂在自己的激情洋溢中闪亮。如此,方可触及学生的内心,引发其情绪的波澜变化,获取情感体验,加深记忆与思考。

一旦学生的心绪被语文教师激情煽动,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那么学生对语文的爱恋,也就十分自然了。果真如此,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该会有多大的力量与空间?

二、关于教与学

教学中,无论阅读,还是作文,我始终不曾忘“情”,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经历,去感悟。

实际操作上,我尝试:

1.在联想中体验。即以联想的方式,推动情感的发展与深化,充分领会作品的深刻内涵。如教学《背影》一文,我的第一要务便是拨动读者的心弦,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为达此目的,我追问学生:刚上中学时,自己的家境如何?父母的表情怎样?嘱咐叮咛了些什么?自己的态度如何?离家的心情与感受怎样?学生的情感之门被打开后,群情踊跃,有同学用摹拟实景的口吻,深情地叙述着动人的故事,感人的细节。情至深处,不少同学已是泪眼汪然。有此契机,文章的情感实已把握,再读文,就很容易受到熏陶与感染了。

2.在咀嚼中品味。即引导学生捕捉文情的细腻与生动,进入作品的角色,与作者一起同呼吸、共思考,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像《白蝴蝶之恋》一文,我让学生寻求触动心弦的一句话时,不少同学很快捕捉到“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的深处,我的心灵给一道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亮的阳光照亮着”一语,然后,让学生以入戏的状态,用同情与赞美之心,细心研读,反复玩味。作者复杂的情感历程,白蝴蝶追求美的情结也就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还有《最后一次演讲》中的慷慨激昂,怒不可遏;《荷塘月色》中的

恬静朦胧,苦闷哀怨,《济南的冬天》里的闲适舒逸、温情徜徉等,均注意让学生以动情的心,去研读揣摩细腻闪光之处,充分感受文情,明白“文以情生”的道理。明此理,“融情入文”也就成了学生的一个自觉行动,并醉心于其中,成为一个心态良好,情感丰富的有情人。

3.在情境中感染。在教学中创设恰如其分的最佳情境、氛围。视文情的悲壮激越、灵动舒缓,深沉疑重、清丽淡雅的不同合理取舍音乐画面,以其最佳视听效果,充分的激活学生思维,感染学生的内心。如《斑羚飞渡》一文,以悲壮深沉为基调,截取“斑羚中的骚动——飞渡的壮举——猎人的迷惘”几个镜头,让学生感同身受,从斑羚或是猎人的角度,说出一句动情的话语,不少同学情动于中,脱口而出:“罪过呀,我的枪口”,“生命,缘何是条弧线”等。在一种下意识里,受到了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4.在经历中提炼。学习语文要有个善感的心态,有个如诗如梦的浪漫情结,这些均须深入生活中去经历,去提炼。于是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读人读书读山水,悟情悟意悟生活。”真正练就一颗易感动的心。如去观看黄昏下的路灯,菜市场的纷杂;欣赏巍巍青山,滔滔江水;倾听机器的轰鸣与山村的静谧;寻访名人轶事凡人心迹;领略劳作充实与空虚的茫然……

融入了生活的经历,熟睹了人情冷暖,洞悉了世间万象之后,学生就会多一份感动,多一份灵气,多一种写作的冲动。

5.在习文中升华。为真正让学生独抒性灵,尽情写作,在作文训练中,我从不搞突然袭击,弄得学生手足无措,而是有方向性地让学生有个情感萌发与积淀的准备。课上,对那些暂时写不出咬咬笔头,晃晃头脑的同学,也不横加训斥,而是报以关心、期待、鼓励、谅解的眼神,让其有个情感激活的机会。也许有人会对此质疑,但是我想:张旭挥洒泼墨前尚须喝酒,毛泽东战场决策前尚须抽烟,以激活思绪,更何况我们涉世未深的学生呢?

行文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由的意识激扬自己的情绪,酝酿情感,旧梦重温,心随笔动,升华情感,以达到吸引人、感染人的目的。

总之,遵循“善诱”与“渗透”的原则,我力图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让其经历情与美的熏陶感染,去颂扬美好,评击丑陋,去嘲笑可笑的对象,哀悯悲惨的命运,在认知世界,感悟生活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个性。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90.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