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_走出语文教学任务观的误区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教研室 余有明
每当一节课或一个学期结束后,有的语文教师像御包袱似地说:“我总算完成了这节课(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在听完一节课或一学期结束后有的领导教师也是这样评价:“教者的教学任务还是完成了。”他们所说的教学任务即是指在这节课里把文章教完了,在这个学期里把三十几篇课文教完了。
仔细推敲他们所说的话,其实是大有可辨之处。一篇或几篇文章教完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这绝对是片面的。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对教学任务的认识是我们走进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特别是语文学科,有其独特的个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我们的教学任务观奠定了依据。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面旗帜作引导,就可以使我们。
一、只完成课本教学,不能算完成教学任务。
只教课本,是以本为本,是“教教材”的表现,是对教材功能的一种弱化与窄化。怎样才能体现叶老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只教课本肯定是不能达到的。课本是课程的载体之一,也是实施课程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上演出一幕幕异彩纷呈的剧目。新的课程改革提倡“用教材教”,这就是对课本资源的最大值的利用。使我们不仅完成对课本的建构,也完成了课本之外的飞翔。
况且语文课本中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教”,如“综合性学习”,你怎么“教”?没有师生的努力互动,尤其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就根本谈不上“综合性学习”。因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了课本之外的社会实践,没有了大量的阅读实践,没有了大量的语言实践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形成?!
二、只完成“教”的教学,不能算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的备课一般说来都是很详细的,即使是在一些高级别的教学大赛中也是如此。且不说教学环节,就连每一步的教学时间,学生可能的答问都在教案中反映出来。因为教师认为,一堂课下来,教学程序按此操作的话,那么这堂课就是一堂完美的课。也就是说,教学是按预定的“教”的方案去进行的。至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怎样,那就不得而知。实际上,“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中学生的“学”全是按照你的“教”去进行的,那么试问一下,学生这样的“学”是真实的“学”吗?是主动的“学”吗?这样的“学”能使他“发展”到哪里?新课程改革倡导变“教案”为“学案”,就是要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既要重视“教”的设计,更要重视“学”的实际,尤其是即时性的学习资源;抓住这样的教学资源,就有可能激发起新的教学亮点甚至高潮,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有“教”的设计和“教”的行为,更要有“学”的设计和“学”的行为,这样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只完成知识教学,不能算完成教学任务
语文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 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只有知识教学,学生所受到的教育肯定是不全面。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就无从体现。所以课程标准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要为教知识和学知识而付出太多的精力。在教学《孔乙己》时,如果只知道本文的插叙的写法,只知道人物的外貌的描写手法,而没有激起对孔乙己的同情怜悯之情,那将是这节语文课的悲哀。在教学《乡愁》时,如果学生仅仅只学习到了朗读诗歌的一些技巧,能够注意到诗歌的重音、节奏、速度等要素,而没有深深体会出浓浓的思乡恋国之情,那也是本节诗歌赏析课的失职。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教学过程 中完成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品质的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四、只完成理解与分析,不能算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的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多从理解与分析层面去处理教材,应该说这些都是可行的、有效的,尤其是在中、高考是以能力立意的今天。但是语文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不能仅靠一点点理解与分析就可以把这种资源挖掘出,就可以体验到。语文标准指出:“(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教学《羚羊木雕》时,我们可作如下主问题设计:
(一)全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
(二)在文章中你最喜欢(或不喜欢)谁?为什么?
(三)假如某一天你像文中的“我”或万芳一样也碰到了这样的事,你将如何处理?
这三个主问题的设计,基本涵盖了理解、分析、熏陶、体验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如果只有理解与分析,学生也许在能力方面有一点提高,但是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陶冶就不那么鲜明突出了。这样一篇内涵丰富,价值独特的好文章我们就没有“用”足“用”活,许多“营养”白白流失,这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甚是可惜。
五、只有少数学生的参与,不能算完成教学任务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大而言之,是素质教育使然,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使然;小而言之,是教师的道德使然,是家庭的愿望使然。
在日常教学过程 中,甚至在一些优质课大赛中,我们有些老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能够顺利,能够“出彩”,特别是提出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总是叫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如找全班最善朗读的学生去朗读、最善表演的学生去表演、当学生都不能够回答问题的时候就找成绩最好的学生回答……整堂课我们看到的只是那么几个学生在“跑龙套”,在支撑着他的教学框架,而其他层次的学生总是沉默寡言,其学习状态与程度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既然在课堂上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那他们不可能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这就是当前“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递减”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们祈盼着语文课堂是全体学生的乐园,是所有学生梦想成真的天堂,是人人挥洒想象的沃土良壤。
六、只完成课堂教学,不能算完成教学任务。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果课堂教学成了唯一,那将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悲哀。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至理名言。早在1993年湖北宜昌市就开展了“课内外衔接”教学改革实验。这项实验是把语文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课内和课外同等重要。在教学目标 上,他们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课内辐射课外,课外拓展课内;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学习语文服务于应用,服务于生活,服务于个性发展;在教学时空上,强调有规则有组织地调控课外活动,将“课内”与“课外”放在同等地位来规则,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堂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这项实验受到了前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刘国正先生的高度评价,他以《展开双翼才能腾飞》为题对此实验作了专题介绍。这就给语文教学作了新的定位,拓宽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
语文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同时还强调“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这样沟通课内课外,学以致用,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
中考语文自拟题目_解读中考语文“自拟自答”题详细阅读
“自拟自答”题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体验参与与体验获得。因而,在《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布一年余,全国各地(实验区除外)首次在新教材命题的新形势下,这种考查学生能力,且区分度良好的题型,在2003年的中考中将会受到更多的中考命题人员的青睐,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
解读考试焦虑及应对策略_解读考试焦虑详细阅读
北京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夏珺 北京光明小学 田莹 在我国,“考试”一直是严肃而略带沉重的话题。在考试的挑战中,人们难以成为控制情绪的自由人,欢喜、忧伤、不安、焦虑、失望……绝望至极的人甚至有可能悲观厌世,走上轻生的不归路。 曾经看到一篇就考试焦虑症问题谈心理动力学派观点的文章,作者是曾在法兰克...
- 详细阅读
-
语言表达连贯主观题技巧与方法_解答语言连贯主观题的八个基本思考点详细阅读
一、话题的同一性 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转换了话题,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句意连贯,重点突出。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墓周...
-
对话教学是一种_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详细阅读
(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人在知识中的“适意安居”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预示着一种知识观的颠覆。以往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价值中立性,知识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永恒不变的客观真理。每一个特殊的自我都失落在客观性、普遍性的汪洋大海中,“自我”在科学知识中没有任何地位,是被“客观性”要求所摈弃的...
-
中考语文新闻题答题技巧|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详细阅读
例1.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26个字) 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9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挂满了写着日军罪恶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
-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详细阅读
安徽省灵璧县浍沟镇凤山初中 马道彩 自2001年秋季以来启动的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及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已经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县从去年秋季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实行新课程标准,一场新《课标》下的课程改革在全县范围内轰轰烈烈...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 概括和表述两手抓详细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 概括和表述两手抓 如今的中考语文试卷,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其阅读理解题目几乎是主观性试题一统天下。主观性试题的一个特征,就是需要考生根据试题的要求,或对某篇材料进行概述总括,或对某个语段进行概述总括,概述总括的过程就是提炼文意、综合归纳整理的过程。概述总括如何操作 概述...
-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构思_掀起关系型话题作文的红盖头详细阅读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话题及其命制特点。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
-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_如何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详细阅读
瓯北三中 张三丰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种种新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本文就从教师、作者、文本三个角度讨论“”这一话题。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